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先问各位家长一个问题——孩子大学刚毕业,家里有一二百万,是拿给孩子置业买房?还是拿给孩子让他出去走一走、闯一闯?
先说下我的回答,如果是十多年前的我,肯定选择买房,而现在的我,会选择让孩子拿着这笔钱出去走一走、闯一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我与十多年前的我,对这个社会以及世界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刚离开校园,我所做的第一件事租房子,找工作,所以,每天不是在投简历,就是在去往公司面试的路上。
找到工作后,就固定在这个有班上的城市恋爱、买房、结婚、生孩子,然后还房贷、养孩子,不敢请假,不敢轻易换工作,甚至不敢生病……日复一日过着大同小异的生活。
当然,我身边很多同学也都和我一样,做着相同的事情,就好像毕业后的流程就应该是找工作,然后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关键是大家谁也都没觉得这样的流程有啥不妥。
然而,在今年上海的秋招会上,来自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就发表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他说:
“如果父母有条件,我是提倡孩子毕业后,不要忙着让他去找工作,而是起码啃3年老,到世界上做各种事,去认识世界,认识不同,认识差异,明白这个世界……当然如果没有条件,千万不要这么干,因为父母也是很辛苦的,道义上站不住。”
看到梁教授的这番言论,忽然想到了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曾在一档读书节目上讲过的一段话,他说,其实自己最担心的就是大学生毕业后在校园周边创业,尤其是做那些类似小旅馆、商店、小吃生意,还创业成功的学生。
因为这就意味着这些学生,有可能会被这个所谓的成功创业困住,从而一生都不敢或者不能去尝试其他的工作或者机会。
就像我之前有个大学同学,高三的时候,在外打工赚了些钱,于是在我们学校商业区盘了一个数码店铺。
大学期间,他的店铺经营得有声有色,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时常能给周围的同学一些小帮助,成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
然而,毕业之际,当其他同学纷纷踏入社会,探索各自的职业道路时,他却陷入了两难境地。店铺虽然盈利,但由于已经在这个小生意上投入了太多精力和情感,加上对失败的恐惧,他放弃了尝试其他求职的机会。
年复一年,他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视野也越来越狭窄,每次同学聚会,谈及此事他都懊悔不已,表示如果当初能勇敢一点,选择出去走走,看看更大的世界,自己的人生或许会大不相同。
确实,如果是十多年前的刚大学毕业的我,听到樊登还有梁教授的言论,肯定会觉得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难以理解和接受他们的建议。
但时至今日,我却十分认同他俩的观点,甚至也经常会像他们一样劝说周围的亲朋好友,不要孩子一毕业,就着急托关系、找朋友给孩子安排一个稳定的工作。
先让他们出去闯一闯,见识见识这个多彩的世界,再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这样做的选择才会更加明智和坚定,也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
因为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如果充满了刺激和多样性,他可能会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经验,从而有助于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相反,如果一个人成长的环境相对封闭和单一,他的认知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认知水平越高,看事情越客观,看山是山,大气磅礴;认知水平越低,看事情越主观,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就像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写的:“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所以,作为家长,如果我们有条件让二十几岁刚毕业的孩子,拿着一份原本计划给他买房的钱,让他多出去闯闯走走看看,看自己喜欢什么,到底适合做什么,给他一个探索的机会,或许他就会因此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你说是不是?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言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