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客服行业平凡人的另一面

探索他们丰富多元的有趣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楔子 /

《客户观察》杂志创办了很久,为读者们提供了很多跟行业有关的知识,让大家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客服行业。但对客服人生活里的另一面,很少有展示。根据我的观察,其实圈里有好多人在生活的另一面非常精彩,但是那一面,过去都没有平台和机会展示给我们。

今年5月,我跟《客户观察》的执行主编聊起这件事,大家一拍即合,说那我们干脆开一个栏目,专门聊一聊圈里人的另外一面,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农度访谈”就这么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

《客户观察》10月刊

农度访谈

第一期:农度访谈 x 秦克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本期受访对象:CTI新视界总经理 秦克旋

■ 从业年限:30+

■ 标签:潜水爱好者 / 潜水摄影玩家

两度死里逃生

依然憧憬潜入海洋

客户观察的读者们,大家好,我是CTI论坛(现更名为CTI新视界)的总经理秦克旋,如今CTI论坛也与时俱进,从“视频”视角进入新时代。如今CTI论坛在客户服务行业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行业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我本人,从1994年10月3号在泰国曼谷加入一家台湾的CTI的公司以来,到今年为止,从事客户服务行业也有整整30年了,一路走来,着实不易,今天有幸得到农总的邀请,在这里和《客户观察》的读者们聊一聊,我在客户服务行业以外的另一种人生。

访问过程

更多精彩内容请前往“客户观察”视频号观看

01初次体验便深深爱上潜水

我实际上是从10年前,2014年的清明节开始喜欢上潜水。我一直认为,潜水不是一项运动,而是一种休闲娱乐。后来也看过很多水下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就非常感兴趣。

第一次接触潜水,在潜水圈里头大家都管它叫“体验潜”,去过三亚的人,应该知道所谓的“体验潜”是什么了。但是因为人在水底5米左右的地方就会感到耳朵疼,很多人会扛不住这种疼痛,这种“体验潜”的整个过程是非常快速并且难受的。

在我接触潜水后的这十年以来,很多人都跟我讲在最开始,是可能会对潜水产生一定的恐惧。

我有幸在2010年,在印尼的巴厘岛第一次接触潜水。那一年,我作为中国电子商会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参加了亚太地区的呼叫中心的行业大会。在大会闲暇之余,印尼当地的呼叫中心协会的人,就邀请我们一块玩潜水去。当时觉得挺好玩的,但是因为回来以后又没有任何的机会再接触潜水,加之工作又忙,所以也就忘记了这段历史。

等到2014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老家广西桂林的一帮朋友去三亚玩,朋友们会潜水,于是就鼓励我报了一个潜水班,在我学习了两天的理论课程、经过两天的泳池训练以及一天的开放水域潜水训练后,顺利拿到了潜水圈里头的OW证书,即“Open Water”(开放水域)的Diver(潜水员)。

2014年年底,我第一次出国潜水,去的是泰国斯米兰群岛的安达曼海,参加了一个潜水船宿,上了AOW(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即进阶开放水域潜水员)的课程,也就是高级的Open Water课程,完成了这两个课程以后,我就成为了一个高级的开放水域的潜水员。

02潜水生涯中两度死里逃生

实际上,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遇险当时发生了什么,我认为是因为自己学艺不精。

当时是2015年4月,我整整潜水一年后。出事那次,我正潜到35潜,当时也是在巴厘岛,在岸边一个叫图兰本的村里,村子的岸边上有一艘美军二战时候的一个自由号沉船。那天一大早,我们7点多下水,一潜大概四五十分钟时间,等到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从一个船尾转过来,然后就遇见一个很大的水流。我那些同伴就顶着水流一直往前走,我属于新手,当时我的咬嘴,也就是“二级头”从嘴里掉出来了。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潜水的咬嘴被我们称 为二级头,气瓶里的压缩氧气,经过一级头的减压后,再通过二级头送入到你的呼吸道,帮你进行正常的呼吸。

当时二级头从我嘴里掉出来之后,我就又马上把它塞回嘴里,但可能是因为我排水没那么熟练,心里慌张,水流又大,我就发现二级头里的水根本排不出去。

二级头进水,一般有两种方式处理。一种就是你肺里头还有一口气,可以把气吐出去,这口气可以帮助把二级头里的水排掉了,顺利呼吸;还有一种方式,你可以按压二级头的反面,利用这股压力来排水。当时这两种方式我都做了,但是不知道是都没做对还是怎么回事,水还是排不出去,我就以为是二级头坏了。因为每一位潜水员都会带两个二级头,一个主二级头和一个备用二级头,我又把备用二级头拿出来,做了同样的动作,但是里头同样有水。在这电光石火之间,几十秒就过去了,人的一口气通常憋不到一分钟,

当时我还是在水下15米,我担心要是再不往上走,可能就要在水下永远上不来了,情急之下,就一提脚蹼赶紧往上走了。

因为身处开放水域,我能一口气冲上水面,假如我在封闭海域,比如船舱里头,有封闭顶部的限制,肯定就没办法冲出水面,最后估计就会呛水而死。我估计,当时是冲到了离出水面大约2—3米的时候,实际上那时候我已经扛不住了,肺里头已经被海水侵蚀了,但是通过惯性,我还是冲上了水面。

冲上水面后,我第一反应就是——天呐,我还活着,我能看见蓝天了!但这时候,我感觉自己跟端午节的粽子似的,浑身被包得很紧。其实身体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就是因为海水已经侵蚀了我的肺,所以会感觉到浑身被禁锢,在这时候,正常的潜水设备如同绳索束缚我,让我感觉非常的难受。

幸亏我们探索的自由号沉船离岸边也就50米左右,清晨7点多的时候,正好还有另外一帮潜水员、潜水教练在那聊天,我就大声地呼叫“Help me!Help me!(救我!救我!)”。然后就有一位印尼的潜水教练,一把拽上我后背的气瓶就给我拉上岸了,帮我解开了潜水服,然后我一歪头,血就吐出来了,就是因为海水侵蚀了我的肺泡,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把自己的氧气瓶拿来给我吸氧,又开车给我送到当地的医院,当时立马检查一番后确定我没什么事,后来持续观察,一直到现在也幸亏是没有大碍。

其实如果紧急地从一个深度冲上来,实际上肺非常有可能会炸裂。如果突然快速地从水下冲上来,肺就会从被压缩成一个很小的体积的状态迅速膨胀,就有这种炸裂的危险。很多的潜水员他会得一种减压病,其实也是这样的,如果说是从压力很大的水下迅速回到水面,这样血管里面的氮气被压在里面,不够时间慢慢地排放。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告诉大家减压是有多么的重要,比如说一位潜水者想要打破深水的潜水记录,可能下潜到水下200—300米的过程只需要十几分钟,但是再上来可能就需要11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在每一个位置都需要停留一会,所以说我当时从水下15米快速冲到水面上是一个非常非常危险动作。

所以说那次经历应该算是最危险的吧,其他的也碰到过几回。

比如说我们在疫情期间,中国的潜水员已经不能出国了,可是又想过潜水瘾,那怎么办呢?三亚的那些渔船老板他们一听说,心想 “呦!还有这种市场需求呢?”。他们就把钓鱼船改成了潜水船

然后我们就搭着“改装潜水船”去了,当天下午3点多开始下水,可是一潜到水底下就遇到了强流,给我们这一组的7个人吹到了可能离船5、6公里的一个位置,30多分钟过去后强流也没了,然后在那边我们就开始“升水”了(升水是指潜水员从水下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但是却看到(母)船越走越远,估计当时他们可能想找我们,但是又不知道我们去哪了,因为他们对于水流动向等方面变化是没有概念的。实际上专业的潜水船是需要一直盯着潜水员的气泡的,因为不管潜水员被水流吹到哪,你换气的气泡是永远会在海面上持续出现的。有经验的潜水船,会有意识地一直跟踪着这几组的潜水员,是不会出现这种跟丢的情况。然后那天渐渐地晚了,当时间到了6点多,我们意识到已经在海上漂了两个多小时了。因为实际上你要在海上漂一夜的话是相当恐惧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飘哪去,而且脱水或者寒冷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尤其像我这样岁数不小的,可能身体就虚脱了。

后来就是因为我们那七个人里头,有一位朋友带着那个15,000流明(lumen,光通量的国际单位)的摄影灯,幸亏是天暗了,然后他就开着灯开始“嘭嘭”爆闪,母船上的人们才发现我们在哪里。假如说当时没那盏灯,真的够呛。

不过所谓危险,我认为经常是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造成的,其实潜水本身并不危险。比如说我在红海的时候碰过鲨鱼,它也就绕着我转了一圈,然后一看不是它的菜就游走了(笑),所以说其实潜水还是挺好玩的。

03对海洋的热爱,可以冲破一切阻碍

在潜水的时候,你身边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说你这一辈子都生活在陆地上对吧?你打球、下棋,包括任何一项运动,都不可能会改变你生活的这种环境。但是潜水却能让我感觉震惊。第一次震惊,就是在泰国斯米兰潜水,当时我下潜后“呦,海底世界是这样的!”海底世界山峦起伏的,当你穿梭在各种珊瑚和鱼群当中,你突然感觉到它给你打开了一扇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窗户。而且我认为你如果不参加潜水运动,仅仅是看BBC的纪录片,实际上是体会不到这种震撼的。为什么很多人说这是一个“蓝色的鸦片”呢,当你真正融入大海的时候,会突然感觉这跟你原来的生活完全不一样。这种强烈的刺激,或者说你拥有强烈的喜欢的时候,那一点点的,因为你学艺不精而造成的一种风险,又算得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潜水就是我的一个爱好。其实就是你的内心里头的一种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动力,你根本无法去用语言,或者说去用什么描述它,这算最原始的那种冲动。

而且潜水员对于这个风险,是有意识的。好多人都讲“你如果真的喜欢它,你要是死在这上头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比如说那些徒手攀岩的,死亡的概率是50%,一松手就下去了,但是他为什么还在坚持攀岩,那么执着。在户外运动圈里有句名言“山就在那啊”,正因为山就在那,所以说我们就得去攀登。其实我想说“海就在那啊”,海就在那,所以我们就得去潜水。当然我并不鼓励,也不赞成所有人都这样想。但是潜水,我觉得远没有像徒手攀岩那么恐怖。

04用手中镜头记录下每一次潜水发现的绚烂海底世界

潜水的时候,如果你不摄影,我觉得是很无聊的一件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没色彩。记得就是在菲律宾的Anilao( 位于菲律宾的吕宋岛南部的一个沿海小镇或渔村),那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微距潜水摄影的天堂。我第一次在那的时候,拿着手电一照“哎哟,这珊瑚怎么这么漂亮啊!”

在水底,你要是没有灯光照射的话,色彩是不会还原的。你知道吗,海水它根据光的层次——赤橙黄绿青蓝紫,它会把光线全部给吸收了,你到十几米、二十几米,那真的是灰蓝灰蓝的一片,其实会是挺无聊的一件事,就如同你在荒野里头。但是如果说你要是带着手电,你一照,哇!五彩斑斓的。它还原了色彩以后,你觉得特别的兴奋。我可能也是基于爱好吧,你在水里发现那些小动物之后,你就特别想知道它是什么。这片海洋里头的生物估计有上万种,我只是拍到了300多种。我看到这些景色,看到海底的色彩,就更喜欢潜水了,然后就开始花钱买相机,就入坑了。我翻看潜水介绍时,有时能看到相关鱼种类的书籍,看到书上介绍各种没有见过的动物,然后自己特别想制作一本这样的书,在这种冲动下我开始越来越喜欢水下摄影。水下摄影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微距、一种是广角。广角就是拍大场景,拍所谓的“大货”,大货就是说大型的海洋生物,例如鲨鱼、鲸鱼,然后魔鬼鱼等等。微距,是指在水下拍摄的物体细节恨不得1—2毫米,这个时候对于你来说就是挑战了。像我们这个岁数都要戴花镜了,还要在水底去拍摄这么小的物体细节,的确是个挑战。但是如果说你拍到了这样一张微距照片,照片上你拍到了它的眼睛而且姿态很好,那你就觉得特别兴奋,很有成就感。在这种刺激下,我慢慢开始进入潜水摄影这一行。但其实这些年我自认为没拍出什么好作品。

在我见过那些真正的获奖作品后,就觉得自己还是有太多可进步空间,当然了,好的摄影作品也离不开后期制作和修图。因为你要知道,潜水摄影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噪点过多会显得画面视觉效果很“脏”,所以说你的摄影作品要是没有后期处理,那几乎获不了奖。

因为潜水摄影有它的要点,比如闪光灯的布局等一些技巧存在的。就在去年10月份,我在印尼的蓝碧海峡附近海域潜水时碰到了一位特别好的潜水导游,他教我怎么拍,所以我在那次就拍到了很多特别好的照片,就真的感觉张张都是大片。

有次在水底拍小丑鱼跟海葵的时候,那小丑鱼永远在跳,很难抓拍,你只好对着它不停地拍,因为你拍多了,总会有一张它的脸是会对着你。这张照片就是,小丑鱼的正好对着我,然后它的嘴还是长着的,就清晰地拍到它嘴里还有一个寄生虫,其实拍到这些照片并不难。所以说潜水摄影,只要是有心人,然后可以跟一些好的教练或者说大神们多交流学习,你就能学到好多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潜水十年,为爱好花这些钱值吗?

我觉得值!比如说我潜了400多潜,“一潜”大概平均花费1,000块钱。但我为什么我会把“一潜”的费用算成了1,000块钱呢?因为这里头我算进了小费,还有使用高氧(通常被称为“高氧气体”或“Nitrox”)需要加的钱等等。比如,普通的压缩空气氧气是21%,然后氮气是79%,有一种高氧的含氧量在21%—40%之间,当氧气含量高的话,实际上对于长期潜水的人的身体是一种舒适的,因为增加氧气含量可以减少氮气在潜水员体内溶解的风险,从而减少减压病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潜水设备>

还有就是说你的住宿、吃饭和来回的机票等,包括了必需的花销之后,那么这十年间我潜了不到500潜,姑且就算50万吧,十年花50万我觉得还可以。然后还有置办一套潜水设备的花费,比如潜水服2000-3000块钱左右,BCD调节器和潜水电脑表也都是几千块钱等等,这样算下来,其实一整套潜水设备,我觉得花10,000-20,000块钱就OK了。当然你别玩摄影,玩摄影就是一坑(笑)。

比如说我用的单反尼康D810,可能相机的裸机价格在15,000块,然后潜水壳就20,000多块了。因为这个潜水壳需要打模,一般是没有什么人买的,所以整体加起来就40,000了。我还用到了GoPro,可能一个也就3,000块钱,但是你要操作不当,要是遇到一个大浪打过来,然后你又没把手绳挂上的话,万一一撒手摄影机就掉海里去了。所以就包括类似刚才我说的这类情况后,可能花费在20万-30万吧。

06“诗和远方”的前提是认真生活

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讲,先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一定是对的。每个人不仅仅是对自己、对家庭和对下一代都是肩负着责任的,你不能说只是因为一个爱好就要舍弃很多其他的东西,我觉得肯定是不能那么做的。但是针对个别的人,真的在这种非常热爱的驱动之下去专注于自己的爱好,那他可能就完全开启另一样的人生了,可能就离开这个行业了。

其实一定是会存在一些矛盾的,因为你无法做到既可以完全沉浸在某一个职场环境里头,然后又有很多精力去追求你的兴趣和爱好。我觉得肯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工作”和“爱好”是存在一定矛盾的。所以说还是在自己能够把控的一个范围之内,然后可以多一点个人的爱好和追求,我觉得对于个人的身心都会有好处,同样的,对于工作也会有一个正面的反馈。但是千万别“过”,因为毕竟这只是一个“诗和远方”或者一个“梦想”而已,毕竟“诗和远方”不能当饭吃,只能作为一个爱好。所以说对于年轻的朋友,或者对于客服行业里头的从业人员来说,还是希望大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或者在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前提下,再去追求自己的爱好这样会比较合适。

“流彩岁月,浓墨人生。”我们希望借助《客户观察》“农度访谈”这个新栏目,让更多朋友看到客服行业圈里人生活的另一面,揭示平凡人背后的故事,我们也希望通过被访者的独特经历,与大家一起探索热爱与生活,寻找有趣的人生。后续我们也会征集和寻找到更多人,愿意把他生活的另一面呈现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非常感谢秦总今天的宝贵时间,给我们分享和展示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世界。也祝秦总在未来的潜水过程中,能够继续享受这样一个爱好并从中获得更多乐趣!

今天也感谢农总推出“农度访谈”这样的一个栏目,能够让我们聊聊内心里头一直真正想聊的东西,同时也祝福《客户观察》的读者朋友们,还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去追求一些自己想追求的东西,这是最好的!

特别鸣谢:秦克旋

栏目策划 / 采访 / 总监制:李农

执行主编 / 监制:Amanda

责任编辑 / 内容运营:彭学诗

视觉设计 / 后期制作: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