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下,终于在公元473年一举灭掉劲敌吴国。成就霸业的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于次年将功臣文种赐死,“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臣们历来都是帝王的心腹大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屡见不鲜。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开杀戒,通过洪武四大案将功臣民宿屠戮殆尽,善终者寥寥无几,徐达便是为数不多的善终者之一。

徐达朱元璋手下的一员虎将,他与常遇春被誉为朱元璋在军事上的左膀右臂。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册封国公,徐达为“开国六国公”之首,同时徐达又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成为明朝史上仅有的四位丞相之一。与其他国公和丞相相比,徐达的一生可谓是善始善终。他生前极受朱元璋尊重,死后配享太庙。在明朝的开国元勋中,是最接近儒家标准的“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徐达何以能善始善终

明太祖朱元璋刻薄寡恩,开国文臣武将能得善终者寥寥无几,为何徐达能够善始善终呢?

· 低调自律,尽忠职守

纵观古今中外,所有善始善终者皆有严格自律的共同之处。显然,徐达在修身自律方面做到了极致,其不论四季变化,身处何地,闻鸡而起,练兵督训,处理事务。徐达农家出身,自幼习武,武功高强,是朱元璋从小的玩伴。自朱元璋奉命回乡募兵时,徐达便一路追随朱元璋左右,不离不弃。此时的朱元璋仅为郭子兴手下的一名小部将,年纪轻轻,地位不高。徐达协助朱元璋攻取滁州、和州等地,同时帮助他逐步树立威信。

公元1355年2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和朱元璋攻占和州后,郭子兴拘捕了与其不睦的另一首领孙德崖,孙德崖部众则因此扣住朱元璋。危急关头,徐达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请以身代”,换回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自此以后,徐达“以命换命”的忠心彻底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加之徐达作战英勇,善用谋略,朱元璋格外器重他,视其为手足。无论是在池州大战陈友谅大军,还是在剿灭张士诚、灭元的战争中,徐达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达简介

然而,徐达从不恃宠而骄,行事更加低调。在行军打仗时,每有重大决策,徐达必先请示朱元璋,事事唯朱元璋马首是瞻,且做到令无不从,事无不成。即使朱元璋对他说:“将军出征在外,情况复杂,可随机应变,不必请示。”徐达仍不懈怠,更加谦恭,每次凯旋,他都立即交出将军大印,并将功劳分给部下。徐达保持着克己自律、积极做事、低调做人的低姿态,获得了朱元璋更多的信任和器重。

· 性格宽厚,亲民爱民

宰相肚里能撑船”,所有善始善终者皆有大海般宽广的心胸。宽厚的胸襟能容纳天地万物,让自己超然物外,宽广的气量能扬善去恶,增进人际和谐。徐达作为一个征战杀伐的武将,却能做到亲民爱民,宽厚待人,堪称道德楷模。徐达领兵作战,有勇有谋,战无不胜,作战勇猛。如此光芒万丈的猛将,在人际交往中却收起锋芒,待人宽厚,一身正气,颇有儒家君子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掠民财者死,折民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

在军纪管理上,徐达认为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严令将士遵守军事纪律,入城不得抢夺百姓钱财,不得毁坏民居,在平江之役与张士诚对决时,徐达还特令每个将士胸前挂木牌“掠民财者死,折民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徐达反复强调要严明军纪,一方面是为了打造有纪律能战斗的强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地方百姓,尽量减少战争对百姓带来的伤害,这无不是他亲民爱民的体现。

然而,朱元璋倚重的另一位猛将常遇春,却与徐达的做法截然不同,他的队伍纪律性差,到处烧杀掳掠,经常发生侵害百姓的事情,朱元璋为此也多次指责他。公元1360年5月,徐达与常遇春在九华山与陈友谅大战,擒获战俘三千余人,常遇春主张杀掉全部战俘。徐达坚决反对,说:“如今天下战事才开始,不可滥杀无辜,而断绝了他们的归附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达坚决反对

两人争执不下时,便派使者请朱元璋裁决,但常遇春仍然一意孤行,不听徐达劝阻,擅自杀掉大部分俘虏。此事惹得朱元璋非常不满,从此便让徐达“专为大将”。此后战役中,徐达坚决执行不擅杀俘虏、不侵害百姓的,这一策略的落实既为明军立功又为百姓立德,徐达的做法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正如朱元璋所夸“为将不妄杀人,岂惟国家之利,尔子孙实受其福”。朱元璋能自始至终信任徐达,这与徐达的性情纯良、待人宽厚、亲民爱民是分不开的。

· 谦虚谨慎,从无僭越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达战功卓越,但他事事谦让,不独揽功绩,始终恪守人臣本分,从无僭越之举,在朝中口碑极好,从未参与党派斗争,每每见到朱元璋更是“恭谨如不能言”。在封赏征讨张士诚的功臣时,朱元璋对徐达等大加称赞:“自古帝王多以征战,而有名世之将以佐辅之,尔等今日之功又何忝于古之名将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对徐达等大加称赞

在平江之役中,徐达居功至伟,却谦虚地把功劳推到朱元璋身上,“叨承主上成算,幸获成功”。事后,徐达还专门为与其随征的有功将士请赏,却没有提及自己。据说,徐达任宰相时,生活非常简朴,朱元璋见他住的房子很小,心里过意不去,欲将自己做吴王时的府邸赐给徐达,徐达却坚决不受。又一次,朱元璋趁机将徐达灌醉,命人将其抬进主卧室,想用这个方法逼迫他接受这座府邸。

徐达酒醒后,发现自己睡于朱元璋的旧邸,惊慌失措,立即奔出旧邸,俯伏于地请朱元璋赐以死罪。朱元璋见他这样谦恭和忠心,内心“益悦”,便不再勉强,下令再建一座宏壮宅邸,并命名为“大功坊”赐予他。众所周知,朱元璋生性猜忌多疑,尤其对待有能力的功臣,更是大加防范,却放心大胆地派遣徐达长期统率重兵外出征战,这正是徐达忠心耿耿、谦虚谨慎、不拉帮结派的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达的优秀品质

结语

徐达完美地将谦虚谨慎、性格宽厚、低调自律的品德运用在事业上,坚持做到恪尽职守,为君解忧,为民解难。朱元璋曾以玺书慰劳徐达:“方今九夷八蛮,大者畏力,小者怀德,非将军忠诚耿耿,以劳为逸,何由臻兹?”而徐达之所以能够在刻薄寡恩的朱元璋手下善始善终,这不仅与他的个人成就与能力有关,更与其谦虚谨慎、低调忠诚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联。

参考文献

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90年

明史官,《明实录》,中华书局,1997年

黎东方,《细说明朝》,文史出版社,2012年

阎崇年,《正说明朝十六帝》,凤凰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