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是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我要说的是,夸父逐日是发生在上古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不过他所追逐的对象应龙,而不是天上的太阳,请看《大荒北经》的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
也许人们看到夸父“欲追日景”就以为是追赶太阳,问题就在下一句“逮之于禺谷”,就是说夸父在禺谷这个地方逮住了太阳,这就意味着他能够在一天的时间内绕地球跑一圈,以现有常识来判断,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古代有很多神话传说都是取材于《山海经》,然而,《山海经》的“日”并非都是指天上的太阳,更多时候是指帝君的儿子,比如《大荒南经》的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在上述这段文献中,羲和是帝俊的妃子,只不过她为帝俊生育的儿子用“十日”来取名,所谓“十日”,其实就是天干名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能够发现,商朝的帝君就是用天干来命名的。
因此,《大荒北经》所载的夸父逐日就是黄帝与蚩尤的逐鹿之战,夸父带着蚩尤追杀应龙。逐鹿就是狩猎,作为被猎杀的对象,鹿这种动物基本上没有什么攻击能力,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存活下来就是因为跑得快。应龙的实力远不如蚩尤,要想活命就只有跑路,而且跑得快才能够活下来。
这场逐鹿的结果是,应龙最终杀掉了蚩尤和夸父,可以这么说,夸父与蚩尤就是在逐鹿过程中被拖累而死的。
对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很多人都是从《五帝本纪》中涿鹿之战了解到的。然而在司马迁的讲述中,这场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都显得模糊不清、疑点重重,甚至可以说是前后矛盾,很可能是他误解了古籍文献。在古代,“逐”与“涿”这两个字的形状结构十分相似,右边的结构是完全一样,如果左边出现轻微损坏,“逐”字就很容易误解成“涿”。
对古籍文献的理解,往往一字之差就会造成对整个事件产生严重的误解。逐鹿是狩猎,涿鹿是什么意思?也许很多人都认为,涿鹿就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虽然北方也有个地方叫涿鹿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市,但在上古时期文字还没有产生,是否存在涿鹿就是一个大问题。而且在整部《山海经》中,根本找不到涿鹿这个地方的名称。
总之,司马迁所讲的涿鹿之战有两大疑点:一是战争原因不明确,二是战争地点不明确。
先看原因,司马迁的讲述是:“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我们知道,上古时期是部落社会,部落拥有专门的军队才能称得上诸侯,诸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按《山海经》记载,“侯”最先出现于帝俊时期,作箭靶来理解,训练军队的意思。帝俊首先组建第一支军队,有效震慑天下,部落组建军队是少康失国之后。
要了解这场大战的原因,请先看《大荒北经》的记载:“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上述这段文字系统地讲述上期时期发生在冀州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基本上都是围绕共工之台的。冀州的共工之台是共工氏创建的商品交易平台,汇聚了来自天下各地的财富,同时也会招致某些势力的觊觎,一些暴徒也聚集在冀州的郊野,抢劫路过的商客,古人称其为蚩尤。
出于共同的利益,共工之台的主人便与黄帝合作,共同围剿蚩尤,于是便有了“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由于应龙围剿蚩尤特别出色,实力不断增强,最后竟然成为共工之台的主人。共工氏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想尽一切办法制造动乱,企图重新夺回共工之台的控制权,于是便发生了夸父逐日的事件,开启了第一次逐鹿之战,在《黄帝战蚩尤是逐鹿之战,而不是涿鹿之战,司马迁误读了古籍文献》已作详细讲述。
第一次逐鹿之战在渭河流域决战,最终杀掉了夸父及他带来的蚩尤,但应龙也不幸陨落。黄帝便派他女儿前往冀州主持工作,镇压叛乱,于是便有了《大荒北经》所载的:“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冀州在久旱之后又出现严重的涝灾。之前旱灾的时候,蚩尤以此为理由攻击应龙,现在出现洪灾,冀州的人民以为涝灾是蚩尤在作怪,开始怨恨蚩尤。黄帝的女儿便趁机展开报复,开启了第二次逐鹿之战。类似的逐鹿之战应该不只一两次,黄帝的众多儿子大概就是在逐鹿中丧命,否则也不至于派一个女流之辈来承担如此重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蚩尤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某个人,而一个群体的名称,之前应龙已经杀掉了好几批,现在他的妹妹又杀掉了一大批,这些都是共工氏花费大量财物招募的暴徒,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招了一批又一批。
也许她杀人太多了,获得一个不好的名声:魃!从字义上理解,就是恶魔,或者恶鬼,而且力大无穷。
共工氏知道打不过女魃,于是扒开了黄河岸边的防洪堤坝,让洪水淹没对方。前文说到,冀州在久旱之后出现涝灾,黄河水暴涨,防洪堤坝被毁,洪水淹没了共工之台,这个上古时期的大都市就这样被彻底毁掉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洪水从何而来?若要详细了解,请看专栏相关文章《共工怒触不周山真是撞天柱吗?真相是毁掉黄河边的防洪堤》。
共工氏在干这件事之前,肯定会选好避难的地方。而女魃方面却毫无防备,再者北方人不熟水性,被洪水淹没后,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只好逃回关中。共工氏并不想放过女魃,带领蚩尤一直追杀到关中。上一次是夸父带队,这一次的带队人不详。
《大荒北经》前半部分讲述黄帝与蚩尤的逐鹿之战,后半部分是叔均与帝舜商议治水的策略。在商议治水的时候,难免会提到当年女魃被蚩尤追杀时的狼狈情景。逐鹿之战发生在陕西的关中盆地,与冀州相距甚远,冀州人未必了解,当然也包括帝舜。叔均是后稷之孙,来自关中,对当年的情况则了解比较多。
“魃不得复上”,说明她也陨落了,原因是“所居不雨”,意思是说,为了拖死敌人,她专挑缺乏雨水的地方安营扎寨。
当然,这肯定是家族长辈的意思,“神北行!”就是他们对女魃下达的死命令:姑奶奶,老头子求您了,千万别让鬼子再杀进村了!
由于之前夸父、蚩尤直接杀到家里,造成巨大的损失,少昊、颛顼的琴瑟都成了夸父的胜利品,两人还差点丧命。后来他们总结教训,在北部高山地区修建一座坚牢的城墙,这就是现在的石峁遗址。女魃将敌人引到石峁后,双方就在这展开决战。蚩尤追到这里时,早已疲惫不堪,看到这样一座城墙,心中立即崩溃了。
蚩尤想逃走,女魃当然不会让敌人逃走,于是带人追杀,战斗十分激烈,她也因此陨落。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蚩尤对她特别痛恨,毕竟是老熟人。
共工氏毁坏黄河岸边的防洪堤,造成黄河水灌入中原大地,人们只好纷纷逃往黄河以北的地方。共工氏的所作所为引起天下共愤,于是组成联军讨伐共工氏,颛顼被推举为联军的盟主,史称帝高阳。他在石峁整顿队伍,请看《大荒西经》的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姬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天枢”就是指当时的权力中心,我们可理解为帝都,就是今天的石峁。上述这段文字包含太多《易经》的概念术语,相信大家都不感兴趣,若要详细了解,请看《颛顼为何能位列五帝?是他打败共工氏,挽救华夏文明》。
上古帝都石峁在当时称为昆仑之墟,请看《海内西经》的记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夷羿莫能上冈之岩。”
上述文献有两个名称可作参照,“赤水之际”可以作为地理参照,“赤水”就是指黄河,“赤水之际”就是黄河源头,古人对黄河源头的了解大概到此为止。“夷羿”可以作为人物参照,“夷羿”是帝俊创建的军机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