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的大雪层层落下,在白茫茫的一片中,有着星星点点的火把,原本寂静的雪地上,突然传出一声炮响,在战场的两端冒出无数战士。在中国志愿军这边,战士们都穿着单薄的衣服,手中握着制式落后的武器,但面对装备精良,装配齐全的美军时,却丝毫没有畏惧之情,带着英勇的神情,志愿军战士向前冲击......

这一场战争被誉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是新中国建国之初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当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向朝鲜地区投入了约130万的兵力,牺牲人数则达到了18万左右,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则投入了约120万的兵力,阵亡也达到了10余万。付出如此巨大的一战,当时的新中国高层是怎么做出决策的呢?这就要提到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当时新近成立的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唯一缓冲地带,朝鲜对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决定向朝鲜出兵,将原本朝鲜南北的内战扩大为局部战争后,新中国的高层就立即召开会议做出研讨。

当时有观点认为,朝鲜本身的战略意义不大,同时由于过小的国土面积,朝鲜也不具备广阔的战略纵深,一旦中国军队进入到朝鲜,将会遭受美国装备精良部队的高密度打击,尤其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百废待兴的关键节点上,更需要养精蓄锐,而不是卷入到这样一场战争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大典

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高层就指出,他们没有看到关键的一点。朝鲜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唇亡齿寒的,一旦朝鲜失守,被美国纳入到资本主义阵营当中,且不说美国方面是否还会继续进军,仅仅是面对一个统一的资本主义朝鲜及其国土上的美国驻军时,中国就需要投入巨大的国防支出。

如果想要守住中国的东北大门,那么朝鲜是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放弃的一个国家。之所以后世将新中国的这场战争称为立国之战,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东北作为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对于新中国的国家建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新中国放弃了东北地区,那么后续的工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地区的工业

中国当时出兵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为了提振社会主义阵营的士气,稳固中国与苏联老大哥之间的关系。朝鲜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苏联方面是选择在一边旁观的,这是因为苏联方面不愿意直接与美国交锋,刚刚打完一场二战的苏联,国内的男性后备兵役损失惨重,加上美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向外扩张的攻势当中,苏联更不愿意与美国硬碰硬。

出于这样的考虑,苏联方面没有选择向朝鲜提供直接的兵力援助,如此一来,如果放任朝鲜独自面对美国,朝鲜将在短时间内迅速溃败,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也很有可能会像一副多米诺骨牌一般,从第一个牌倒下开始,一个个的全部倒下。朝鲜战争的胜败,对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就像是一个风向标一般,一旦胜利,那么阵营内部的心力将会被凝聚在一起,而一旦失败,阵营就有着分裂溃散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作为新近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需要向苏联老大哥证明自己的分量,需要让苏联意识到如果社会主义阵营中失去中国这个国家,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因此,也可以说中国在朝鲜打的这一场仗,有某种“秀肌肉”的意味。

从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历时3年,新中国从无打到有,朝鲜从岌岌可危打到国家建立,美国军队的不败神话则被从高高的神坛上打落,得益于毛主席的英明决策,这一场“立国之战”,对于新中国的意义是重大的。

首先,这一场战争之后,中国正式被苏联接纳与认可。随后更是向中国提供了成体系的工业化援助,包括有水泥厂、机床厂、汽车厂以及石油厂等等,为了援助中国,苏联投入了大约国内生产总值的7%的资金,由于新中国在工业化的人才储量上还比较薄弱,苏联更是向中国派遣了2万名苏联专家来帮忙建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苏友好宣传画

苏联的援华计划给中国的工业体系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配合中国国内制定的五年计划,新成立的农业中国快速地踏上了工业化进程。1953年到1957年之间,中国的工业增长了67.8%,国民收入增长53%,工业总产值更是增长了83%,实现了质的飞跃。

除了向中国提供援助之外,苏联还归还了中国的的中长线铁路,中长铁路作为打通整个东北地区的重要铁路,对于新中国的建设以及苏联方面的物资援助都具有重要意义,1952年苏联正式将中长铁路归还中国之前,还向铁路的各级部门派出了1000多名专家,并正式在铁路部门进行工作,为中长铁路正式归还中国后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援华专家

中长铁路的归还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具备工业基础的东北本身的交通条件并不是很好,但随着中长铁路的打通,东北地区得以正式进行统一的工业生产分配,由此中国的工业化也走上了上坡路。

朝鲜战争胜利后,给中国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的提升。在朝鲜战争之前,尽管中国以四亿的人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在国际社会上仍是作为没有话语权的国家,因为中国的国力弱小,甚至成为苏联与美国之间的棋子,他们看到的只有中国的庞大市场,希望能够将国内的工业产品倾销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家,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处于世界的前列,但到了近代,国家实力却断崖式下跌,甚至成为各帝国主义的瓜分对象,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也是骄傲的,自然不会安于现状,朝鲜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抓住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得以在国际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

1954年的4月26日到7月21日,中国参与到日内瓦会议当中,日内瓦会议的目的在于解决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而当时参与到会议的几个大国苏联、美国、英国与法国,都是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国家,中国参与到当时的会议当中,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

这也是意料当中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志愿军战士,在装备、地理条件以及后勤补给都落后于美军的情况下,仍然凭借着高超的技战术与作战意志战胜了美国,而在此之前,美军在二战的战场上可以说是战无不胜的,中国的志愿军在各种不利条件的加持下,仍然战胜了美军,打破了美军的不败神话,中国的能力也由此得到世界认可。

无论是苏联也好,美国也好,经此一役后都认识到了中国不是作为一个战略棋子的国家,这个有着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必将在未来崛起,而美苏两国想要在冷战当中战胜对方,中国就是一个必须要争取的对象,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有哪个国家敢明目张胆的对中国进行挑衅,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尊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

1955年,中国又参与到万隆会议当中,这是世界上首次没有任何殖民国家参与,完全由亚非人民自主决议的会议,在这场会议中,我国周恩来总理提出各国相处的“求同存异”的原则,受到了与会国家的普遍接受与欢迎,中国外交凭借着胸怀博大、兼容并包的特点,得到世界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朝鲜战争带给中国的红利还一直延续到1971年,中国正式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作为二战结束后的国际体系规定,中国作为贡献巨大的战胜国之一,理应享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但这一席位却长期被蜗居台湾一隅的台湾国民党政府所霸占,但亚非国家看到了中国在维护朝鲜等弱小国家的主权时所做出的努力,最终选择提出提案,助力中国重返联合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重返联合国

对于中国出兵朝鲜这一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美国军方也是直到战争结束后的14年才领悟到背后的意义。美国方面的战略分析大师众多,当时普遍的意见都是中国不会出兵朝鲜,最多也就是在边境地区驻守兵力,但中国的勇敢出击,却让美国方面猝不及防了一手。

回顾朝鲜战争,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决策层的高瞻远瞩以及果断决断,正是他们的向朝鲜地区派出志愿军的决策,才让后来的中国得以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的建设才得以行稳致远,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也向当时为国奉献的志愿军战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