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经历了深刻的转型与变迁,其发展历程引人深思。
最引起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自2019年开始,城镇居民参与新农合缴费的人数却出现了递减情况,累计三年减少人数多达2500多万人,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约有7%的农村居民因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无奈放弃了医保的保障。
尤其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农合缴费已由最初每人十元,上涨到今年每人每年最低400元,这一增幅,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9/cc3fc4e8j00sm41wf0029d000u00099m.jpg)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9/55df3ee7j00sm41we0023d000dq00m8m.jpg)
为了鼓励乡村居民提高自己的医疗保障,同时,也鉴于完成率与个人职责紧密挂钩,各地乡村干部们已经开始倾注大量的精力,多方面沟通、教育,引导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医保。
然而对于很多乡村农民来说,缴费压力负担太重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选择中断参保。还有的人则是因为对医保政策持保留意见,所以采取了“观望”态度。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9/79b6eb16j00sm41we0031d000xc00klm.jpg)
比如有些偏远山区的农民老王,早些年他积极参与医保,是因为自己完全负担得起每年每人十元的费用,再加上加入医保以后,可以有效减轻家庭医疗负担,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参加了这一保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农合缴费却年年上涨,至今已经上涨到了每人每年需要缴费400元的高位,对于老王五口之家的家庭来说,就相当于全年就要承担2000块钱的医保费用。这一金额对于原本收入本就不高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此一来,老王也开始纠结了,一方面担心自己和家人一旦出现生病无钱医治;另一方面,家庭实在是太拮据,难以承受年年上涨的费用,再加上村中年人中很多都持有消极态度,放弃了参保,如此一来,更加剧了老王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9/6dba16fcj00sm41we002ed000u000lbm.jpg)
面对这种状况,有不少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在新农合制度的完善过程当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乡村居民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导向。
比如农业专家郑风田等人就提出了建议:
①暂缓新农合费用的上涨,让农民有更多缓冲时间。
②设置多个缴费档位,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缴纳的档位,一些身体比较好,比较年轻的农民可以选择档位较低的缴纳;
而一些身体有慢性病,或者岁数大的农民则可以为了更高的报销比例和范围选择档位较高的缴纳,灵活满足农民需求。从而在保证基本医疗保障的同时,也减轻了经济负担。
③建议"差异化定价",给予多年没报销进行一定比率的缴费优惠,对那些有过大病报销多的增加缴费。这样一来,大家觉得这样更公平了,农民缴费也更有动力。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9/005d2975j00sm41wf004hd000xc00mmm.jpg)
另外,也有专家指出,当前农民承担的医保费用已远超往昔公粮制度的负担水平。
对于老一辈而言,那段岁月记忆犹新——彼时上交公粮,一亩地100来斤,六七亩顶多也就交1000斤左右。按当时小麦的价格,交完顶多也就几百块钱的事。
但现在,新农合缴费标准每人每年400,一家5口2000元一年的缴费,这一对比,深刻揭示了新农合制度调整过程中,需要审慎考量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确保制度设计能够切实回应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求。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9/eafb910bj00sm41we001rd000u000dwm.jpg)
新农合本身就是为了农民的健康保障而设立的,也应该是为农民服务的,不应该成为农民的负担。因此,该静下心来倾听一下他们的声音,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可以采纳合理建议,确保政策的科学性与普惠性,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民福祉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希望机构部门能开动脑筋,拿出更多实在管用的妙计,让新农合这个大政方针,真真切切融入每一个农家的柴米油盐里!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9/b56aa12fj00sm41we0033d000m800qqm.jpg)
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农民生活的幸福安康,让医疗不再是农民肩头的沉重负担,而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实后盾。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必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