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文房四宝”,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笔、墨、纸、砚这四样书写与绘画的必备工具。然而,关于“文房四宝”这一名称的起源,许多人或许并不十分清楚。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在中国悠久的书写与绘画历史中,笔、墨、纸、砚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古代文人墨客到现代艺术家,这些工具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创作之路,成为不可或缺的“四件套”。而“文房”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589年),它专指文人雅士的书房。在那个时代,书房不仅是文人读书写字的地方,更是他们追求精神寄托与艺术创作的净土。笔、墨、纸、砚作为书房中最常用的工具,因常在文房内使用,逐渐被统称为“文房四宝”。当然,除了这四样基本工具外,文房中还配备有各种辅助用具,如笔筒、笔架、墨床等,共同构成了文人书房的完整配置。

关于“文房四宝”的具体起源时间,历史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据记载,笔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而砚和纸则稍晚一些,大约在2000多年前问世。这表明,“文房四宝”并非在同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直到宋代,苏易简在其著作《文房四谱》中,才首次将笔、墨、纸、砚作为文房不可或缺的四件宝贝进行专项研究,并称之为“文房四宝谱”。而“文房四宝”这一词汇,则最早出现在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句中:“文房四宝出二郡,生来赏爱君与予。”从此,“文房四宝”这一名称便流传开来,并沿用至今。

在“文房四宝”中,上品的代表分别是湖笔、端砚、徽墨和宣纸。

湖笔,产自浙江湖州的善琏镇,其历史可追溯到秦朝大将蒙恬。相传蒙恬曾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后来,他又在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用兔羊之毫,制成后世所称的“湖笔”。湖笔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品质著称,具有“三义”和“四德”之美誉。“三义”指的是精、纯、美,而“四德”则是指齐、锐、圆、健。这些特点使得湖笔在书写时能够饱满浓厚、吐墨均匀,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得力助手。

端砚,则诞生于唐代初期的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它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而著称于世。用端砚研墨,不仅不滞不涩,而且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滑如丝,书写流畅而不损毫。好的端砚,无论是在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都会发现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这种独特的品质使得端砚成为文人墨客竞相收藏的珍品。

徽墨,即徽州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以其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等美誉而闻名于世。徽墨不仅品质上乘,而且制作工艺精湛,成为中国古代墨文化的杰出代表。

宣纸,则原产于安徽省宣城泾县。它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宣纸以其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等特点而著称。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渗透性和润滑性,而且能够充分展现中国艺术风格的神韵。无论是写字还是作画,宣纸都能让作品呈现出骨神兼备、神采飞扬的艺术效果。

在中华文明传承的过程中,“文房四宝”不仅为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至今仍在履行着其神圣的职责。它们不仅是书写与绘画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