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发表题为《中国NEV(新能源汽车)技术三十年发展与未来技术再突围》演讲。他认为,应加快研究和开发智能动力电源化、下一代动力电池、碳核算交易与绿色能源利用等关键技术,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广东院士联合会会员 孙逢春

1

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行业同仁: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应邀参加泰达论坛二十年论坛,我曾多次参与论坛并发言,今天再次应邀出席,深感高兴。

近期,受有关部委委托,工程院在组织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二十年的研究。在此,我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工程院院士团队(包括李骏院士、李克强院士等参与的项目)关于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看法和个人感受,我的汇报将分为三个部分。

一、我国NEV发展回顾

新能源汽车这一名词虽由我国提出,但基于电动车的历史可追溯至1881年,新能源电动汽车在19世纪末期便已出现,其后历经上世纪的三起三落。如今,中国正处于第四次电动汽车发展浪潮,其起源可追溯至钱学森院士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言发展电动汽车。

“八五”期间我国兵分两路研究开发电动汽车技术,一路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牵头、清华大学负责技术,另一路由国防科工委、中国远望集团牵头、北京理工大学负责技术。“八五”期间研制出的远望号电动客车具有里程碑意义。

“九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技术走出实验室,在广东汕头及南澳岛建立国家试验示范运行区,开展试验示范运行。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公交联合开发的电动客车还参与了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绿色车队的载客运行。

从“十五计划”开始,国家连续五个“五年计划”对电动汽车进行重点科技攻关与试验示范运行。历经七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支持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已达35年之久。在此期间,我国定义了新能源汽车三大技术体系,即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辆、智能充换电基础设施、NEV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部署了四大国家重点示范工程来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包括奥林匹克中心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APEC峰会。通过这些示范工程,国家坚定了发展信心,拉开了示范应用的序幕,有力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

目前,国家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上运行的车辆将近2400万辆,运行里程近1万亿公里,节能减排达3亿吨。接入平台车辆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到92.65%,新能源商用车占比达到7.35%。我国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国际先发和领先优势,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交通领域“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二、未来发展若干问题

问题一:强国梦与能源+双碳发展战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要求,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制造领域成为强国,在能源交通领域也需成为强国,并实现能源与交通碳中和。历史上,第一次能源与工业革命,煤能源+蒸汽动力成就英国工业强国;第二次能源与工业革命,煤+油能源+内燃动力和电力成就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第三次能源与工业革命已到来,绿色与低碳能源、多元智能化动力和电力是中国实现强国梦的绝佳机遇。要实现强国梦,必须做到:降低石油、天然气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自主;实现交通碳达峰与碳中和,减少汽车燃油消耗;推进机动车辆全面电动化,以电为主、燃油或代用燃料为辅;促进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实现道路基础设施电能资源化;实现交通用能源自洽,带动新三样国内大市场大循环,实现增量或存量长期可持续发展。

问题二: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二十年前万钢主席的一张图片显示能源对国家安全影响巨大。

同时,交通能源消耗我国约60%的石油,当然这个数据准确性,我觉得还有待商榷。

问题三:交通领域碳排放控制任重道远。2023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超10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的9%至10%,道路交通碳排放占交通领域碳排放的85%,远高于水、空、铁运占比。商用车碳排放占道路交通的60%以上,我国商用车保有量约为4150万辆,占总比例12.5%;新能源商用车占商用车保有量比例仅7.35%,远落后于乘用车,需加大推广力度。

问题四: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假设未来汽车保有量为4至5亿辆,实现全面电动化和新能源化,用电量约为1.3至1.6万亿千瓦时,与当前国民用电量相当,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要实现交通碳中和和绿色能源化,必须解决绿色能源供应问题。目前我国公路交通资产可开发光伏能源潜力约为每年7200多亿千瓦时,可实现新能源自洽率达到40%至60%以上。借助其他光伏、风电、水电资源,实现交通能源绿色化和自洽化,降低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是可能的。

问题五:长续航、超快充与换电问题。目前追求高续航里程,电池有效利用率低,对不可更换电池造成浪费。个人认为换电在能源与交通融合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问题六:动力电池迎来规模化退役。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达到182万吨,电池回收利用对保护环境生态、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降低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规模化普及,再生利用技术成熟,行业应用清洁化趋势迈进。

问题七:传统关税壁垒及新兴技术壁垒带来挑战。正如辛部长和欧阳院士所言,这是我们未来必然要直面的问题。

问题八:开放与拆除隔离墙的斗争更加激烈和残酷。2024年,西方发达国家为我国设置诸多卡点和围墙,如:美国设置高额关税、芯片及自动驾驶等技术壁垒。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技术或贸易方面需突破,芯片、高端制造、车控操作系统、汽车基础软件以及交通能源融合自洽颠覆性自主创新工程攻关,大幅度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实现新三样国内大循环,并长期可持续发展、持续引领。

三、NEV发展关键技术

总体而言,分布式驱动底盘、E/E架构、OS系统、大三电、小四电以及碳标签、碳核算、碳交易方面的技术应加快研究和开发。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汽车产业的进步至关重要。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汽车行业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挑战。只有不断加大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技术之一:整车结构平台化与模块化。整车电动化、智能化、网点化、轻量化或线控化是发展必由之路,动力电源化、底盘线控化、驱动分布式轮毂化、座舱个性化、车载网络通信网络高速化、车载网络光纤化是未来发展的技术遵循原则。

关键技术之二:智能动力电源化。未来动力包括传统内燃机、燃料电池、安全动力等,输出应为电力,传统意义上的车用内燃机直接驱动模式将会消失。

关键技术之三:分布式轮毂电驱动与多模车辆动力学控制。实现能补驱动后,传统车辆动力学会被颠覆,需在新架构下重新发展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

关键技术之四:车载光纤网络高速化。光纤网络将取代传统通信,成为下一代汽车骨干网首选。

关键技术之五:下一代动力电池。全固态、全气候、高安全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必然基础性能特征。

关键技术之六:攻关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通过该技术力争实现电池等关键材料“矿达峰”和“矿中和”。

关键技术之七:能源交通融合—能源互联网与电能路由技术。能源互联网以电能路由器系统工程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产业技术和产业重点。

关键技术之八:碳核算交易与绿色能源利用。在生产、使用、报废回收利用三个阶段进行碳排放核算具有重要意义。车辆使用阶段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60%以上,减排意义和潜力巨大。要建立在生产、使用、报废回收利用三个阶段的碳交易奖惩体系,促使用户主动、自觉地使用绿色能源或绿色电力。

以上是我的汇报内容,谨代表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

部分PPT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知领、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

编辑:陈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