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索尼较为低调地推出了MDR-MV1,但市场反响却“相当高调”:不仅斩获第39届NAMM展耳机品类TEC奖,而且在hifi耳机市场也拥有了第一梯队的销量和热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V1的定位其实很有历史意义,因为它是索尼第一款专业开放式监听耳机。在此之前,1991年上市的MDR-7506几乎就是索尼监听的代名词。如今随着MDR-MV1以及最新款MDR-M1的问世,索尼的监听也完成了升级换代,一开放、一封闭,各有特色、各司其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V1的总体口碑相当不错,但也有些许烧友会有一些疑问:作为一款定价2999的专业开放式监听,24Ω的阻抗会不会太低了?好推是好推,但是声音的潜力是否偏小

作为参照,最适合的对比对象莫过于同样是日本品牌、在hifi耳机这一细分品类亦属大厂的铁三角的参考级监听ATH-R70x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MV1一样,R70x也是铁三角第一款和唯一一款开放式监听耳机,在销量和口碑上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同的是,R70x早在2015年上市,另外,其阻抗高达470Ω,是铁三角所有耳机里的最高阻抗,也可能是目前的日系耳机里的最高阻抗——铁三角2018年发布的空气动圈旗舰、阻抗420Ω的ADX5000的原型机就是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定烧龄的玩家都知道,日系耳机一般呈现两个特色,第一是封闭式耳机比例较高,远高于欧美hifi品牌,后者通常是全开放或半开放设计;第二是普遍低阻抗,像铁三角,如此长尾的头戴产品线,除了R70x和ADX5000,其他款均为低阻。关于这两个设计特色的成因,坊间也有不少猜测,比如日本是一个相对注重隐私的国家,也有“不打扰别人”的传统社会意识,所以不漏音对于头戴耳机来说算是一个重要特征,故更需要封闭式形态;至于低阻抗耳机频出,最大的可能是由于日本是随身听的发源地,影响世界的Walkman正是索尼发明,而这类移动便携设备输出功率往往较小——大部分推力(最高不失真输出功率)在32Ω负载5mW-20mW之间,因此耳机厂家就会调低阻抗去适配随身听的小功率输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阻」从不等于「低档」

第一个需要点明的误区就是低阻≠低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动圈之王”——索尼的MDR-R10,阻抗就只有40Ω;同为索尼封闭式头戴高端代表的一代名机——MDR-CD3000阻抗则为32Ω。即,索尼相对最为高端的两幅传奇耳机,均为低阻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烧友认为高阻耳机更高档,通常是掉入了高阻耳机的“搭配陷阱”:例如要推开阻抗470Ω的铁三角R70x,比如让其达到110dB的响度,就需要2.73Vrms的电压,峰值电压再×√2就是3.86V,而不少便携设备最高输出也只能到2V,这意味着开满音量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响度,只能搭配独立放大器来驱动,而在前端上额外的投入意味着整套hifi耳机系统的素质提升,即好马配好鞍。所以,更多使用台式耳放驱动的高阻头戴通常会被驱动得更充分,体现的音质下限往往会更高。而驱动相对不吃电压的低阻头戴,很多烧友通常会选择普通前端直推,这样的搭配很可能出现没有推开的情况,由于放大部分投入成本的差异所造成的音质差,可能被推导出“同价位低阻耳机不如高阻”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受早期欧系耳机的舆论影响。早在半个世纪前,发展尚未成熟的动圈耳机几乎被拜雅、AKG和森海塞尔这3家德奥系厂家所垄断,拜雅早在1937年就推出了世界首只量产耳机DT48、AKG则在1949年推出K120、森海在1968年推出了第一款开放式耳机HD414,销量千万,成为一代经典,而铁三角是1962年才成立,搭配MDL-3L2耳机的索尼初代Walkman则是在1979年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动圈耳机发展的早期,高阻耳机比比皆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森海塞尔的HD414X,阻抗高达2000Ω;动圈鼻祖拜雅在1980年推出的划时代产品——首支具有静电式高频的动圈耳机DT880阻抗则为600Ω。直到1989年,拜雅推出了250Ω阻抗的DT511,才算是实现了欧系hifi耳机的“低阻化”,这款看似并不起眼的产品在当时代表了拜雅最为先进的技术——不仅是低阻化的原型机,单元磁通量也有大幅提升,算是特斯拉单元技术的先驱。然而彼时的索尼已实现“弯道超车”——1988年,索尼不惜工本推出“R10三件套”,其中采用生物纤维振膜+电脑辅助设计系统+光叶榉芯材+6N无氧铜线的MDR-R10耳机定价4000美金,成为“动圈之王”,其阻抗仅有40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阻化」乃大势所趋

早年欧系耳机之所以阻抗普遍较高,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电子管放大器功率太高,只能匹配高阻抗耳机——低阻耳机可能会烧坏单元。这点和之后的“低阻化”趋势相互对应。随着放大器技术的日益成熟,比如1958年出现的D类放大,后续随Walkman的出现被广泛应用,消费者也有更多使用便携设备驱动头戴耳机的需求,于是全球hifi耳机厂家都开始降低耳机阻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生产至今的DT880,目前有阻抗仅为32Ω的版本;第三代特斯拉单元将新旗舰T1III又一代特斯拉旗舰T1的600Ω降至32Ω;搭载全新stellar.45单元的DT900/700Pro X则均为48Ω。森海塞尔的多款新机也阻抗减半,由HD580/600/650时代的300Ω降至150Ω,最新的开放式监听HD490Pro系列阻抗则为130Ω。“四大耳机厂”之一的Grado Labs更是坚持全系32Ω低阻抗,相对容易推出好声的特质也是歌德家族头戴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阻化趋势的最大理由,就在于降低驱动门槛、适配更多移动设备,起码让耳机更容易达到理想的声压级,不至于连推响都难。很多买高价hifi耳机的初烧或者普通音乐爱好者都是拿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小尾巴推,因此低阻耳机远比高阻耳机更受青睐。

不要高估「阻抗」参数的参考价值

耳机阻抗指在交流环境中,电路的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于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包含了感抗和容抗,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综合量化指标,并非单纯的直流电阻值。更要注意的是,耳机的阻抗是根据所接受的模拟信号频率而变动的,一般低频处耳机阻抗最大,例如森海塞尔HD800,其标称阻抗为300Ω,但其低频段阻抗在800Ω以上。通常,耳机标称阻抗的参考频点为1KHz(属于中频频段)处,拜雅则习惯以500Hz(同样属于中频频段)作为测量频点,不同的参考频点,测量出的标称阻抗也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阻抗高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副耳机容不容易推响,但不能说明这副耳机容不容易推好。更重要的参考指标叫“灵敏度”。例如公认难推的AKG传奇耳机KK(K1000),120Ω的阻抗并不可怕,但其灵敏度仅有74dB/mW!有烧友使用拜雅万元级的台式耳放A1来推KK,却发现把音量拧到底都“听不到声音”,所以很多KK玩家会拿功放伺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出的很多低阻耳机,尤其是一些高端平板耳机,很多用家买回来也发现很不好推。例如hifiman的旗舰平板susvara,阻抗仅有区区60Ω,但灵敏度低至83dB/mW,属于典型的低阻低敏,是最难驱动的类型。对于头戴hifi耳机,通常灵敏度在90dB/mW以下,都可以算难推的范畴,100dB/mW以上则属于相对易推,MV1灵敏度正好是100dB/m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好不好推,只能决定音质的下限高不高,而无法摸到耳机的上限。MV1的低阻高敏设计,可以说明它是一条易出好声、声音下限较高的头戴,但并不能说明其音质上限不高或没有潜力。真正决定上限的其实是单元素质与腔体设计

耳机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hifi高保真的高音质表现,通常会在振膜材质、线圈品质和腔体/阻尼声学设计等方面下功夫。因此关注MV1用料好不好,不要盯着它的阻抗,而要看到它的单元内部以及开放式腔体带来的好处:例如新的振膜形态搭配优化过的声学阻尼,能提升细节、扩展频响、改善低频质感;例如新的开放式声学结构能减少耳机内部反射,对于还原宽广声场和精准定位大有裨益——这些才是实实在在利好音质的有价值的“参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从搭配角度讲,阻抗高低还是有一些讲究的。烧友最熟知的是“高阻吃电压、低阻吃电流”。对于耳放来讲,做高电压输出的难度远低于大电流,因此要真正推开高端低阻耳机,需要在前端上投入的成本往往不亚于高阻耳机。同时,高阻抗耳机也有一些利好音质的优势,比如阻尼系数更高、驱动效率高、高阻耳机线圈匝数往往更多(匝数越多电感越大),不考虑前端阻抗匹配,电源完美的情况下,匝数越多电路响应越精细,反电动势更高,振膜振动失真更低、音色还原更精确。所以R70x听起来会比其他铁三角中端耳机音色更正,被称为欧系风格的铁三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分析完上述3点,我们就能看出,索尼MV1本质上是一款用料扎实、声音端正、下限颇高的专业监听耳机,各种设计都是以更高品质的还原为目标。低阻抗的设计是为了迎合新时代快餐化、随身化的听音需求,对于前端输出功率更加宽容,而如果能选择一台阻抗匹配、电流输出能力优秀的Hifi放大器,用了新单元和新腔体的MV1也能获得更高的潜力释放。至于具体提升多少、提升在哪方面,还得具体搭配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