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日前在津举行的“第四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跨界”“科技”“特色”“文创”等成为与会者谈及的关键词。

跨界与科技为创新建设赋能

本次研讨会中,60余家博物馆的百余位博物馆馆长、专家就博物馆新时代文化使命与发展方向各抒己见。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会上表示,目前博物馆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改革深水区。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也更加深入、具体。除了专业领域,博物馆人还要向更多其他领域学习,做出思考与谋划,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近几年,天津博物馆通过跨领域合作带来新变化。“得益于天津文化沃土带来的优势资源,我们从内容展现、活动组织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介绍,“我们与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京剧院等全国知名的本土文艺院团合作,强强联合推出特色活动与展览,展现出优质成果。同时,在博物馆的立身之本文物研究方面,天津的高校科研团队也为我们提供助力。比如文献与古籍的整理、保护、出版以及展览设计等工作,他们都参与其中。”

“插上科技翅膀”也是当下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说:“现在我们做一个大的展览,离不开数字化、人工智能这样的现代科技手段。因为这是年轻人易于接受、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一种方式,借助这些力量可以把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阔、深远。”他认为,好内容是优质展览的基础,此前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就是一个优秀案例。虽然《西游记》已被改编过无数次,但这个游戏依然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对经典做出了既不失本色、又令人意想不到的改编。所以,做展览也要深度挖掘背景故事等多方面的拓展内容,进而推出更吸引观众的展览。

中小博物馆要打特色牌

据统计,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其中既有“一票难求”的知名大馆,也有“默默无闻”的中小型博物馆。

保定市博物馆馆长曾素梅直言,虽然中小博物馆的藏品没有大馆那么多,但是做出特色,举办一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小而精的展览,同样会受到关注与欢迎。她说:“从中山长城,到燕南长城,再到明长城,保定的长城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推出了‘太行龙脊’——保定长城历史文化展,从历史长城、英雄长城、人文长城等角度阐释保定长城历史文化。这个展览入选了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还走出河北省,受到外地观众欢迎。”

对此,邢台博物馆馆长石从枝深有同感。邢台博物馆自去年5月开馆以来,已接待了一百多万人次。她说:“邢窑是邢台的重要特色文化,唐代‘南青北白’中的‘白’,指的就是邢窑白瓷。它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五彩瓷、粉彩瓷、青花瓷包括咱们现在使用的白瓷,都是在邢窑白瓷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我们用‘千年邢窑’展览讲故事,把邢台的悠久历史传播出去,以史育人。”

“文创”产品备受关注

如今,观众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此次研讨会开设的“博物馆与文化创意”分论坛上,多位与会者认为,在教育、收藏、研究等博物馆功能上,“文创”也开始占据较大的功能比重。其中既有展览创意、社教活动等“软文创”,也有基于馆藏开发的产品等“硬文创”。文化创意具有一定专业性,需要专业人才从事开发。博物馆有丰富馆藏,但是从事此方面的人员力量不足,而有些文创类公司拥有很好的创意和经验,双方合作可以各自发挥所长。近年来,博物馆的文创发展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取得了越发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姚旸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人才加入博物馆创意性活动的开发队伍。“我们希望博物馆的展览与活动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可和喜欢,高校里年轻人才的思路和年轻观众的喜好也比较适配。比如天津美术学院的师生就为天津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提供了很多优秀设计方案。他们的创意思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