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是为了感受路,半山腰太挤,你总得去山顶看看。
前段时间由芒果TV和金鹰卡通播出的《寒暑假》暑假篇圆满收官,这部“先观世界,后有世界观”的活动为少年们的暑期历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期录制节目火不火不知道,这两天因为来自云南的崔思敏小朋友和上海的一位小朋友之间的对话却火到了家长圈、教育行业圈。
我第一次看到这两个小孩的对话视频时给我的感受是:上海的小男孩真的好松弛,他身上有家境条件以及家庭教育带来的自信和安逸的感觉;来自云南的崔思敏坐的很板正,笑容阳光自信,谈吐间就能感受到他的霍达和对生活的热爱。
可是当我移步到评论区吓我一跳,不得不开始怀疑人生。
什么上海的小孩聊天中问话太直接不礼貌,坐姿不端正,总之看官们上来就被固有的可恶的地域偏见给带歪的画风。正好今天早上看到个人一直比较喜欢的大V博主发了一片关于网络人民对这俩孩子评价的分析文章,看到评论区的另一番画风又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也还是正常人的世界。
正如芒果TV在介绍总会提及的这句文案:
相遇本身就已美好无比,像寂静长夜里的星星,照亮彼此。
只希望这些电视节目内容真的是让孩子之间的相遇带给我们更多纯粹的美好,而不是充斥着满满的消费主义同时去营造“上海”和“云南”的差别,让我们这些观众陷在地域排斥的黑道上一发不可收拾。
对此,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关于教育的观点,各位看官,一起聊聊。
都是孩子,怎么捏,就怎么长。
最近和朋友们组了读书会,共读《真希望父母这样和我沟通》这本书。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身上反射出的习惯,78%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
这什么意思呢,总结一下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如此简单的道理,作为大人的我们却总是会忽略。所以,无论上海还是云南小孩,我们不可避免会受环境的影响,但是只要扶着孩子走正道,一切都会走向光明。正如崔思敏说的,他想走的是一些正义之道。
不要拿成人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思维,影响教育方向。
城乡教育差别本就很大,不是某个个体或者地域的人造成的,我们需要去改变的是教育环境,而不是去一味排斥别人的精英教育。
城市跟城市之间就是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城市,每个家庭的想法和文化都不一样,孩子们自然也是各种各样的。想要说清楚城市和农村在教育上的差别,那就得从教育环境上找原因,老是怪孩子有什么用呢。
就拿离我最近的天津和北京来说,都是大城市,都在鸡娃或者内卷的路上吓到了远方很多城市的爹妈,但即使这样,如果再把圈子缩小一点,北京的海淀和房山,天津的市内六区和郊区那教育理念也是千差万别。
总之,山里有山里的样子,城市有城市的样子。很难说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只能说哪个是更适合哪里的。
贫瘠的土地,也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崔思敏这个从大山里进城的9岁男孩,到底为什么那么厉害?
海明威曾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跳出自己的限制,穿越时间和空间,发现更多未知的美好。
9岁的崔思敏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但他的内心早已海纳百川。
他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却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感受到了荔枝的美味;从来没有吃过东坡肉,却从“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中感受到了东坡肉的可口;从来没有见过瀑布,却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到了那种雄奇壮美。
他虽身处深山,心却包容万物。
即使出生的那片土壤略显贫瘠,但是读书丈量世界的脚步却不能止步,这就是属于那片土地上的花朵们最好的养分。
引导孩子,通过阅读,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董宇辉的例子告诉我们:“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毫无疑问,董宇辉之所以能火,就火在他能出口成章。
他为何能出口成章?这在于他超喜欢读书,超喜欢摘抄,超喜欢把书中金句背得滚瓜烂熟。
因为他平时积累得够多,所以在直播带货的时候,他能从杜甫苏东坡聊到毛姆莎士比亚,从尼采黑格尔聊到康德苏格拉底,从文学哲学聊到经济历史,各种名言、诗词、典故,他都能信手拈来。
写到最后才发现,无论广大网友们因为地域偏见如何抨击上海人,如何看不上遥远山区的云南人,那又如何?读书阅读的力量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所以,今天你读书了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