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文革
天命年后,我对地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每次去外地旅游或参加活动,若当地有古城、古镇、古村等,我一般会去看看,并做些或深或浅的探究,效仿谢灵运、徐霞客之笔法写些文字。
前几天,我应江西省抚州市围棋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海泉兄的邀请,赴抚州市金溪县参加“象山·心学杯”第四届全国新闻媒体围棋公开赛的相关活动。我是特邀嘉宾,去金溪的目的是写几篇散文,为这届全国围棋赛和金溪及抚州做些必要的宣传。去外地搞文学创作当然先要采风,那么第一站去哪里?谁陪我去?这些起先都没定。
10月20日下午,比赛闭幕式在金溪县陆坊乡陆坊村象山故里隆重举行,之后是全体参赛棋手、工作人员、出席的嘉宾和领导集体会餐,现场热热闹闹,盛况空前。闭幕上,我在后排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但举办主非要我坐上嘉宾席;会餐时,我与几位较熟的棋手坐一桌准备开席了,但海泉兄打我电话非要我去嘉宾包厢。恭敬不如从命,我很高兴去了。在那里我与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王汝南,中国围棋名人、世界冠军刘小光,抚州市政协副主席戴晓文,金溪县人大主任刘文波和海泉兄等共进晚餐,戴主席和刘主任与我一样都是资深围棋爱好者,大家话题多,氛围很好。席间,戴主席还聊到了我的散文,对我的《与抚州有缘》《金溪好地方》两文给予了点赞,并建议刘主任看看。刘主任浏览了两文之后给了我肯定,并建议我次日去金溪的千年古镇浒湾采采风,那里曾经是明清两代的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他说若明天没会议就陪我去。我说,谢谢了,安排人陪我去就行。
第二天上午,刘主任刚好有重要会议,但特意为我派了专车,并安排金溪县文物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吴泉辉陪我去浒湾古镇。该镇离县城只有25公里,因此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目的地。从车上,我看到左前方有一座非常高大的牌坊,让人很有震撼之感,泉辉兄说,牌坊那边就是古镇了。我们向牌坊走去,石牌坊最上方的“书铺街”三个书法体字特别醒目,目视所测,该牌坊有近30米之高,气势恢宏,高大挺拔,极其壮观。我们穿过牌坊到了另一边,泉辉兄向我介绍道,这座牌坊是多年前由一位金溪籍大企业家捐资修建的,泉辉兄应邀为此撰对联一副:“浒湾泊千帆载赣版名著出临汝,秀谷开万卷蕴宏图英才盛乾坤”,我仔细一看,此对联确实刻于牌坊上。泉辉兄写的很好,太有才了。牌坊最上方刻有四字“宋版印刷”,其下刻有“华夏雕版印书古镇”等字。
想深入了解一个地方,其博物馆是非看不可的。然而让我没想到的,全国许多县区尚没有博物馆,但浒湾古镇却有自己的博物馆。泉辉兄是江西有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全程参与了该馆的建立。馆名起先叫“金溪县浒湾雕刻印刷博物馆”,后来中国印刷博物馆的领导、专家们来金溪浒湾古镇考察并看了该馆后,说浒湾古镇雕版印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应该列为分馆,于是这里又加挂了一块牌子——“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书铺街分馆”。此馆成了中国印刷博物馆的一部分,这是理所当然的。
走进馆内,其《前言》让我读了两遍:“中国是世界印刷术的发源地。雕版之法应用后,书籍文献流传始广,对文化的传播、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生产了巨大影响。现在幸存的雕版印刷基地寥若晨星、屈指可数。金溪浒湾就是一座因雕版印刷业闻名遐迩,书香飘逸华夏的古镇,浒湾书铺街曾是江西最大的印书中心,旧版《辞源》就有‘浒湾男女善刻字’的记载。”
其后的《浒湾雕版印刷史概述》也很吸引目光:“江南地区广为流传一句谚语‘临川才子金溪书’,‘金溪书’指的就是金溪县浒湾等地区雕版印刷的书籍在中国大地久负盛名。金溪雕版印刷业,始于晚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衰于清末,终于建国后的印刷合作社。当代著名学者邓振铎论证确认:‘中国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刷为北京、湖北汉口、福建四堡和江西浒湾’。全盛时期金溪县仅在浒湾就有陆拾多家书铺堂号,刻字和印书工匠以及贩书从业人员达三千多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等均有刻版刊行,并在湖南长沙、湖北汉口、安徽芜湖、北京琉璃厂、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设有分号,金溪浒湾的雕版印刷可谓籍著中华、影响深远,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厅里,那些深褐色、灰黑色的木质古老雕版,从晚唐,从宋元,从明清,穿越历史的时空一路缓缓走来,传播文化精髓,传承文明薪火,覆盖岁月包浆,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我慢慢品读,久久凝视,竟然不愿向前挪动脚步,仿佛想把它们看穿读透。
泉辉兄不时地催促我说,更博大更直观更精彩更读不完的“博物馆”还在外面哩,我只好加快了速度,浏览完博物馆后,随泉辉兄向不远处的古老书铺街走去。穿过一座高大的石拱门,我们就进入了古镇。古街的地面全由长条形大石板铺成,平整而不光滑,有些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车辙,显然这是古镇自晚唐至清代雕版印刷业兴盛和书籍、物流繁忙的历史见证。千年历史滚滚东流,岁月痕迹深深刻留;有的东西想留留不住,有的刻痕想抹抹不去。
古镇有“三街六巷”。三条大街平行,都直通抚河码头;九条小巷也平行,都与大街垂直。泉辉兄带我走了三条大街、几条小巷,所有街巷均由石板铺成,石板上均有或深或浅的车辙,由此可见明清两代的数百年里,这里是何等的热闹和繁荣。从事雕版印刷及关联产业的达3000多人,若加上他们家属和本镇居民及其他行业人员,古镇人口可能多达数万,因此浒湾自古有“江南重镇”之称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现存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清两代,是否还有宋元两代的,我未做考究,也许确实还有。总之对这座古镇的保护,整体称得上完好,这得益于金溪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物研究保护中心、浒湾镇党委政府的认真保护,泉辉兄个人也功不可灭。
浒湾古镇历史上有“朝庭之漕仓、赣东之商埠、江南之书乡”之称,这与它的“地利人和”有关。所谓漕仓,就是粮食生产基地和漕运便利地;所谓商埠,就是商品、物流的集散地;所谓书乡,就是书籍的印刷和转运之地。金溪、抚州耕地多,盛产水稻,有“赣东粮仓”之称,古时直接向朝廷贡粮,且浒湾镇地处抚河边,抚河流量大,有利航运,便于物质集散,因而自然成了商埠;同时抚州历史上出了王安石、晏殊等七位文人宰相,陆象山等思想家,曾巩、汤显祖等多位大文豪,张渊微、吴伯宗等五位状元,读书之风极浓,对江西乃至全国影响力大,这样必然会推动当地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加之浒湾本地盛产的一种树木很适合雕刻,于是“江南之书乡”就水到渠成了。
据清同治九年《金溪县志》卷三《都图》记载:“浒湾名金冠里,明初浒湾无市,惟古竹街有之,后以舟楫辐奏,市遂集于此,嗣设府幕一员,算商征税。”卷八《宇》载:“乾隆三十二年,抚军吴奏请移县丞署于浒湾, 并将归德分的十二、十三、十四、十八、十九等五都划归浒湾就近管辖。”乾隆五十五年,在浒湾古镇没浒湾巡署,兼管金溪、东乡两县防务。咸丰六年至同治三年,清廷委派的湘军和太平天国军队在浒湾一带多次激战,争夺此战略要地。可见浒湾古镇地理位置之重要和航运之便利。
悠闲漫步于古镇,那一条条古街巷、一块块古石板、一片片古砖瓦、一家家古书铺、一个个古印书坊,都深深地吸引着我。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油墨香、宣纸香,我似乎还能听到当年车马、人流的喧嚣声。时间过得飞快,已到中午开饭时间了,浒湾镇负责同志听说我们在古镇采风、考察,非常热情地邀请了我们去镇里看看并在机关食堂吃了中饭。
按原先计划,中饭后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采风,但我临时改变了主意,坚持下午继续在古镇看看,泉辉兄即要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徐冬荣赶了过来,老徐是浒湾镇本地人,就住在街上。
在他俩的陪同下,我又走进了古镇。看了古粮仓,看了古染房,看了古茶楼,看了古烟馆,看了古旅馆,看了古酒坊,看了古当铺,看了古大夫第;走过了古篾器街,走过了古印刷街,走过了古艺妓巷。这里是一座浓缩版的古代大城市,该有的这里都有。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老徐的家门口,老徐热情地请我们去家里坐坐、喝杯茶。聊天中,老徐和泉辉兄得知我是涟源地域文化特约研究员并对明清砖瓦有浓厚兴趣且已在做一些研究,他俩很大方地赠给我三片明代瓦和一块明代砖、两块清代砖。当然,这些只能做研究之用。
因我下午还要去浒湾镇的乔治山庄采风,那是一个仍在建设中的集休闲、健身、运动、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康养生态园;我晚上还要赶到抚州市围棋协会,海泉兄等抚州棋友和几位已到抚州的湖南棋友等我去共进晚餐,之后还有一些活动,故我在浒湾古镇不能久留。
将近一天的零距离接触,浒湾古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座大型宝库,承载和蕴含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它需要更好的更高规格的保护,它需要更好的更高档次的宣传。我期待这座千年古镇、这座露天“博物馆”能尽快成为国家4A级甚至5A级风景名胜区,让大家都知道它领略它品读它,从而更好地将中国“四大发明”之二的造纸术、印刷术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