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30日)

武汉都市圈新闻周刊

头条刊登文章

《规模稳步提升 赋能传统产业 都市圈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聚焦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模稳步提升 赋能传统产业都市圈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10月19日,在武汉举办的2024东湖论坛发布《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4》等多份报告,《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4》显示,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跃居全国第七、中部地区第一,较去年上升了一位。我省数字经济规模稳步提升,2020年为1.8万亿元,2023年高达2.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7%,占湖北GDP比重由40.3%增长到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8%),数字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是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四大标志。数字经济既是新兴产业,又是对传统产业实施赋能的科技工具。武汉市是湖北省数字经济的领头羊,在武汉市的带动引领下,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正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2026年初步建成国家数字内容产业高地

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是武汉数字经济的一个代表性企业。

2020年9月,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与华为共建的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在“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启用。

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成立后,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抢抓时代发展机遇,打造立足武汉、辐射全国的鲲鹏计算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完善、核心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丰富、产业竞争力较强的鲲鹏计算产业示范区。

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的成立,带动一大批关联企业快速发展。初步统计,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累计对接企业700余家,牵引多家省外优秀企业落地武汉,推动商业项目落地50余个,完成900多个解决方案的鲲鹏技术认证。已初步构建起相对完整的鲲鹏产业链,稳步构建起百亿级产业生态圈,有力带动武汉“光芯屏端网云智”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

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总经理陈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每年在本地发展100家鲲鹏生态伙伴,行业应用争取增长到1000个。目前,武汉市鲲鹏产业发展处于黄金机遇期,市场规模将迅速突破500亿元,迈向千亿级目标。

今年4月,武汉市印发《武汉市印发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搭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塑造产业辐射影响力平台三方面共十项重点任务。目标提出,到2026年初步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内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融合集群、应用示范载体和要素汇聚平台,以数字内容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领域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相关文化新业态领域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对地区GDP贡献率达到3%左右,初步建成国家数字内容产业高地。

鄂州为武汉千亿产业集群铺展发展空间

10月24日,武汉新城中心片区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内,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烽光电)智慧水系统研发生产项目一期三栋楼的建筑主体已竣工验收。“智慧水系统展厅投入运行,水动力循环系统测试场调试阶段,计划本月底全面精装修完工。”项目负责人冯九鸣介绍,公司计划11月底开始陆续搬迁,并进行生产线的搬迁和新的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计划2025年元月份开始投产。

冯九鸣介绍,智慧水系统研发生产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211亿元,主要建设生产中心传感器研发生产车间及生产配套用房,用于水系统信息化水量、水质监测传感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二期投资1.798亿元,建设生产研发中心电装车间、大数据处理研发中心、数据测试调试中心等,用于水系统信息化一体化装备及数据处理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该项目有助于提高智慧水系统信息化水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聚集平台,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新烽光电是水系统信息化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深度布局水系统信息化“传感—传输—平台—应用”全产业链,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模型模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边缘计算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水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城市水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启动于2020年,南依梧桐湖新区,北邻国家存储器基地,西抵光谷科学岛,东毗葛店开发区,是鄂州市与省联投集团合作打造的重点产业功能项目,园区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500亿元。该项目以国家政策规划为导向、企业资源优势为支撑,为武汉培育千亿产业集群铺展广阔的发展空间。园区以大数据与云计算、5G通信网络、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延伸带动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相关行业细分领域,承接培育集数字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通信电子产业、医养医美产业六大产业于一体的“光芯屏端网”千亿战略产业集群。经过三年多耕耘,已有20余家企业落户园区,园区正在加紧相关产业的导入。

黄石全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改造

10月25日,黄石西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普电子)电测内,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对一个个产品进行检测,旁边的显示器显示:良率达到100%。

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李高打开手机软件,公司昨天的生产情况、今天的生产计划已形成一个个图标,所有生产信息一目了然。“我们通过建设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可视化和实时监控,让公司领导随时可以掌握生产状态,随时进行生产调整,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李高介绍道。

西普电子主要生产手机摄像头柔性线路板,和华为、VIVO、OPPO等大批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形成了合作关系。随着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产品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户对产品质量、交付速度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也面临着管理复杂化、生产效率低下、质量控制难度增大等问题。

近年来,西普电子持续加大了数字化改造的投入,先后实施了MES系统等一系列改造。“今年我们的产值预计将达到3.5亿元,明年将实现4亿元。”李高说,由于公司不断进行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3月,黄石出台《黄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遴选数字化转型基础较好、转型需求迫切的中小企业作为试点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应改尽改”、规下工业中小企业“愿改尽改”。预计到2025年试点结束,全市完成数字化改造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20个,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解决方案和产品20个;形成4个“链式”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推动黄石创建“转型效果好、示范带动强、覆盖范围广”的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标杆城市。

近三年来,黄石市累计完成企业智能化诊断460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30个,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示范企业超130家,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12家。2023年成功获批湖北省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黄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铜铝精深加工、生物医药4个细分行业为重点,努力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黄石样板”。

黄冈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50%

“研究表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可带来8%~13%的利润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对我市GDP的贡献率为17.1%~21.1%。”黄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黄冈光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年规上企业75家、产值126.7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53.1%、40.5%,产值首次破百亿;软件服务业2023年规上企业8家、实现营收4.9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100%、318.7%;信息传输业2023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41.2亿元,比2022年增长17.3%,规模总量从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三位,增速从第十一位跃居全省第八位。

目前,黄冈市已建起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市场、税务、电力、发改、人社、统计、商务、水务等产业数据,利用大数据观察经济运行、地区对标、主导产业、园区监测、企业培育的发展态势,构建起产业数字一张网。平台2023年11月发布上线,目前注册上线使用平台的单位已达到303家。

黄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正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数据、技术、应用三大核心,积极发展光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器人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北斗、大数据等产业,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50%,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光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聚集发展新态势,全市宽带端口达到650万个,出口带宽6000G,5G基站1万座以上。

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主攻光通信、光电子信息材料、光电元器件、湿电子化学品、显示屏、汽车电子、光伏太阳能。同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定制、智慧车库、智慧安防、智慧家居、智能卫浴等数字产品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创建湖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以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为重点,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为主,5G+全连接工厂、两化融合、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贯标、企业上云等数字化技改。同时,大力推进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WMS(仓库仓储管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MES(生产排产)应用。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