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涵,1940年生,祖籍河北,自幼酷爱绘画,16岁成为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入室弟子。196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郭味蕖、田世光、肖淑芳、李斛等名家。70年代又受教于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他先后在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广州民族民间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任教,桃李满天下,培育出很多绘画人才,为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做出了贡献。

李涵画风淳朴,取法自然,60多年的砚边耕耘,执着追求,悟出了民族绘画的精髓。他以深厚的笔墨功底去探求物我相融的境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他的画洒脱中透出豪放,苍劲间含着浑厚,笔墨中彰显着传统。他的大写意笔走龙蛇,天人合一,气脉相通,寥寥数笔,丹青跃于纸上,可谓艺术奇葩。作品取材广泛,花鸟、动物、人物、山水无不涉及,作品淋漓洒脱,拙中见奇。李涵题材广泛,尤以画猴见长。他笔下的猴,神态逼真,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堪称一绝,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他的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人民画报》、香港《美术家杂志》等多家媒体做过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恩师李苦禅一起

1989年北京电视台为其拍摄专题片《李涵和他的画》。同年5月23日李涵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画展由十世班禅大师和吴作人先生为画展题名。画展开幕时,吴作人、肖淑芳先生亲临现场参观指教。画展当日下午,北京电视台首播专题片《李涵和他的画》。5月23日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中国美术馆李涵画展做为新闻予以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涵出版部分专辑画册

李涵曾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领导人和外国驻华使馆作画。多次举办画展,出版发行个人画集、论著多部。多次讲学,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守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涵先生(二排右一)与同学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涵谈写意花鸟

文/李涵

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和发扬面临危机,不仅是衰退,而是会消失。打压传统绘画由来已久。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面临双重压力。一是社会压力,要破旧除陈, 传统绘画受到歧视。二是学术上的压力,西方科技引入中国,使中国绘画在教学上被冲击。西方美术重技术,中国传统绘画重人文。东西方各自有路, 本无高低之分。但是西方美术在培养学生造型能力、颜色使用等方面有优势,占据中国美术教育的课堂,有限的几节传统绘画课,也只是走过场,学生学不到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猛志溢四海 轻翮思远翥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猕猴》2005年

说到美术教育首先要提的是徐悲鸿先生。徐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他早年学国画,后来出国学西画。先生的成就很高,他的中国画、 油画都好,但成就最高的是他的素描。他在教学中也最强调素描,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他的这个说法有道理,但不全面,因为中国历代传统画佳作,都是没学过素描的人画出来的。对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当时就有传统派画家、教师反对,造成秦仲文、李智超等人罢课离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当时以人物画为为主,人们称之为:“徐蒋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塘漫步》 20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涵画小熊猫,吴作人老师补竹

潘天寿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说先把脸洗干净。潘先生的话只能让他主政的浙江美术学院画人物时脸上不着墨,但阻挡不了素描,只是画家不在脸上着墨,而是用色彩微妙变化解决了面部的形体关系。他们在教学上也是重视素描的,学过素描的人和没学过素描的人在画面上能够体现出来,当然这是指人物画,而当时学校教的都是人物画。徐悲鸿先生的主张,当时就有人反对, 现在也有人反对。但是他的这个主张在全国都得到全面落实,纵观全国的美术教育,都是从素描开始,以素描训练造型能力为主要课程。不仅如此, 中小学学美术都要学素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雀》 2017年

因为美术院校招生考的就是素描。入了学校练素描,只有掌握了素描才可以设计画面,抄照片搞创作。这种自下而上的以素描为主修的结果,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难有发展空间。前两年我看过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研究生的毕业画集,以工笔为主,有个别的小写意, 都是精心设计,作品装饰性强,像工艺美术,像日本画,没有一张传统的中国画。最近在手机上看到央美中国画本科生毕业画,也一样是精心设计, 秀难度,少见传统国画。国家的美术院校尚且如此,中国传统绘画如何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传统画家呢?有人说是恢复传统的师徒制,但这不是根本。现在有人搞的师徒制江湖气很浓,有的自己都画得少,招了不少徒弟,弄个热闹而已。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有何途径呢?简单地说也就是三句话,即南齐谢赫“六法论”的三条,搞明白了走下去就能有所成。画好画主要是会造型、有技法、精笔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猴献寿》 2021年

“六法”中的一句为应物象形,就是写生,照着实物画,速写也行慢写也罢,以画像为目的, 能画像了也就有了造型能力。再一句话就是传模移写,就是临摹好的作品, 这就和书法临帖一样,通过临摹作品掌握了画画的技巧。再就是骨法用笔,也就是通过练书法提高自己的笔墨功夫,笔墨功夫是在练书法和画画儿中得以提高。有造型能力、会技法、精笔墨,也就学而有成了。下面再说说花鸟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花猫》2012年

在人类文明中,画是最早出现的。由于画的载体绢和纸存世时间的局限,我们能看到的基本是唐以后的作品。中国画最早出现的是人物画, 开始花鸟只是人物画中的点缀,唐以后才形成独立的画种。中国画在分类上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题材以花鸟科最为广泛,除去人物山水画以外的题材都归到花鸟科里,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杂草树石及各种器皿都是花鸟画。到唐代花鸟画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如曹霸、韩干的马,韩滉、 戴嵩的牛,还有佚名的《百马图》,边鸾的花鸟画,都达到令当代人惊叹的程度。但花鸟画的真正高峰在宋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妻鹤子》 2019年

艺术不同于科技,科技随着时代越来越先进。而艺术不同,某个时代创作的辉煌,是后代无法达到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中国所谓的唐诗晋字汉文章,就是说某个时期达到的艺术高度是后人无法企及的。我们可以创造当代的艺术辉煌,个人也能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没必要一定和古人比高低。哪个要超越毕加索,超过八大,超过齐白石的自吹,只能是人们的笑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塘情趣》2021年

宋朝由于徽宗皇帝嗜画,画家社会地位高。画家为了取得皇帝的欢心, 一个个争奇斗艳,精心刻画,形成了花鸟画空前绝后的高峰。元朝入主中原, 宋朝画家尚在,他们为新的朝廷服务,是宋画的后续,保持了一定的宋画水平。后来人们一直公认为花鸟画高峰是宋元。我在刚入美院时,有的老师也这么说。只是后来搞推陈出新破“四旧”,没人这么说了。人们到故宫绘画馆看到宋人的花鸟画,就是看几个小麻雀也能下结论,画得生动自然、精妙绝伦,还有宋徽宗的画。后人不论如何工细”如何华丽,也无法和宋元画比,因为没有可比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花仙鹤》 2021年

就是张大千、于非闇这样的大师也是对宋元的画很敬畏,他们的水平也是没超过宋元。以上说的都是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发展得比较晚,虽然宋元有梁楷、牧溪、王冕等有写意画传世,但画少不成规模。元朝以后写意花鸟画发展得很快,逐渐形成主流画派, 以林良、吕纪为代表,达到空前的高度。大写意花鸟画形成的最晚,大写意画开启于徐渭、八大山人,后经“扬州八家”直到清末民初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师把大写意发展到顶峰。鉴定作品是不是大写意, 没有科学的定论。我个人认为评定为大写意画有两个理由:一是作品非常率意,如徐渭,其作品笔头不大,但他横涂竖抹,信笔纵横,只能称其为大写意;另一个理由是粗笔大墨,一看就是大写意。大写意只是一种画法, 不能说是高级艺术,大写意画得不好,也不是好画儿。但画大写意对笔墨功夫要求很高,光有造型技巧的人画不好大写意。根据现代的美术教育,重造型轻笔墨,所以也画不了大写意画。清末民初大写意花鸟画达到高峰。现在大写意花鸟画难以为继,光靠老年大学画牡丹是继承不了传统书画艺术的。吴齐潘李后继无人。传统的大写意花鸟画面临消失的危机,盛极而衰可能是不可逾越的规律,吾辈自无回天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飞应有云霄路》202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白守黑》201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异》197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鱼》196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鹅》 198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泉虾》198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植游街》201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201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弓缘》198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僧图》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疯僧图》20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猪林》202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坤寥落岁将阑》200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花流水鳜鱼肥》201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馀图》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细鱼儿出》201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拥》198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猫》20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菊黄蟹肥图》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猴子》199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池塘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猫手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