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夏天,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陪来访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崔庸健,来到哈尔滨访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头的一次偶遇

正当总理的车队路过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时,眼尖的邓颖超突然指着路边正在闲逛的一对夫妻模样的人对总理说:“恩来你看,那是不是陈沂?”

总理顺着邓颖超手指的方向往车窗外看去,果然看到一个一头花发头发的中年男人,正挽着一个女人的手在街上行走。

虽然车子一晃而过,但总理还是认出了这个人,正是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陈沂和他的夫人马楠!

由于总理正在陪外宾访问,所以车队不能停下。但在车子到达参观的地点后,总理还是马上交待黑龙江省委交际处的同志 :“请你们务必于当晚 11 点前找到陈沂,告诉他,我要见他!”

当天晚上,黑龙江省委的把陈沂夫妇领到了周恩来身边。周恩来一见陈沂,马上拉着陈沂夫妇坐到沙发上,第一句话就说 :“陈沂同志,你不是在齐齐哈尔吗?怎么来哈尔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总理这嘘寒问暖的问候,陈沂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他告诉总理,今天自己是来哈尔滨看望妻子和孩子的,因为孩子不太舒服,所以他和妻子马楠便上街给孩子买点药,没想到被正好路过的总理看到了。

此时的陈沂,正处在逆境之中。为了不让这位有着“军中文胆”之称的才子继续消沉下去,总理拉着陈沂的手鼓励他说:“陈沂同志,你原来在上边工作,现在到下面工作一段时间,将来再回到上边来工作,工作不是就会做得好一些了吗?”

周恩来的这几句话,让陈沂感觉到了久违的安慰和鼓励,他的眼圈不禁又红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理连忙转过话题:“最近毛主席对我讲了司马迁的故事,主席说司马迁受了宫刑还写出了《史记》,你陈沂一个共产党员,难道还不如司马迁这样的封建社会的文人吗?”

见陈沂不住点头,总理又对陈沂的夫人马楠说:“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你们夫妻像战争年代一样相爱和相互扶持。我相信你们能做到,马楠同志,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楠是个非常乐观的女性,她马上告诉总理:“总理放心,陈沂在给我的信中多次告诉我,一个热爱党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他的意志都不会消沉的!”

总理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勉励陈沂:“找个机会,你可以回北京去看看,看看这几年北京的变化,看看你的老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称他为“小陈毅”

陈沂1912年12月4日出生于贵州遵义,原名佘万能,字孟秋。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内有名的才子。他出生在贵州一个书香世家,其舅父是贵州图书馆的馆长,这使得少年时代的陈沂,有了博览群书的机会。

正是在舅舅的图书馆里,他读到了许多优秀的进步书籍,产生了寻找救国道路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 年,陈沂在上海读书期间,听过鲁迅先生的几次报告,这几次报告对他的影响很大,从那以后,陈沂以“陈毅”的笔名,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劳苦大众生活的作品,同时也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一些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

凭着这些文章,他加入了“左联”,成为“左联”中最年轻的作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沂离开上海,辗转来到延安,投奔了革命。

在延安时期,由于陈沂当时所用的笔名“陈毅”,与党内的陈老总同名,所以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小陈毅”,称陈毅元帅为“大陈毅”,并说“两个陈毅都是八路军的才子”。

后来陈沂感觉和陈毅老总同名比较尴尬,于是把自己名字中的"毅"改成同音的"沂"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老总后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大度地说:“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哩,你和我同名有啥子关系呦!俄国有大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法国有大仲马,小仲马。我看中国有个大陈毅,小陈毅,也可以嘛!”

陈沂是我军少见的“文化将军”。从参加革命那天起,这位当年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最年轻的作家,曾先后在根据地几个报社担任领导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大众日报社社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政委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中,作为四野后勤部负责人,陈沂为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后勤保障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0年,他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首任文化部长,领导创办了军队文艺刊物、组建了部队文工团,八一体工队、八一电影制片厂。

他还三次作为赴朝慰问团副团长,深入抗美援朝前线,被金日成授予“朝鲜公民”称号,成为中国军队的文化使者。

1958年,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解放军画报社社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人也能适应东北的环境

1958年3月,陈沂离开北京,来到齐齐哈尔工作。

陈沂对齐齐哈尔并不陌生。1946年6月,他作为中共西满分局委员、分局宣传部长兼西满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在齐齐哈尔工作一年多,领导创办了西满日报和新华社西满分社。

直到1947年9月,陈沂才离开齐齐哈尔,来到黄克诚所在的东北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出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沂来到齐齐哈尔园艺试验站工作后,站长是陈沂当年的老部下,所以对陈沂在生活上十分照顾,但陈沂拒绝了这些照顾,和大家一起吃大锅菜,啃窝窝头,住的也是和职工一样的6平方米的宿舍。

宿舍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就是一个衣箱和一包书,加上一个小收音机。

站长知道陈沂是南方人,怕他在齐齐哈尔这种北方城市生活不习惯,但陈沂却说:“我虽然是贵州人,但自从参加革命后,长期在北方工作,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不习惯北方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齐齐哈尔也生活着不少南方人,他们不也是慢慢习惯了这里的环境的吗?”

被总理接见后,陈沂工作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足了。虽然东北的冬天很冷,环境也很恶劣,但却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有一次,他和另外几位同志一起给单位运煤,有位同志嫌工作环境不好,情绪不高。陈沂便跟他开玩笑说:“你脸上怎么总是有灰呀?”

那位同志不明其意,用衣袖揩揩脸说,“我脸上没有灰啊?”陈沂哈哈大笑道:“我是说你怎么整天愁眉苦脸的,就像扑了一层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位同志白了陈沂一眼:“这里工作条件这么差,能笑得起来吗?”陈沂乘机开导这位同志要胸怀放开些,乐观一点,后来这位同志果然开朗了许多。

在齐齐哈尔工作的这几年,妻子马楠每隔两三天就会给陈沂写信,这些信给了陈沂极大的安慰和力量。

在一封信中,马楠告诉陈沂:“我最亲爱的丈夫,我们在战争年代是共过患难、同过生死的战友。你知道,忘记过去,忘记过去,这是使自己愉快起来的最好方法,你不是最崇拜朱总司令吗?那你一定要学朱总司令的‘肚量如大海’!”

陈沂来到齐齐哈尔不久,马楠便经组织同意,带三个孩子从北京调到哈尔滨,任市文化局副局长。

哈尔滨离齐齐哈尔很近,一家人相聚的机会多了起来。正因为如此,总理才会在哈尔滨的街头“巧遇”到陈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陈毅”在上海

在总理的关心下,陈沂不久后调到黑龙江省文联,担任副主席一职。

1979 年6月,陈沂被组织调到上海市委工作。他一到上海,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上海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理论界的许多老同志,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力为这些老同志解决遇到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有几位老同志还住在条件很差的弄堂里面的“亭子间”里,陈沂拜访他们时,只能步行登门,还要爬上摇晃的楼梯,这对血压很高的陈沂来说,每次爬这种亭子间,都是一种挑战,但他仍然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走访了上百名老同志,让这些老同志十分感动。

在上海,陈沂制定了一个规矩:只要在家,来找他办事的人从不拒绝,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部门领导,一律开门接待,一时在上海传为美谈。

陈沂经常告诉身边的同志:“越是平头百姓想见主要领导,越说明这些群众受到了大委屈,在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所以我们这些领导决不能高高在上,要和百姓保持血肉联系,尽可能帮他们排忧解难,这是党的好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工作期间,陈沂每天都会接到许多群众来信,每封信他都要亲自过目。对于很多群众反映的问题,他都会作出批示,迅速转有关部门办理,并要这些部门每周向他汇报执行落实情况。

有一位上海老作家,其住房仍被人侵占了很长时间,严重地影响到了老作家的工作和生活。

老作家没办法,只好找到陈沂的家里诉苦,陈沂马上通知老作家所在的街道,以及房管所、公安派出所的领导就地开会,当场便把这一拖了好几年的问题给解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作家十分感动,要送一面锦旗给陈沂,陈沂安慰老作家说:“你的心情我很能理解。要说送锦旗,应该是我送给你,是你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啊!”

上海是陈毅元帅工作过的地方,如今原名“陈毅”的陈沂来到上海担任主要领导之一,也算是一种巧合。

陈沂在上海工作期间,经常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述他的陈毅老总之间的趣事。

1952年,陈沂随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从朝鲜慰问归来后,到上海向上海人民作抗美援朝报告,并动员人民群众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

当时陈老总就坐在台下第一排,在陈沂作报告时,多次带头鼓掌。报告作完后, 陈沂发现台下坐着的陈老总,急忙走下台向陈老总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谦虚地说:“你怎么也来听我这个讲话?”

陈毅反问道:“我怎么就不可以来听你这个讲话?听前线回来的人讲话比看报纸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当天晚上,陈毅邀请陈沂到他家里吃四川菜。在客厅的沙发上,两个人谈起动员群众给志愿军捐献飞机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沂向陈毅提出一个问题,他们在西安做了报告后,著名演员常香玉带头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拍卖了孩子的金锁和首饰,又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和剧社仅有的一部大卡车,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行程万余里进行巡回义演,筹集到资金15.27亿元,额完成了捐献一架战斗机的任务。这架飞机,可不可以叫香玉号?

陈毅听完陈沂的建议后,猛吸一口烟说,你这个意见可以考虑, 这也是一种鼓励捐献人的积极性的好办法,我找机会向总理提提你的这个意见。后来这架飞机经中央人民政府同意,果然被命名为“香玉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梗直的“文人将军”

八十年代,陈沂在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期间,因为工作的原因,曾多次去过东北、华北一些我军战史陈列馆参观,他对这些陈列馆中的一些作法产生了一些意见。

原来这些陈列馆在介绍我军的发展史和三大战役时,都把有关林彪的事迹全部删除了。

陈沂认为,如果删除林彪的事迹,那平型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岂不都成了没有人指挥的战役,这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心陈沂的同志听到陈沂的这些谈话,劝他要注意一下影响,但陈沂坚持认为,林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指挥过一些重要的战役,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要如实地辩证地来写,不能抹杀这些历史事实。

参观完这些军史陈列馆后,陈沂感到有些话不吐不快,于是亲自动笔,写下了二万余字的 《平津前线散记》。

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写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英明决策,写了罗荣桓、聂荣臻等人的功绩,也写了林彪在战役中的作用,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和全貌。这篇文章在政协报上刊发后,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沂平时严以律己,生活极为简朴。他一不抽烟,二不饮酒,吃饭也很简单,唯一的嗜好是吃点水果。他一身清廉,经常说“节俭兴邦,奢华败德。比起工人农民,我们的生活已经不错了。”

作为一名贵州人,陈沂将军因为工作的原因,只回过一次故乡遵义。

但他一直十分关心故乡的发展,得知改革开放后,遵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消息后,陈沂将军总是高兴万分。

遵义人民也多次邀请他再回遵义看看,与家乡人民分享这份发展的喜悦。没想到就在陈沂准备成行之际,他却于2002年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0岁。

陈沂逝世后,贵州著名诗人黎焕颐作了一首名为《送陈沂》的诗。诗中有一句是这么写的:“亦文亦武,笔剑双修,繁华滤尽红尘梦;忧国忧民,冰霜两鬓,大雪无痕赤子心!”

这首诗,既是对陈沂一生的高度概括,也是家乡人民对这位赤子身上高尚品质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