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越,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时装设计创建人。她是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时装艺术国际同盟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时装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服装服饰院副院长,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时装艺术国际展策展人。她在服装设计和时装艺术创作上均有造诣,曾获中国金榜设计师、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中国服饰色彩大奖、中英文化交流艺术教育贡献奖等荣誉;先后编著出版《时装艺术·设计》《时装设计·品牌》《悠悠云裳》等教材和著作十余部;多次出任国际时装比赛的评委,多次受邀与国际时装相关机构合作。作品远赴法、德、意、英、荷兰、挪威、丹麦、美、加、日、韩等二十余国参展,并被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观点提纯

“每一次科技的革新都会给服装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创新可能。3D打印、智能穿戴等技术,不仅提高了设计和生产的效率,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意和个性化可能性。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服装设计行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可持续的时代。”

《设计》:作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服装设计艺术展区评委,您如何看待这一国家级展览在设计艺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获得全国美展的认可,对创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吕越首先,全国美展是中国高权威、高水平、高标准的美术展示和交流平台,汇集中国顶尖的设计艺术力量,也推动着设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年轻设计师和新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全国美展崭露头角的新人,往往能够因此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其次,全国美展的评审标准严格,能够入选和获奖的作品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精品,这不仅对参展者提出了更高的创作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艺术水准;最后,全国美展不仅仅是专业领域的盛事,更吸引着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推动全社会对于设计艺术的理解与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创作者来说,经过全国美展权威性严格评审而获得认可,从专业能力的角度来看,代表创作者在本专业领域内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是一种巨大的个人成就,能够激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创新;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全国美展的认可与奖项能够作为权威的标准,为创作者带来更多的职业机会;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全国美展作为国家级展览,能够提升创作者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蝴蝶夫人》2016-2020,苏州首届手工艺双年展展览现场(2021年)

《设计》:作为美术展中的设计展,美展服装设计艺术类作品的选拔有怎样的特点?能否分享一下本次服装设计艺术展区的评审流程?从初步筛选到最终决选,有哪些关键环节?

吕越:关键还是作品要好,赢得大多数评委的认可就可以获得高票通过。因为评委一人一票,都有自己的判断。

《设计》:在本届全国美展的服装设计评选中,您认为最重要的评审标准是什么?在评选过程中,艺委会是如何评估服装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实用性以及文化价值的?

吕越:在服装设计的评选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参展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平衡艺术性创新性、实用性及文化价值的能力。

在评选过程中,从艺术性来看,服装设计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达尤为重要。评审时我们会综合考量服装美感的整体性、色彩搭配的和谐性、结构形态的独特性和材质肌理的创新性等方面;从创新性来看,我们会关注服装的设计理念、制作技术和材料使用等方面的独创性,尤其重视在设计中运用跨学科思维和创新制作流程的作品,期望看到突破传统和常规服装的创意,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外观设计上,还应体现在整体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上;从实用性来看,作为服装设计展区,参展的作品首先必须具备可穿戴性,是否具有功能性、是否舒适、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等也是评判的重要标准;从文化价值来看,中国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服装设计作品中如果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非遗的传统技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也是至关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越作品《女红》

《设计》:从本次参展作品中,您观察到了哪些服装设计的新趋势或新方向?这些趋势对未来服装设计的发展有何影响?

吕越:首先,在这次展览中我看到了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例如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等。这些作品不仅在设计阶段就大量应用了前沿科技,也完成了从虚拟到现实的转化。例如,在前期设计流程中,有些作品充分使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赋能设计、提供灵感;在成品制作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面料上进行参数化3D打印的服装,直接一体化3D打印成型的服饰等。

这些趋势深刻地影响着服装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流程。首先,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介入,使设计师可以通过算法生成独特的设计,增强了设计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其次,这些新技术改变了服装设计的模式。传统的设计模式通常是线性的,从草图到打版再到成品,而新技术的介入使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动态和互动。设计师可以在数字平台上进行实时修改和调整,甚至在制作之前就可以通过虚拟试穿来预览最终效果,这大幅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此外,新技术也改变了服装设计的流程。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使服装制作过程更加精准和个性化,设计师可以实现复杂的设计细节和结构,创造出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效果。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设计过程更加高效、灵活和精准,极大地拓展了设计师的创作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中国印》2009年为建国60周年而作。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设计》:能否分享几件您认为本次展览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是如何体现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的?

吕越:服装设计作品《风生水起》是一件采用织物3D打印技术的作品,作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思考,结合当代科技发展的形式、方法与路径,形成前沿的三维艺术形式探索。在科技创新、材料运用、形式探索与文化价值延续的综合表达中特点突出。

这件作品创作的出发点是源于对传统文化在未来生活方式中应用的思考。中国人对于节俭与平衡的追求在中国服装文化中极为重要,这一点在中国服装十字型结构中尤为突出,这件作品在十字型平面结构基础上进行延展,结合中国文化中风与水的意象与水墨般质感的艺术表达,进行三维建模,在水墨所蕴含着的文人精神生活的寄托之上,予以科技感的呈现,将十字形稳定的视觉结构在设计中流动起来。特别的是,这件作品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进行织物3D打印,具备服用性与实穿性,呈现出了传统与未来对话般的独特艺术语言,生态友好的同时也展现了对服装行业未来发展的探索和应用潜力,蕴含着设计师希望通过服装创作对于未来理想生活方式的探讨与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我爱北京》

《设计》:您认为当前中国服装设计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设计师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保持创作活力?

吕越:中国服装设计行业是一个比较饱和的行业,随着时尚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下国际品牌的进入,中国服装设计行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原创设计容易被抄袭和模仿。此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服装业作为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需要设计师们在环保材料的使用、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设计师们应对这些挑战的主要方式首先是提升原创设计的能力,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高辨识度的作品,通过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独特性,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善于使用新技术、跨领域知识,如数字技术、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等,来对设计语言、形式和成品进行创新,提升设计与制作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应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理念贯彻到整体的设计生产流程及消费者使用中,尝试选择环保材料,简化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云裳》(2019)

《设计》:科技如何改变着服装设计行业?比如3D打印、智能穿戴等技术的应用,您认为这些新技术将如何塑造未来的服装设计?

吕越:每一次科技的革新都会给服装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创新可能。3D打印、智能穿戴等技术,不仅提高了设计和生产的效率,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意和个性化可能性。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服装设计行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可持续的时代。

3D打印技术依托于数字建模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精密的数字算法使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复杂结构和肌理成为可能,让设计师能够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突破传统设计和制作的限制。3D打印技术也使精密化个性定制、曲面对曲面精准制造成为可能,设计师可以根据人的体型和需求进行高度个性化的设计,这种定制化不仅限于尺寸,还可以包括款式、材质和功能,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智能穿戴技术可以将传感器、电子元件和通信设备集成到服装中,使其具有监测人体数据的强功能性,同时也可以让服装向内与人体互动,向外与环境互动。智能穿戴技术使交互式和响应式的服装成为现实,为穿戴者带来动态的、个性化的体验,这种前所未有的交互性大幅提升了服装的功能性和穿戴体验,使设计不再局限于美学和舒适性,而是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和新鲜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痕迹一号》作品获得丹麦王子亲发的优秀设计奖

《设计》:深耕设计教育多年,您如何看待当前服装设计教育体系?未来几年内,服装设计领域将面临哪些重要的发展趋势或变革?设计教育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或加强?

吕越:中国服装设计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培养出大批植根本土和走向国际的优秀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也在近十几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这与扎实、系统化的中国服装设计教育密切相关。

未来几年内,服装设计领域将面临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同时,随着国家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学科交叉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吸纳更多跨领域知识与技术进入服装领域,将成为未来设计师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设计教育需要立足于传统之本,密切关注新时代涌现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定期审视和更新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教学内容和指导。同时,需要加强与行业的紧密合作,构建良好的产学研相互赋能的联合模式,增加学生的眼界见识、行业经验和实践经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市场和实际工作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福叠》(2017)

《设计》:请结合对中国设计教育的看法给青年设计师和设计专业的学生一些意见和建议。

吕越: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扎实的服装设计基本功底,不能脱离传统和根基谈创新,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训练,为将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需要挖掘自身,建立起个人的设计风格和品牌价值,强化独特的设计语言和风格标识;再次,需要深入了解时尚行业,更好地理解自己设计作品处于行业中的位置及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际项目、实习等,增加实战经验,建立与行业相关人士的联系;最后,要积极拥抱和接受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掌握现代设计工具和技术,例如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关注新趋势和新兴市场,以寻找创新服装设计和应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