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由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周兴嗣在其作品《千字文》提出战国四大名将的概念,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虽说战国四大名将排名不分先后,可这四人的成就与能力,确实存在着高低之分。在众多的评选中,白起第一的位置是比较稳的,而廉颇在四人里面实力与成绩都是最差的。

那么剩下的两位,李牧与王翦到底该怎么排呢?这点历来争议很大,他们俩人是同时期的对手,王翦灭赵的时候,就是李牧率军来抵挡,可惜李牧死在他的反间计手里,俩人没能真刀真枪在战场上打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白起廉颇

白起与廉颇都是上一个时代的人,他们主要活动在秦昭襄王时期,这两人没有直接交集。白起排名第一是没有任何问题,他早年从军,靠着军功一点点晋升,真正改变白起命运的,还是伊阙之战,他利用韩魏联军的配合问题,以少胜多,全歼韩魏主力,此后韩魏再也没办法对秦造成任何威胁。此后白起率领秦军从未吃过败仗,面对山东六国,白起前后歼灭了上百万的敌人,也把楚,赵这几个强国打得一蹶不振。

司马迁在评价白起的时候,也是给了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这样极高的评价,在中国军事史上,白起也是与韩信等人处在第一档的名将。相比之下,廉颇就差了点意思,廉颇成名很晚,他真正展现实力是在赵国。廉颇的主要攻击在于对齐的战争,他多次伐齐,保证赵国的霸权,可廉颇的争议在于他对秦的战争打得不好,著名的长平之战,一开始就是廉颇率军打,后世提到长平,总是认为赵括擅自改变廉颇的战略,让赵军全军覆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党之争与长平之战示意图

然而赵括也是有着难言之隐,一开始廉颇带兵负责接收上党,却没想到上党提前被秦拿下,他带兵也与秦的先头部队交手。《史记》记载:(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赵国陷入被动防守的境遇,正是廉颇初次作战持续失利,论能力与战绩的话,他与赵奢相比都有差距,能进入四大名将已经是奇迹,排在垫底也很正常。

李牧

第一与垫底没有争议,李牧与王翦的争议就比较大,李牧算是战国时期最为悲情的人,他是典型生不逢时,早年赵国强势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现,在长平国家危难的时候,李牧当时才初出茅庐,自己远在雁门等地,没有被调回去支援长平战场。后来李牧带兵抗住秦的攻势,秦多次集结重兵攻赵,都被李牧一一打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翦与李牧

尤其是宜安一战,李牧全歼桓齮主力,这让秦王非常愤怒,下令重金悬赏桓齮的人头,而秦也很长一段时间没办法组织起更大的攻势。李牧在四人里面绝对可以排在第二位,他在战争中往往都是以弱势军力对抗强敌,最初与匈奴的对战,赵军在机动性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还能全歼匈奴主力。李牧采取坚壁清野,迫使匈奴将主力集结在一起,随后李牧全线出击,全歼10万匈奴大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游牧民族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后来秦汉诸多名将抵御匈奴,也是采用了李牧的策略。而李牧在抗秦的时候,面对的敌人实在太强,秦是当时世界上动员能力最强的国家,能不断组织大军出战,李牧在国家疲惫的情况下,还能多次打退秦主力的进攻,只要他出战,秦军在正面战场就占不到便宜,李牧同时还要应对韩魏的袭击,后来即便王翦亲自带兵过来,也无法突破李牧的防守,李牧也是战国历史上,与白起一样获得武安君称号的将领,赵王也常常拿他与白起相比,李牧获得第二的位置是理所应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牧王翦之间的对比

王翦

王翦论功绩,是能压过李牧的,他与自己的儿子一起灭掉了五个国家,直接帮助秦统一了天下。王翦还带兵攻打百越这些外族,他的战功确实很出色,不过王翦与李牧相比,在军事层面上确实差了些。首先王翦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秦国,当时秦对于六国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因此王翦出兵攻韩魏的时候,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而王翦攻赵在李牧的面前没有占到便宜,用了反间计才能顺利灭赵。他在灭楚的战争中,自己更是要求集中全国的军队,王翦这个人非常聪明,从来不打没准备的仗,最初攻楚他就坚持要六十万军队,秦王没有信他,选择李信去打,结果被楚军打得大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灭六国示意图

王翦深知要想征服地域最为辽阔的楚国,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军队,可在当时的战场上,动员六十万大军去灭一个国家,王翦的优势实在太大了。后面灭燕灭齐,其实都没遇到什么抵抗,因此王翦的战绩水分比较大,王翦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将领,他早年就向秦王提出过利用会盟除掉魏齐,后来他又孤身入叛军,说服了长安君投降。在攻赵期间王翦也灵活运用反间计,除掉了死敌李牧。

结语

论军事能力,王翦确实与李牧相比要差了些,自己有着兵力优势,还没办法突破对方,可王翦智计百出,他这样的人往往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因为打仗要衡量的因素实在太多,能打赢就是正义,军事能力再强的人,其他方面不行也是会输的,王翦虽然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可他确实为自己赢得了最大利益。

但也正是他在战场上的说服力不够强,才让他无法与李牧相比,司马迁在评价王翦的时候,也表示王翦这个人虽然能力出色,可为人过于圆滑,这既是王翦成功得到善终的原因,也是他在名将里面始终难与白起,李牧相比的原因,过于隐藏自己,就少了很多证明自己的机会。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9年

周兴嗣,《千字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