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商洛市多条旅游线路及主要景区、特色小镇游客爆满,商洛市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依托绿水青山和气候生态优势,商洛点“绿”成“金”,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实现气候资源“变现”。

这背后离不开当地气象部门准确、及时、高效的气象数据服务。

作为全国首个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国首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三个试点”,商洛市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应用价值,聚焦挖掘产业数据要素潜能,围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商洛试点和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气象防灾减灾联动新机制。

“一张图”指挥 把更多数据“用起来”

925日,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陕西分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西咸新区圆满落幕。在228个决赛晋级项目中,商洛市气象局的“多源数据融合助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商州区防灾减灾‘三合一’调度指挥平台”(以下简称“三合一”平台)项目分别荣获气象服务赛道二等奖和最具发展潜力奖特色奖项。

1015日,记者从商洛市气象局获悉:商洛市创新建立了市县两级气象、应急防汛、“人盯人防抢撤”的“三合一”平台。

“‘三合一’平台是我们会同商洛市防汛办、市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构建的数字化防汛救灾指挥决策调度平台,突破了原来气象部门单纯预报、其他部门‘各自为战’的传统应对模式,形成了高效协同的良好局面。”商洛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向荣介绍,夏季,商洛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多发易发,“三合一”平台为抢险救灾从源头上争取了时间。“三合一”平台还将向“N合一”发展——接入应急管理、水利、水文、公安、城管、自然资源等10部门16类数据,通过多部门、多行业数据融合技术,模拟城市内涝、模拟应用场景,做到大数据综合分析、“一张图”应急指挥。

气候监测全覆盖 让更多场景“动起来”

在位于镇安县的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当地气象局建设了2个负氧离子监测站和1个六要素气象监测站1个二要素气象监测站,可以实时动态监测当地负氧离子、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

镇安县气象局局长周焕成介绍,为了让游客精准掌握杜鹃花花期,镇安县气象局还建设了2套物候景观监测系统,提前两周预测杜鹃花花期,为游客赏花提供参考。

今年,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获得“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截至47日,该公园客流量就达到了2023年全年的客流量。

不仅是镇安,如今在商洛,气象部门在各区县景点、小区、广场、学校等地设立了68个气候康养信息监测站,实时动态监测当地负氧离子、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做到了气候监测域内全覆盖,让更多场景“动起来”。

商洛市气象局建立了秦岭生态监测网络和基础数据库,打造了“气象+旅游”“气象+康养”“气象+防汛救灾”“气象+生态环境”等数字底座,整合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平台、“人盯人防抢撤”智慧管控平台和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构建起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评估数据要素应用效益,广泛开展服务,实现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在数据要素支撑下,商洛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健全康养产业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成功创建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中国天然氧吧等33个国家级品牌,入选“2023特色气象旅游城市”和“中国天然氧吧旅游典型案例”。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使更多数据“活起来”

在商州区三岔河镇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的园区智慧管理平台,每条鱼的编号和游动轨迹都能够显示。

园区负责人赵海蒙介绍,配合园区气象部门架设的两个自动气象站数据,利用AI技术能实时调节鱼池环境。遇到高温,就增加山泉水或井水来降温,遇到下雨缺氧,就自动加大液氧的释放。

“气象数据要素和气象服务应用场景下沉到各行各业的‘五脏六腑’,打通‘七经八脉’,才能融合共赢,在与传统产业的碰撞中实现价值增量。”商洛市副市长璩泽涛说。

不仅是渔业,科技赋能还体现在丹凤葡萄酒酿造、农业大棚物联网设施等,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

下一步,商洛将通过建立健全气象监测综合站网、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指标模型、研发服务产品、搭建应用场景等方式,持续提高气象数据准确性,推动气象数据在防灾减灾、气候生态康养、农业生产、文化旅居、绿色产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秦岭气候博物馆、秦岭气候经济研究院,切实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