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7只猛禽平安“归家”
被放归的猛禽振翅飞向树林深处。
本报讯 (德宏融媒记者 寸 超 蒋 薇 付 博 平思芳 文/图)“1、2、3,放!”随着工作人员一声令下,10月24日,经过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以下简称“救护中心”)的救治和康复训练后,7只完全康复的野生猛禽成功放归自然。
此次放归的猛禽,涉及黑翅鸢、红角鸮、褐林鸮等5种鸮形目,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了解,这些猛禽因遭遇饥饿、中毒、外伤等原因被救助。经过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的救助,目前已经全部恢复健康。综合当前气温和环境等因素,已适合猛禽的生存条件。经过对每一只猛禽进行评估后,救护中心决定对它们进行集体野外放归。
“今天放归的7只猛禽,在救护中心接受了专业人员的悉心照料和康复训练,已达到了野外放归的标准。”来自救护中心的高级工程师胡桓嘉介绍说。他表示,后续,救护中心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对放归地点进行回访和监测,以确保猛禽能够顺利适应野外生活。
野外放归看上去简单,可在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们看来,这可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做到能野外放归,首先一条就是动物自身必须是健康的,有着野外捕食能力。所以在治疗好它们身上的伤病后,工作人员的责任就是训练它们,以尽快恢复野外生存和进食能力。”在一边指导同事从箱子中取出猛禽的同时,胡桓嘉一边向记者介绍野外放归的知识。
胡桓嘉告诉记者,每次野外放归,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对放归动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素质、捕食能力、野外适应能力等,还要遵循及时、就近、科学的原则,精心挑选放归地点。
w\u001bw\u001bw\u001b.\u001b5\u001b2\u001bg\u001by\u001bf\u001bx\u001b.\u001bc\u001bo\u001bm
特别是在放归黑翅鸢、红角鸮、褐林鸮这类猛禽时,如何找到最适宜的放归地点也是工作人员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这个地点必须靠近人类居住地,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这样就能吸引田鼠等一些猛禽喜欢的食物。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才能方便猛禽的捕食,保证其生存。”救护中心高级工程师滕萍向记者解释道。
从野生动物的救治到平时的养护,再到野外放归的选择,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在细心地为每一只动物提供最细致周到的服务,确保它们都能够重归大自然的怀抱,开启自己的新生活。据统计,今年1至9月,救护中心已经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55只,其中猛禽39只,成功放归猛禽28只。
新闻链接:
黑翅鸢,属隼形目鹰科黑翅鸢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其独特的黑色“肩部”覆羽和蓝灰色上体与浅色下体而著称。叫声细而尖,飞行多样,既能悬停也能滑翔。食性以鼠类为主。
红角鸮,隶属鸮形目鸱鸮科角鸮属,是一种小型猫头鹰,体长约19厘米,分为灰色型及棕色型两种。其头部浑圆,一双圆滚滚的黄色大眼睛,显得极为呆萌可爱。头上有耳羽,常伏于头顶。当其情绪激动或受到威胁时,耳羽会如同犄角般竖起,同时全身羽毛收紧,眉头微蹙、目光如炬。
褐林鸮别名猫头鹰,属鸮形目鸱鸮科林鸮属。全身布满红褐色横斑的夜行性猛禽。喙银灰色,眼圈黑色,面部羽色分明,就像戴有棕色的“眼镜”,宛若博学的鸟类学家。上体深褐色,具浓密横纹。下体皮黄色具深褐色的细横纹,胸部、腹部巧克力色,脚蓝灰色。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