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泉,作为生物纳米有机硒的创始人,身兼“中国功能农业的拓荒者”、“中国生物态元素的拓荒者”、“中国药蛋之父”等诸多光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她的带头人、领路人和发力人,于建泉无疑是硒先生集团“三人合一”的企业灵魂。

出生于1969年4月的于建泉,不仅是硒先生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还是一位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畜牧师、清华大学农业产业化DBA。“董事长”应该是他的诸多身份中含金量最低的一个,硒先生于建泉目前担任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功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理事长、辽宁省功能农业与药食同源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理事长、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协会顾问、辽宁省绿色食品协会功能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营养学会公共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功能食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沈阳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富硒产品认证技术规范》审评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年轻时代开始,硒先生于建泉便一直“迷信”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要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这句话多年来被他奉作经典,也为他擘画出人生奋斗的方向。

如果说没饭吃是一种“显性饥饿”,那么通过食物摄取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足,就是一种“隐性饥饿”。世卫组织(WHO)公布,全世界每年由于营养不良与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癌症、中风和糖尿病而引起的死亡人数在3000万人左右,而一种或多种必需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更是困扰着高达30亿的人口,并在人体健康、生育、幸福感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导致了严重后果。营养失衡现已成为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正是意识到“隐性饥饿”对人类的巨大威胁,早在二十多年前,年轻的于建泉便预见了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心中萌发了一个了不起的梦想——立志做引领人类走出“隐性饥饿”的带头人!为了这一梦想,他义无反顾倾注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心血。

对于微量元素,于建泉既是受益者,又是受害者。年少时他因缺钙长成了“罗圈腿”,为了治腿长期吃鸡蛋蛋壳粉偏方,结果腿直了,个头儿却因骨质钙化再没长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非所有人都能搞研发。从事科研一是靠兴趣,二要靠悟性。于建泉对微量元素似乎有着天然的敏感,对硒更是产生了魔一般的情缘。

无知者无畏,无知者也必将为无知付出代价。

一开始,于建泉用亚硒酸钠添加到鸡饲料里,由于添加量掌握得不好,产蛋鸡出现脱毛、产蛋率下降甚至不产蛋等情况,直至大量死亡,头一年就损失了近万只蛋鸡,赔进去五六十万元。在那个年代,这相当于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一套100平米房子的价钱。

于建泉一面大量查阅国内外硒研究领域专业文献,一面埋头苦干继续研发,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山重水复、前路迷茫之际,他偶然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张博润教授一种耐“硒”酵母菌的发明专利中受到启发。灵光一现,他开始寻找更大耐“硒”能力的微生物。于建泉迫不及待组建了研发团队,与国内相关领域科研机构共同寻找驯化超耐“硒”微生物,最终知识产权归硒先生集团所有。

2013年,研发进入攻坚时期,收入全部用于支撑团队攻坚,然而研发结果却始终不尽人意,并且资金链一度告急。关键时刻,于建泉别无选择,他背着家人,忍痛折价卖掉了面积4000多平价值2000多万的办公大楼,继续投入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艰难岁月,年逾半百的于建泉仍然心绪难平。他说他始终信奉一句话:“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下来了才有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于建泉科研团队终于在100多种微生物当中筛选、纯化、驯化、培养出具有超级解毒能力的微生物,堪称“超级细菌”!利用该超级微生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可以将剧毒硒化合物转化为无毒且具有纳米粒径的红色生物纳米硒,耐硒能力达到每克50000微克,这是中科院微生物所酵母硒的50-100倍!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学界称之“将改变世界”。这一次,超级耐毒微生物的驯化成果实实在在为健康集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经过近30年的努力,于建泉团队的生物纳米科技研究日趋成熟.时至今日,在于建泉的带领下,集团已经发展为拥有3个子公司、工业用地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员工260人、总资产1.1亿元的国内最大生物功能蛋品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外唯一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生物纳米天然微量元素产品的企业。而硒先生于建泉早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硒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中国功能农业领域领军级人物,被国家富硒农业公益性课题首席科学家吴文良教授题词为“中国功能农业的拓荒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未来,硒先生集团还有更大的愿景,于建泉要带领自己一手创立的集团跻身全球领先的生物纳米硒技术研发平台和生物纳米硒技术首选提供商,将之打造成全球最具价值的企业。到那时,他所追求的“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这一宏愿或许将提前成为现实。那不仅是所有疾患人群的心愿,也是全人类对健康共同的渴望,让我们同心期待、携手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