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言:“海水倒灌,世道巨变。”

最近,全国多地沿海城市突遭海水倒灌夜半潮水突然涌入街道,街头水漫如河,居民一觉醒来天都塌了。

这样的景象,莫非是古人警示中预言成真?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水倒灌突袭沿海

海水倒灌突袭沿海

这几天,不少沿海城市的居民都经历了一场“突击战”——海水竟然在夜半时分悄悄倒灌,涌入了街头巷尾。

打着哈欠的居民出门一看,家门口变成了“汪洋大海”潮水从低处缓缓爬升,不少地方更是水深至膝。让我们一起看看,究竟是哪几个地方成了海水倒灌的“重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1日凌晨,位于河北省的唐山市滦南县嘴东码头成了这次海水倒灌的首个“受害者”。夜里两三点,睡梦中的居民被屋外奇怪的潮水声惊醒,推门一看,水已经涌到了家门口,不得不用木板和沙袋阻挡。

附近商户也表示,这场潮水来得很突然,码头上所有车辆和设施都被泡在水里。当地一些老人回忆道,这潮水之猛,三十年未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晨四点,滦南县政府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展开应急措施,镇政府、应急部门联手转移部分受困居民。

随着日出,潮水才渐渐退去,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涨潮”,却给当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统计经济损失,受灾的居民也在整理修复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一天早上,辽宁省沿海的五个城市: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几乎同时遭遇了海水倒灌。这些沿海地区的街道和社区水位突涨,海水倒灌最严重的地方,积水甚至深达半米,家门口简直成了一个“小型游泳池”。

大连的一位居民表示,凌晨还没察觉异常,等早晨开门才发现,马路对面的停车场车辆几乎都被水泡透了。营口的社区也不例外,不少房屋进水,家具浸湿,居民们一边找木板挡水,一边担忧着家里财物的受损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救援行动,应急队伍、消防人员、救援人员齐上阵,尽可能将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保护财物免受更多损失。

截至目前,潮水逐渐退去,损失情况尚在进一步统计当中。幸运的是,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天津市滨海新区也没能逃过这场海水倒灌的“袭击”。这次受潮水倒灌影响最大的是海河沿线的公交场站。清晨一片大潮涌来,公交站台附近积水成河,最深处可达1米,站台也被水覆盖,造成了不小的出行混乱。

一些公交线路被迫临时调整,原定行程取消或改道,许多上班族、学生被迫更改通勤计划,部分区域的出行一时间陷入了停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河北唐山到辽宁沿海五市,再到天津滨海新区,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海水倒灌现象,无论是政府还是居民都在第一时间投入了应对。

可是,这海水为何突然袭来?难道真应了那句古话,这世道要变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水为什么会“造反”?

海水为什么会“造反”?

海水毫无预兆地“造反”般涌入城市,翻越堤岸,爬上街头,让人心生疑惑:这些海水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解释,这次海水倒灌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天文大潮。天文大潮是种特殊的潮汐现象,发生在农历满月或新月期间,因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施加了最大的引潮力,让海水受到的“拉力”最大,形成大潮。

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力非常强大,而当太阳也凑热闹“拉一把”时,海水水位就会骤然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轮天文大潮,恰逢农历八月十五刚过不久,月亮和太阳在地球两侧形成“夹击”态势,迫使潮水陡增,沿海地区的海平面一跃而上。

海水在这样的“大力牵引”下,沿堤坝、码头不断涌入低洼地带。这种情况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城市尤为明显——一不小心,水就漫进了家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气候因素也是海水倒灌的重要推手。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逐年上升,海水倒灌现象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

而随着气温上升,海水因热胀冷缩也“膨胀”了,海洋变成了一个越来越满的容器,随时都有倾倒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把天文大潮和气候变化比作这次海水倒灌的“主谋”,那风暴潮就是“帮凶”。风暴潮通常由低气压天气和强烈的风力共同作用。简单来说,低气压像个大吸管,把海面上的水压低,水位自然升高,而狂风则将海水狠狠地推向岸边。

近期,北方沿海地区出现了大气压较低的天气,这种低气压让海水更容易上涨,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大风,海水就在强大的气流推动下冲向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理学上来说,低洼地形也更易受海水的“突袭”。举个例子,厦门市的沙坡尾就是个典型的低洼避风港,每逢天文大潮,当地居民便会开始警觉,准备应对海水漫堤。

类似的,辽宁的葫芦岛、盘锦等地,由于地形关系也容易出现积水。当天文大潮遇上风暴潮,这些地势低平的区域首当其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文大潮、气候变暖、风暴潮……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因素,组合起来却成了海水倒灌的“完美风暴”。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海水倒灌的频率和强度或将继续增加

对沿海居民来说,或许需要习惯这样的提醒:大自然并非在对人类发出预言,而是在一次次警示,适应气候变化的步伐已经刻不容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水“逆袭”敲响警钟

潮水“逆袭”敲响警钟

海水倒灌现象频发,不只是突如其来的偶然事件,而是气候变化给我们“预演”的一部分。

随着冰川融化、气温升高,海平面可能还会继续上升,未来这样的倒灌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强度也更大。既然潮水已在敲门,沿海城市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城市早已建有防潮堤、防护墙、水闸等设施,但在今天的气候影响下,传统的设计标准还能抵御今后的潮水压力吗?

未来的防潮设施需要结合新的数据、新的气候模型,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加固沿海的防护墙,修建更高的堤坝,增加水闸的强度。这一切都必须未雨绸缪,而非等到潮水涌入城市再手忙脚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应对海水倒灌,首要之策是重新审视沿海的地形与城市布局。一些沿海城市地形低洼,特别容易受到潮水影响。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科学化海岸线管理,例如在沿海设置更多“海岸湿地带”,湿地不仅能吸收和缓冲海水倒灌的影响,还可以作为城市的天然“海水净化器”,保护生态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拥有了“先知”般的优势,现代的潮汐预报系统,已经可以预测天文大潮的时间和影响范围,为沿海城市居民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

我们个人,应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做到及时转移,确保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海居民家中可以提前备好防水沙袋或木板,关键时刻用来阻挡水流进入家中。其次,家电及贵重物品尽量存放在较高处,避免积水损坏。

最重要的是准备好应急包,里面要有手电筒、饮用水、干粮、哨子等应急物资,以防断电断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政府还可以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卫星数据监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时分析海平面的波动情况,构建应急响应机制

越早预警、越早撤离、封闭沿海的低洼地带,就能有效减少财产和生命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开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调节水流。对沿海城市而言,这一理念尤为重要。

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绿地、可渗透路面等,城市可以在降雨和潮水倒灌时迅速吸水,从而减少地表积水和内涝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绵城市”并不是一个短期见效的工程,但它却是对抗海水倒灌的长远之策。就像面对海水倒灌,我们需要的不只是防潮设施和紧急应对,更是长期的环境适应和科技创新。

自然变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应对,不做出长远规划,未来的沿海城市可能会更加脆弱。只有未雨绸缪,沿海城市才能在日益变化的气候中站稳脚跟,以坚强和智慧迎接未来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