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眼镜王蛇时,很多人习惯把它们作为单一物种而对待,近几年就有科学家认为眼镜王蛇不仅仅是单一物种,毕竟眼镜王蛇分布范围太广了,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南部地区都有它们的踪迹,每个地区的眼镜王蛇无论在外形,体型和毒液成分构成上都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最近科学家就对眼镜王蛇进行了种群划分,一共被分为4个种群,分别是印度西高止种群,大陆种群,马来种群和菲律宾吕宋岛种群。其中大陆种群和马来种群是分布最广的两大种群,大陆种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中南半岛以及印度半岛靠近中南半岛区域部分地区。马来种群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的南部地区。印度西高止种群主要分布在印度西部西高止山附近。菲律宾吕宋岛种群只分布在菲律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种眼镜王蛇都在外形,体型和毒液成分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大陆种群眼镜王蛇身形较短粗,而且头部比例较小,身上花纹比较明显,腹部体色一般为浅黄色或者白色。马来种眼镜王蛇体型更加细长,头部比例更大,身上环纹分布较为细碎,有些个体甚至没有,其毒腺更大,马来种群的眼镜王蛇的体色是4个种群里最丰富的。印度西高止种群眼镜王蛇体型同样巨大,身形较为粗壮,整体体色以黑色为主,与大陆种眼镜王蛇一样身上也具有环纹,不过环纹不明显,一般分布在身体的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则逐渐变少直到消失。菲律宾吕宋岛种群的眼镜王蛇体色对比其他3个种群相对比较暗淡,体型对比其它3个种群更加短细,体型也比不上其它3个种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大陆种群眼镜王蛇和马来种眼镜王蛇分布广泛,两个种群之间也有部分个体存在差异,或许在未来某个时间,两大种群可能会被细分成更多种群。比如,生活在马来半岛克拉地峡附近的眼镜王蛇体型更为巨大,科学家经常在那里发现体长4.5米-4.7米的大个体,可以说那里的眼镜王蛇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种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毒性成分上,4个种群的眼镜王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科学家对5个不同地区分布眼镜王蛇进行毒性测试,实验对象分别是小白鼠和石龙子。小白鼠测试结果是中国海南的大陆种眼镜王蛇LD50为0.5,中国广西的大陆种眼镜王蛇是0.6,印度尼西亚的马来种眼镜王蛇LD50为1.1,马来西亚马来种眼镜王蛇是2.9,泰国的马来种为3.5(LD50数值越小则毒性越强) 。通过测试发现,中国的大陆种眼镜王蛇的整体毒性比马来种眼镜王蛇毒性更强,而且大陆种眼镜王蛇的毒液对哺乳动物毒性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意外的是,用石龙子测试的结果则刚好相反,印尼的马来种眼镜王蛇,泰国的马来种眼镜王蛇和马来西亚的马来种眼镜王蛇毒性都比中国的大陆种眼镜王蛇毒性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针对不同的实验对象,各个种群的眼镜王蛇毒性强度有这么大的差异?其中原因可能是跟眼镜王蛇食物来源有关系,马来种群的眼镜王蛇生活区域爬行动物资源更加丰富,马来种群的眼镜王蛇的食物来源主要集中在爬行动物上,这就导致它们的毒液成分主要针对爬行动物,大陆种群眼镜王蛇生活区域的爬行动物资源对比马来种群的眼镜王蛇更加匮乏,这导致它们的食物来源不止爬行动物,甚至包含了不少哺乳动物。虽然眼镜王蛇被称为毒蛇之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主要以其它蛇类为主食,事实上,眼镜王蛇不仅仅可以捕食其它蛇类,它们还会吃蜥蜴,鸟类和鼠类等其它动物,甚至自己的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