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凌晨,以色列“出其不意”地出动100余架战机跨越2000公里空袭伊朗,引发了全球关注,也让不少行家跌破眼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场空袭就跟一场烟火秀一样,这是两国商量好了?

关于这场报复行动笔者总结了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就是以色列行动的迅猛与果决。尤其是在美国透露了以色列的秘密行动情报,以及伊朗才刚刚发出开战警告后,大家普遍以为以色列会继续冷静观察、按兵不动时,其行动竟然快如闪电,几乎没有给任何人思考和准备的时间。

第二个“没想到”,面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伊朗表现的极为克制。一场空袭看下来就是场烟火秀

以色列从26号凌晨发动袭击,到12小时后宣布结束,一切发生得如此迅速。而伊朗方面并没有选择立即反击。官方声明明确表示,伊朗将保留“在适当时机回应”的权利,同时更加优先考虑促成加沙地带和黎巴嫩的持久停火。表面看,似乎没有达到让双方进一步翻脸的临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伊朗会选择这样的克制?是不是他们正在策划一个更深远的战略布局?

从这次事件的走向来看,伊朗保持冷静大概有几个原因。首先,尽管空袭导致雷达系统受损和四名士兵遇难,但在技术层面,伊朗的防空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损失被降到了最低限度。这无疑让伊朗自信心倍增,认为自己具备足够的防御能力来应对未来可能的威胁。

其次,中东局势本就扑朔迷离,任何大规模的报复行动都有可能引发地区局势的全面失控。伊朗选择压制住这股怒火,也许是为了避免落入以色列设下的圈套。

最后,伊朗正积极寻求在加沙地带和黎巴嫩实现停火协议。此时的轻举妄动,极可能破坏其在阿拉伯世界早已精心维系的盟友关系。

尽管如此,伊朗并非束手无策,其防空力量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了有效拦截,令以色列的导弹进攻没有显得那么“毫无破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必须提到的第三个“没想到”则与以色列的军事策略有关。本以为以色列会一如既往地强硬,直接摧毁伊朗的石油或核设施,结果以军百余架战机跨越半个中东,只是攻击伊朗的防空系统和远程武器生产基地,这很反常,以色列这是怂了?

以色列这次采取这种策略的原因很复杂,但可以窥见几点。

首先,这样的选择减少了直接插入伊朗领空的风险和复杂程度。根据媒体分析,以色列选择在伊朗境外发起攻击,利用了空射导弹进行远距离打击,从而避免了己方战机被击落或者飞行员被俘的风险。

其次,从经济和时间成本考虑,这样的袭击更为高效。正如美媒分析所言,以色列这种做法使行动复杂度极大降低,整个袭击过程可能只需数小时而不是数天,同时动用的资源也显著减少。

当事后评估显示对伊朗的设施造成伤害时,这种“短平快”的方式显然达到了目的。

还有个令人关注的点是:以色列在行动前甚至特意通过第三方传话伊朗,详细列出将打击与不打击的目标,并威胁若遭反击,将采取更大规模的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似乎在这场风暴中传递了“克制”的信号。就连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的伊朗问题专家也表示,种种迹象显示,以色列想要给冲突画上一个句号,而不是逗号。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以色列的空袭其实意在震慑,而非全面开战?

那么,这次袭击的实际效果如何呢?

从多家西方媒体以及商业卫星图像来看,伊朗部分导弹生产设施确实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特别是一些用于生产远程弹道导弹固体燃料的关键设备被摧毁后,伊朗的后续导弹生产能力或将受到长时间的制约。这样看来,以色列此举可能不仅是报复,更是为削弱伊朗未来进攻能力埋下伏笔。

不过,就算损失并不算惨重,伊朗也是不能小觑的。目前,虽然伊朗仍然拥有一定存量的弹道导弹,但重要设备的损毁对其战备和潜在攻击能力形成了挑战。这样的情况下,伊朗自然会寻找不同渠道或伙伴来恢复能力和弥补损失,国际局势或许会因此变得更加微妙。

在这次袭击中,美国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以色列的坚定盟友,美国并没有参与这次空袭,而是在行动前得到了通报。更有趣的是,美国总统拜登随后表示,希望“这就是结束”。

当然美国与以色列的密切磋商和军事协作是无可置疑的。尤其在电子战能力方面,美国的一些F-16战机被认为有可能提供了隐形支持。

这场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突发冲突乍看起来可能只是“例行公事”的一次对抗,却在行动速度和袭击目标的选择上充满玄机。各方在明争暗斗中的每一步棋,都在试探着对方的底线与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