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听三哥说”关注我吧~

有粉丝前天问我,说他看了好几个大V的视频和文章,说接下来央行要大放水了,通胀要来了,物价要涨了,问我是不是真的。

在这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

首先我觉得,在这些人眼里央行放水就和他们家厨房里的水龙头一样,只要拧开龙头不管,迟早家里就会被水漫金山。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从没见过一次言必称“大放水”的人,完整系统的阐述到底这个央行的水到底怎么放下来,又是怎么影响到物价和个体收入的。

怎么让水到个体和企业的手里呢?

是居委会大妈敲开你的家门然后毕恭毕敬的送给你一摞钞票,还是单位领导和蔼的通知你年底工资上涨30%?

我猜都没有都吧?

在有些人看来仿佛央行那边闸门一开,货币就会喷涌而出,然后就是工资上涨,物价上浮,资产价格飞升,最后大家在喜迎上涨的欢声笑语中走出经济低谷,携手迎接属于各自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是这样,我想请这些“放水党”解释一下,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后的M2已经达到300万亿,为何市场却被蒙上了通缩的阴影呢?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过去的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5%,9月份同比下降27.1%。

一个具有14亿人口以制造业立国,以全工业体系为基础,号称世界工厂为全球输送物美价廉产品的国家,这样的数据我实在没看出来是通胀到哪了

通缩倒是越来越像了

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再联系到之前社融数据的冷淡,还有CPI同比下降不止的趋势,事实证明最基层的居民手中并没有消费能力支撑起企业的利润。

需求不足无法带动企业盈利上涨,从而个体预期收入也连带被拖累继续放缓,进而就是就业岗位减少。

这时候放水的威力在哪呢?上半年M2增速一直居高不下,而9月份更具有流通性代表的M1同比下降7.4%,连续第六个月负增长。

你的大水漫灌的到底是灌到哪去了?

要清楚一点,央行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本身,就是反应了市场主体已经对经济预期信心不足的一种直接表现,而从9月份最新的数据看,央行的政策属于绝对的打提前量的操作。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是在借钱,谁来借钱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猜社融数据这些人是从来不看的,居民和企业(民企)借钱的数据几次拉出了历史新低,甚至出现了从来没有的负值,这种情况下还在迷信放水能解决问题,多少已经有点宗教信仰的感觉了。

我就一个问题,经济系统里没人和企业站出来借钱,你央行任凭神通再怎么广大,这货币之水怎么你放下去?

银行开个卡车在大马路上撒钞票看谁捡的多?还是商业银行挨个往企业的账户里直接转账,让企业加大投资扩张市场增加岗位?

整个居民部门上半年贷款增长才1.45万亿,是过去13年以来的最低值。

看到没?居民端在化债期主要就是偿债+储蓄,这种情况下还想让居民继续借钱举债?

而居民端一谨慎,企业端必然跟着收紧,所以企业也不借钱举债。

让企业借钱投资?现有的产能都消化不完,再多加产能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是嫌债务的负担不重么?

问题的根源是居民为什么不借钱,企业为什么不融资。

原因不复杂,怕风险。

大家都惧怕新增的债务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而是单纯的增加资金成本的支出。

一个观点成为了共识,那就是在担心未来经济预期放缓的背景下,任何负债都可能会成为未来巨大的负担,

这是典型的对未来经济增速没信心的表现。

2

当然虽说居民部门杠杆率居高不下,但还不至于一分钱家底都没有,企业虽然收缩了扩张投资的步伐,但也不是账户上空的一根毛都不剩。

市场内其实不缺钱,问题的核心缺信心、缺勇气、缺渠道。

缺花钱的信心,缺借钱的勇气,缺投资的渠道。

居民和企业的信心集体不足,一个担心收入是否能上涨工作是否能稳定,一个担心销售是否会顺畅投资是否有回报。

所以不是没钱,大家的钱要么储蓄了起来,要么进入了一些低息但却非常安全的金融产品内躺赢,比如国债。

自己有钱都不愿意花,不愿意进行交易流通,央行放水的钱还会去借吗?再低的利息他也是利息啊。

钱根本不缺,缺的是流动中的钱。

那些之前所谓放水释放出来的货币,大量的还在下面的金融机构比如商业银行内沉淀和空转着,为什么?因为根本借不出去。

很奇怪是吧?商业银行不想把这些钱放出去赚利息吗?要知道央行放水的钱商业银行可是承担着利息的。

钱不是白给的。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过,央行常用的如MLF和逆回购等宽松货币的工具时,我们会不时听到一个词叫做“MLF利率”或“逆回购利率”。

这个利率,就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的利息。

所以任何宽松的货币政策所释放出去的资金都是有成本的,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在拿到央行释放的货币之后,需要支付给央行一定的利息。

问题来了,这个利息怎么转移?

借出去,把央行放到自己手里(商业银行)的钱借给居民去消费,借给企业去周转,当然也可以借给政府投资。

只有借出去后,利息成本才能转移,商业银行还能顺便获利,当然同时也完成了央行宽松货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任务。

但如果市场没有融资需求,如果大家都对借钱这事退避三舍的话,那数量巨大且需要支付大量资金成本的货币就会沉淀在商业银行里。

这样商业银行不仅没的赚,反而还要为庞大的资金承担不菲的利息成本。

所以放水没那么容易,不是央行一纸文件一个新闻发布会,然后就大水漫灌。

没人站出来借钱承担风险,没人选择抗住债务的压力,水就是放不下去。

要是真这么好干,那通缩就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日本也不会在90年泡沫危机跌到后,在通缩的泥潭里为了走向温和的通胀而辛苦打滚了将近30年。

有人可能会拿出最近蔬菜和肉类食品涨价出来说事,意思是:“你看这不是部分物价已经上涨了啊?这妥妥的放水后刺激的效果,通胀快了

对持有这类观点的人,我想说的就一句:“只涨生产资料和消费价格,居民端收入却不上涨的,那叫滞胀不是通胀。”

滞涨从来不是值得高举双手欢呼雀跃的事情,其次部分蔬菜价格的上涨还谈不上通胀。

3

要清楚一个问题,财政政策的扩张是为什么,

财政的扩张,本身就是因为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接近边际效应后,挺身而出的进阶选择。

简单说就是配合央行把水放下去。

财政政策的扩张,更像是愿意承担债务和风险的存在。

只有把债务和风险以举债的方式,聚集在政府身上,货币才能从政府的手中再花出去。

居民不敢借钱,企业不敢借钱,因为举债在他们看来,更多的是单纯的增加债务,而不会博取收益。

所以只能政府出面把这个借钱的活接下来,以政府增加更多债务的方式,用这些借来的钱来增加政府的支出。

具体的讲就是政府追加更多的投资,购买更多市场内的商品和服务,用政府自己花钱的方式,把从央行借来的这些货币(也可能是其他地方)经过一次次交易流入市场。

这种交易可以是基建的投资,可以是家电下乡的补贴,可以是企业设备的以旧换新。

总之政府要花钱,而且要不停的花钱。

其实早在社融数据中,政府融资就已经成为了高居榜首的常客,大笔的钱都在被政府主动借掉,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居民和企业借钱欲望的愈发疲软。

接下来这种政策肯定还会有更多,按照目前官方的口风看,11月财政部还会颁布新的一批据说体量更大的增量财政刺激政策。

到时候与之配合的一定有央行的大量货币,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方式向商业银行注入资金,最终以国债等形式流入财政的户头。

政府化债和各种投资与买买买的时候到了。

有人带头出来买和投资,就能让钱流通起来,普通人跟着喝点汤的机会就会增加,但一些环节的优化最好同步改进一下

过去的我们一直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那就是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过财政之手释放大量货币后,有路子的那些灵山脚下狮驼岭中的“大鹏王”们会迅速借钱然后附着于传统基建等输送货币的渠道,自己先大赚一笔。

他们吃的多的吃的快了,一不留神就会有食物的残渣掉下来,下面的普通人多少捡上一点,收入确实也是能实打实的增加了。

但那个数量实在有限,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以基建为输送货币(之一)的这种模式,其效率越来越低反而带来的债务越来越大。

也许是过分迷恋涓滴效应,这个以基建传导货币的路子一直在用,但事实证明涓滴效应只是美好的经济理论。

大量的货币被大鹏王们分食,能流下来到普通人口袋的相对就少的有点过分了。

所以财政要刺激达到效果,最好是直接发力于增加居民收入,只有这样所谓的内循环才能打开。

具体讲就是简单直接,通过各种补贴福利等性质的政策,让个体实打实的享受到来自财政扩张政策以及央行货币的实惠。

记住,在任何时候绕的路子越多,居民得到的可能就越少。

猪肉经过太多环节的传递,到时候缺少的可能就不止是猪油了。

4

今年1-9月份出口金额18.6万亿,同比增长6.2%。

欧洲+美国的老外其消费占据了我们外贸总额的7成贸易顺差。

欧美的高通胀对冲我们的廉价质优的“好产品”,再加上美元加息带来的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贬值,外贸自然相比内需要热不少。

所以问题还是处在内需身上,居民端的债务不被拆掉,内需就很难起来。

你没办法让一个负重50斤的人,去跑100米的冲刺跑,而且还要求跑出个好成绩。

不摔倒就算不错了。

但现在需要抓紧时间拉内需,促销费,保民生了。

美国的大选在即如果川普再次入住白宫,那么来自关税对外贸的冲击必然会随之而来。

11月的财政增量政策,据说会有一个加强版是专门针对川普来做的。

量更大,面更广,刺激更强。

当然这些目前还都是传言,但不管怎么样,泛滥的民粹主义在美国已经具有广泛的市场,部分美国人已经不愿再听左翼那些“宏伟”的计划和缓慢却据说具有前瞻性的财富结构性改革。

民众要的是能听得懂的那种马上见效的政策。

比如川普经常挂在嘴上的那几个议题,即使这些政策可能照样是无法解决支持者们问题的空头支票。

所以可以肯定,即使是哈里斯赢得竞选,美国民粹主义的基本盘,依然会让其在经济上对中国的政策,和特朗普没太大的区别。

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体量和力度大小的不同。

说穿了美国两党政治光谱的站位已经愈发的模糊,只要能入住白宫,只要能执掌大权,即使向美国的民粹主义伸出些许橄榄枝也无妨。

所以外贸的是否能永葆青春的压力正在逐渐增大,一个产能旺盛的工业国是时候把重心放在居民和内需上了。

这不是靠什么央行神奇的放水就能完成,而是分配的优化,居民收入的增长和保障福利政策提高。

抓紧吧,时间不多了。

就这样。

感谢大家阅读,如果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