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上犹县出台生育政策文件《上犹县关于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及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的实施方案(试行)》火出圈。文件中在给出的产假优待和生育奖励方面提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干职工生育二孩、三孩的,在现有假期188天的基础上增加至218天,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生育后且已在我县上户口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7000元、13000元。相较之前其他地区出台的政策,江西上犹这一政策可谓卷出了天花板的高度。
这样的优待政策,不禁让很多人联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计划生育工作如火如荼的时候。尤其作为一个80后,出生正好赶上计划生育大潮。“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一句句响亮的口号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如今,全国各地之所以陆续出台这样那样的鼓励生育政策,主要原因无非就是近年生育率持续降低。那么问题来了,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吗?调查显示,中高收入人群较之低收入人群,生育意愿较高;不愿生育的被调查者中,低收入群体约占33.5%。在不愿生育或再生育的各项原因中,经济压力过大、养育孩子付出的精力太多是抑制青年人生育的主要因素。
此外,“错过最佳生育年龄”,“更看重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占比分别为16.0%和10.3%;而选择“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不喜欢孩子”“生育恐惧”“担心丧偶式育儿”等原因的调查对象占比均不足10%。另外,有26.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为了照顾孩子而放弃工作机会,其中女性占比75.6%。想必上面每一条,都能戳中我们的内心,尤其是女性。
作为一个职场宝妈,从我自身的体会来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现实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永远是横亘在一些年轻人面前的一座大山。
首先,从养育孩子的角度来说,从孩子出生前的孕期检查到出生后的奶粉、尿不湿等日常开销,再到长大后的教育支出,包括各种兴趣班、辅导班,都是不小的开支。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的费用往往高得让人却步。
其次,在家庭住房、医疗等方面也面临着较大压力。高房价使得很多家庭在购房后背负着沉重的房贷,每月的还款压力限制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同时,医疗费用的不确定性也让人们在考虑生育时有所顾虑。
二、生育与职业发展的冲突
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尤其对女性而言,生育可能导致女性在职场上错过晋升机会、面临职业中断等问题。生育后,照顾孩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与高强度的工作之间存在矛盾。大多数男性在养娃的过程中,都充当了“甩手掌柜”的角色,另外有些职场女性常常到晚上还在工作,很难给孩子好的陪伴。孩子生病请假,可能会因此失去工作。这些都让女性坚定了不生孩子的想法。
三、个人观念的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90后、00后,大多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提升生活品质,丰富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生育早已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在婚姻观念方面,更看重双方彼此感情与精神的契合,对生育的态度更加理性和谨慎。
四、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1.感染“生娃”焦虑症。如“一孕傻三年,二胎傻半生”“生孩子对女人的摧残和伤害大到丢了半条命”等信息,还有如“婚姻牢笼”“产后抑郁”“家庭暴力”“职场歧视”等,这些无疑都是制造生育焦虑的关键词。
2.教育焦虑症。教育资源不平衡作为现代中国家庭普遍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生育意愿的下滑。在“起跑线”之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人父母往往不惜投入巨额的资金和时间,只为让孩子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种过度的投入,不仅让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也让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生养的“甜蜜负担”,在现实的压力下,逐渐演变成了残酷的“经济枷锁”,让许多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
3.托育服务不完善。很多上班族父母都是“双职工”家庭,没有老人帮忙带娃。但目前我国小学幼儿园阶段的放学时间比家长的下班时间早很多,很多“双职工”在兼顾接送孩子上下学时会感到力不从心。
所以话说回来,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同样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生有生的乐趣与体验,不生有不生的精彩与洒脱。但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讲,人口是“国之大者”。春秋时期,管子就提出过“以人为本”的概念,“以人口看国之兴亡”,也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言。
要解决生育率低的问题,首先要消除年轻人生育的后顾之忧。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出台更多生育帮扶政策,从医疗、教育等方面,予以更多的资源和保障,让年轻人有足够的底气;从企业角度,制定更人性化的生育制度,完善产假、生育津贴等制度,尤其是对育龄女性,摘下“有色眼镜”,从根本上消除生育与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角度来说,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对孕妇或者带娃的年轻父母和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照顾,而不能一味的要求一个一岁的孩子上了地铁、高铁等,就应该被强制“静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