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致死致残,让人猝不及防。
● 秋季转凉,严冬将至,猝死、心肌梗死、脑出血等急症患者明显增多。
● 世界心脏日、世界重启心脏日、世界卒中日、世界急救日、中国心梗救治日均设在严冬即将来临之际,提前做好预防应对非常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具有明显季节变化规律,急症患者随着天气变冷显著增多。秋冬时节气温降低,人体血管收缩,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脏器缺血缺氧,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针对常见诱因,我们有如下健康提示与倡议。
健康提示一
注意保暖御寒
居室内应保持18℃以上,除集中供热外,也可使用壁挂炉、空调、电暖气等设施使居室内更加温暖舒适。人体应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应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严寒时尤其应穿保暖衣裤;头部、四肢是身体的重要散热部位,应穿戴保暖的帽子、手套和袜子避免体热流失;室外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人体御寒保暖能力。
健康提示二
居所适时通风
冬日里人们不愿外出,为了保暖往往紧闭门窗。密闭空间内氧气含量不足可引起大脑缺氧、心肺功能下降,部分人可出现头晕等症状;换气不足还容易积聚病原微生物,通过感染性疾病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尽管冬日寒冷,但仍然提倡在阳光充足、风力不大的日子适时开窗、通风换气,时间不用很长,同时避免着凉。
健康提示三
严格控制血压
人体血压存在季节规律,寒冷天气的血压高于炎热天气。很多高血压患者秋冬时节血压上升,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不如夏季。较高的血压水平和较大的血压波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容易诱发血管狭窄阻塞(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存在隐性病变的血管更易受到冲击,诱发破裂出血(脑出血)。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秋冬时节尤应避免自行停药减药,要严格监测血压和坚持低盐低油、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提示四
避免秋冬熬夜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是人体机能恢复和修复的重要过程。寒冷时节熬夜严重损害心脑血管健康,极易出现致死致残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冬季气温低,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心脏需要更多能量维持泵血,熬夜将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冬季气温变化大,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波动,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血管和血压规律性变化被破坏;冬季人体内分泌系统易受气温因素影响,熬夜加剧内分泌紊乱,导致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异常。总之,熬夜显著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冬季更应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
健康提示五
保持肠道畅通
长期便秘增加肠道内压,肠壁血管扩张,具有心脏毒性的有害物质重吸收增加;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和心脏短时负荷,血压骤然升高。因此,便秘是心脏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重要诱因。寒冷季节,应特别注意肠道问题,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豆类、坚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每天饮水2升以上;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或过度屏气;适量有氧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严重便秘者应遵医嘱采取药物干预。
健康提示六
讲求科学洗澡
洗热水澡时会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全身血流重新分配,心脑等重要脏器回血量减少、缺血缺氧。同时,浴室狭小封闭,通风不良导致氧气不足。秋冬时节,人们洗澡时间更长、水温更高、更喜欢泡澡,洗澡更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提倡水温适度、时间不长的洗澡方式,缓慢变换体位,洗澡同时打开换气扇;不提倡饭后酒后立即洗澡。
健康文明倡议
“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
建议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位家庭成员参加一次急救培训,掌握拨打120、心肺复苏以及常见急症的救护技能,为家庭健康增加一道可靠防护。/健康科普
供稿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厚磊
1.
2.
3.
4.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