原标题:大思政课|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既需要深刻认识内涵式发展从政策话语向实践话语的转变逻辑,更需要深刻把握好其中的核心命题,有效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吸引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总结历史成就,概括横贯其中、赓续传承的历史经验,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有利于鼓舞、激励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思政课建设要从夯实课程学理性、增强内容吸引力和提升育人实效性等角度探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深刻关注、探究和凝练党领导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背后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思政课建设还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出发,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七个聚焦”,以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的方式,讲好改革故事,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积淀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和文化自信,蕴含的治理思想、家国情怀、生态理念、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和交往之道,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对于思政课建设而言,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深刻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层基因及其得以完善、延续的发展机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革新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助推高校思政课建设丰富完善、推陈出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价值源泉。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筑牢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根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通起来,赋予思政课新的活力。
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实践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作为一门课程,其教育教学方式既遵循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也遵循立德树人的特殊规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要深入阐释蕴藏在社会实践、历史演进、时代课题等背后的深刻道理、丰富哲理和精妙学理,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把其中的“理”讲透,从而以理服人、以理育人、以理树人。
以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关键。思政课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首要职责是讲好思政课,既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又要用好国家统编教材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思政课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入践行“六要”根本要求,奋力开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新征程上,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应聚焦时代命题,推动思政课建设在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更上一层楼,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作者: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梁志勇)
文章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建设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23VSZ012)、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动员研究”(JXUST-SKRC-04)的阶段性成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