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光伏板块集体大幅反弹,产业拐点来了?

上周三开始光伏板块出现异动。整个光伏设备板块表现强势,艾能聚在北交所30cm涨停,而钧达股份、福莱特、TCL中环也是以涨停收盘。海泰新能、海优新材、大全能源、同享科技则大涨超10%。市值超500亿元的大盘个股方面,除了率先走高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福莱特外,阳光电源收涨4.68%、隆基绿能6.53%、晶科能源3.28%、德业股份(+8.1%)、晶澳科技(+6.51%)、天合光能(+3.99%)。整体上,光伏设备板块76只个股,周三71股收涨,占比超93%。其中41股涨幅超3%,22股涨幅超5%。经历周四短暂调整后,周五又领涨市场,盘中光伏相关的ETF逼近涨停,今天光伏小幅回调。

实际上,短期除了10月18日全市场的集体上涨,10月21日当日接力了前期的多头情绪,光伏板块频频出现异动,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迎来久违的大幅反弹,收获涨停,市场资金似乎正在将关注点聚焦在这个已被忽视近3年的产业板块。实际上,当天的大幅上涨核心在于消息面上的利好。

01政策底后还得等产业底!?

一直以来,光伏国内发展过快,导致厂商大肆扩产、价格内卷严重,因此出海成为国内光伏寻找增量市场空间的重要途径,然而欧美市场对于国产光伏产业链的打压是近些年产业和市场有目共睹的。直到上周三美国联邦公报公布—则通知,美国商务部正在启动变更情况审查(CCRs),考虑部分撤销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AD/CVD),并邀请相关各方发表意见。主要产品为某些小型、低瓦数、离网晶硅光伏(CSPV)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具体包括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层压板和面板,以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

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关税政策出现了松动,后续不排除光伏产品豁免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国产光伏出海的限制被逐渐松绑,必然会激发市场对于光伏去产能的预期,上涨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仅凭此就说光伏产业拐点已至似乎还有些为时过早!

目前来看,光伏板块本轮反弹的核心是政策驱动。近期最提振产业信心的是其中提到的中国光伏协会倡导加强自律,强化以0.68元/千瓦时为界线的报价机制,有效防止低价恶性竞争。光伏市场近些年处于严峻的“价格战”,很多头部光伏企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亏损。供需失衡是核心症结,而光伏行业在承压过程中,行业和市场也意识到亏损问题的严重性,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从今年5月开始,行业内部就对产能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论证,并在十一假期后陆续出台了多项明细政策,其中限制投标底价算是一个信号,意味着未来光伏企业的投标价格将逐渐在0.68元的基础上逐渐回暖。随着光伏产业在价格自律方面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同时国家顶层政策指导也提供了逐渐明确的方向,两者共同作用下,光伏企业的“内卷”逐渐缓和,市场也对未来光伏上市公司业绩有了积极的预期,这也是从今年7月初开始光伏板块企稳反弹的一个核心逻辑,政策底已经出现,不过真正拐点的核心不仅需要政策,产业长期走出周期性衰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供需何时出现缓和甚至反转预期,也就是产业底。

供需端拐点还得看产能去化情况。

供给端依旧是过剩的。在国内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2019-2023年期间,国内组件产能大幅增加,年均复合增速高达63%。截至2023年底,国内光伏组件产能、产量分别达920GW、518.1GW,同比分别增长66.7%、75.8%,产业整体规模依旧在高速增长。以年末实际产能与全球光伏组件需求之比估算的供需比,已经从2022年约1.3倍上升至2023年1.5倍左右,供需比增长背后是供需失衡的结果,也是导致组件价格大幅走低的核心原因。

行业层面,按照周期发展角度来看,“大鱼吃小鱼”将是未来光伏行业的一个趋势,头部企业整合加速、落后和过剩产能将被出清。目前国内光伏组件行业的集中度很高,晶科、隆基、天合、晶澳前四大企业基本占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根据产业资本支出强度较低、建设周期较短、上游进入壁垒相对较低等特点。随着光伏技术的推进速度更快、产品均价加速下降落后产能在面临利润率和价格限制的情况下,将会被逐渐出清。

不过这个产能出清时间,估计不会很短。

需求减弱但逐渐修复。由于光伏组件供给过剩,引发价格战,市场完全进入到了买方市场,这导致终端装机的动机出现了边际递减,目前市场普遍预计2024年国内光伏新增组件装机量达到220GW,同比增长2%左右,增速较2023年的147%出现了大幅放缓的迹象,预计未来的年均复合增速为在15%左右,可见新增装机增速趋缓将是光伏需求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

进而出海也成为消化光伏产能的重要途径,不过今年的数据也不太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图可见,红色的2024年1-9月份的光伏出口数据整体呈现出环比递减的趋势,9月份光伏的出口额是全年最低,仅有21.24亿美元,环比两连降,当然横向对比来看,下半年一般是光伏出口的一个淡季,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尤其是10-12月;不过不能否认的事,横向同比2022-2023年的出口额,今年呈现出较大的下滑,2022年和2023年9月同期的光伏出口额分别为43.18亿和38.23亿,今年同期仅是2022年的一半,价格战是一方面,海外需求减弱是关键。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光伏板块短期依旧存在供需矛盾。

02被透支的业绩

最后回到A股光伏板块的个股,虽然股价出现了反弹,但光伏上市公司目前的业绩大多依旧处于低谷期,主要是前期市场对于光伏板块的业绩预期透支非常严重,之前就做过一个统计。

回到光伏板块炒作最火热的2021年,市场普遍对光伏产业的估值已经将业绩预期透支到2025年,甚至有机构采用“终局估值法”。换言之,2021年光伏产业的个股标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未来数年的业绩。说到这,与A股机构普遍的投资行为息息相关。在国内,资金面强于一切,而机构则是资金面核心主力。这些主力普遍相比长期的战略资产配置,他们更倾向于战术性资产配置。在投入大量研究后,发现某些确定性较强的产业趋势机会时,短期内会直接将全产业链优秀的个股标的在3-5年的产能、业绩等预期全部打满,引导大量资金流入该产业。这也是导致在A股某些产业个股股价短期动辄翻倍或翻数倍增长。然而结果可想而知,短期1-2年产业风口一过,大资金逐步离场,一地鸡毛。

说到终局估值法,顾名思义,就是假设当期某个热门板块的概念公司在5-10年后,当所有市场对它的业绩或产量预期都顺利实现后,机构会给该公司一个超长期的估值,再用这个估值与目前股价进行比较,从而做出买卖决定。显然,这个和常用的按照公司当前及未来3年内业绩来判断股价的方法有很大不同,按理来说该估值方法一般用在初创企业,因为此类VC投资期较长,可以与匹配。

但近些年这种估值方法却越来越普遍的被用在二级市场投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木头姐当年对特斯拉给出了3000美元/股的估值,这个估值的依据是预期十年后,特斯拉的销量达到2000万辆,尽管2022年全年销量才130多万,如此来看木头姐对特斯拉每年销量的平均增速在31%左右,相比于2022年增长的40%基本还是在合理范围内,但该估值方法并未不考虑十年后由于激烈竞争带来的毛利水平下降因素,不过从特斯拉近5年盈利能力来看,竞争激烈但毛利率和净利率不降反升,但如此锚定一个指标进行估值终究还是过于激进,严重透支了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预期。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做过一个模型(即按照巅峰市值和估值反推业绩预期,再对比当年的业绩即可算出一个增速,再结合整体行业的增速进行倒推即可算出一个时间跨度),有的光伏产业上市公司业绩甚至已经透支到2027年。

从估值角度来看,经过近期的大幅反弹,截至10月25日收盘,(申万)光伏设备(801735)指数的相对估值PE(TTM)已经来到了37.16,已经超过近五年的均值34.98和中值33.61倍,换言之在业绩没有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当前的估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估值修复,“低估”已经不太适合当前的板块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行业和政策的推动下,未来中长期光伏板块的业绩修复还是很乐观的。但短期就今年三季报和年报光伏上市公司的业绩大概率将以减亏和扭亏为主旋律,届时整体板块估值会出现一定的下修,但下修后的上升空间也比较有限了。(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