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吴大爷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长
知识分享丨生活感悟
学习思考,寻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满肚子鸡汤的吴大爷,一个天天在键盘上敲打心灵,喜欢给人讲知识讲故事的男人。
在我们逐渐深入探索的知识世界中,快速掌握一项技能,或从概念到实际的过渡,不再是简单地记住几个“标准答案”或者“概念术语”。
真正的高手是那些能在不同场景中灵活运用思维模型的人,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工具,将隐形知识变成能够随时激发灵感的动态思维。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更高效地学习、运用思维模型来提升工作与生活中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摆脱纯粹记忆,转向灵活运用
传统学习方式中,我们常被要求记住概念、定义等条条框框。
实际情况是,掌握某个思维模型的核心,并非停留在理论的死记硬背,而是能在各种情境中灵活地使用它。
书中提到的“情境学习”“交替学习”和“回顾测试”这三种方式,就是为了提升这种“活学活用”的能力。
每个技巧都围绕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多种场景来展开。
1.情境学习。顾名思义,情境学习就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知识——将学习从固定的环境、时间、甚至同样的资料中解放出来。
让我们尽可能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接触、消化同样的知识。
比方说,如果你正在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模型,可以尝试在不同的任务中都去应用它。
比如在团队会议上构思思路,在业务决策时推敲行动,甚至在生活中做些模拟应用。
2.交替学习。很多人喜欢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学习,但太有序的学习实际上会限制创造力。
大脑在面对变化和意外时往往更能激发灵感,因此适度的交替学习,或在不同主题、任务之间切换,反而有助于让思维保持活力。
试着交替变换学习内容、偶尔打乱顺序、切换学习对象,大脑在这样动态的环境中会更高效地形成记忆和理解。
3.回顾测试。将所学内容定期回顾、测试,能够有效防止大脑遗忘,巩固知识网络。
利用复习时进行自测,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一个思维模型,并反思应用的不足之处。
二、打破单调,适度混乱激发创造力
我们的大脑不太喜欢单调乏味,反而需要一些适度的混乱和交替的刺激。
太过于有序的学习过程,会让思维定势逐渐加强,限制大脑创新的灵活度。
在这个过程中,跨界应用便成为一种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方法。
书中提到的多场景应用思维模型,就是要将一个模型应用到不同领域、情境中进行实验。
举个例子,谈恋爱和职场销售看似毫无关系,但当我们以“万能解压法”去分析对方的行为时,会发现其实两者有共通的思维逻辑。
比如,营销和谈判的核心是激发需求、赢得信任,这和恋爱中的建立连接、获得认同的过程惊人地相似。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适度混乱与交替学习”,掌握思维模型的秘诀是将一个模型放进多个不同的场景中运用,适度混乱带来的是灵感,而非表面上的无序。
三、从案例中提炼共性,而非从概念出发
大脑在从具体案例中总结出共性方面,比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应用方面更为擅长。
因此遇到一个陌生的思维模型时,不妨先去找几个生活中的场景来套用它,把这些场景理解了,便可以逐渐理解模型的本质。
例如,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适度混乱有利于激发灵感”,最初觉得这可能是某种猎奇心理学的观点,但后来发现,适度混乱确实在许多地方都有印证。
无论是苹果公司崇尚的“创新混乱”,还是研究表明“混乱的办公桌更易激发创造力”,这些都在验证一种“适度混乱”的思想——维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控制感,不让自己陷入过于有序和僵化的思维框架。
四、善用“超级人脉”,实现信息高度提炼
“超级人脉”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新颖,它是指那些具备较高水平的、能够快速理解并教会你的人。
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专家,他们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带领你了解复杂的信息或完成高难度的任务。
但超级人脉的价值不仅限于“快速教会”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提供一种高维度的视角。
如果我们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比如你想在保险业找到合适的营销思路,找一个超级人脉或行业中顶尖的人才来为你做指引,远胜于你在书本上学习的效果。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开天窗”,让你直视领域核心的本质,更因为通过他们的示范,你可以反推一些模型和逻辑来应用于自己的场景中。
五、比较优势与个人成长
成长最快的方式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一切,而是能够整合优秀资源,形成“比较优势”。
这与交替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
职场中,不同领域的比较优势往往决定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一位文案和一位设计师在共同项目中各自发挥特长,便会形成比单打独斗更高的产出效能。
利用自身特长,不断寻找高手,运用比较优势建立互补合作,便是通向高校成长的一种方式。
环境对成长的放大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创新机会的环境中,成长会更快、更显著。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选择去科技创新活跃的公司,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好的资源和人脉,更多是因为身边的优秀人才和成长氛围会将我们的努力效果成倍放大。
六、用扑克牌管理思维模型
在思维模型的掌握中,使用扑克牌管理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技巧。
我们可以把每张牌当作一个思维模型来进行归类,将每个模型用实际的例子来辅助记忆。
每次使用模型时,我们会在纸上写下思考路径,并在之后整理成系统的模型库,这样便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随时可以调用的“思维扑克牌”,类似一个有趣而高效的知识管理方式。
总结
思维模型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从理论到场景的迁移过程。
掌握模型的最终目的不是积累知识,而是让知识在不同情境下能够自动生效,像闪电一样迅速做出反应。
本文中提到的情境学习、交替学习和适度混乱,都是我们提升记忆和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情境出发、在交替的场景中不断优化模型,将其打造成解决问题的利器。
正如超级人脉带给我们的那种“高维度”认知一样,当一个思维模型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快速调用的工具时,我们便完成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跃迁。
这不仅是我们个人成长的路径,也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
我是吴大爷,夜风同学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