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奉贤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乡村振兴主战场,围绕加快基层法治建设,在全市率先培育并推进“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以下简称“两人一户”)培养工程,通过不断调整优化,成功构建起由702名“法治带头人”、3718名“法律明白人”、342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组成的强大基层法治网络。这批深谙乡情民意的基层法治骨干,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加强常态化联络,实现了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凝得了心、聚得拢力、办得成事,推动奉贤区基层依法治理全面提升。
01
建立“双结对”机制
探寻基层依法治理新路径
2023年12月,奉贤区在庄行镇试点开展“两人一户”双结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两人一户”的法治素养和参与基层依法治理的能力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今年3月,根据司法部、全国普法办《“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方案》相关精神,结合前期试点工作情况,奉贤区创新推出了《奉贤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动组建一支跨部门导师团队,囊括法官、民警、法律顾问、街镇职能机构人员等专业人士,开创性地推出了双层结对工作体系,实现法治资源的有效下沉和精准对接。
1
导师与“两人一户”成员结对。通过定期的线上线下互动和个性化菜单式辅导,极大增强了“两人一户”的法治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已有544名导师与“两人一户”成功结对。
2
“两人一户”成员与网格群众结对。利用宅基课堂、生活驿站等贴近村居民日常生活的平台,灵活安排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活动,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02
严把“三关”
促进基层队伍提质升级
1
严把准入关,确保源头质量
经村(居)两委的资格初审、镇(街道、开发区)的复审及公示程序,层层筛选出既有一定法治素养,又热心于法治宣传教育,且在群众中具有良好声誉、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两人一户”培养人选。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人员配置,确保在册“两人一户”成员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
2
严把培训关,强化能力锻造
举办任前培训会,邀请法学专家、律师等进行民法典专题讲座。各地区依据实际情况定制培训方案,精心组织培训活动,借助导师团资源,组织实施法律实务集中学习。四年来,累计举办培训600余次,极大地促进了“两人一户”法律专业知识的积累,巩固了法治实践的基础。
3
严把考核关,确保效能持续提升
由属地司法所主导,进行任前培训与考核,成绩合格者由村(居)委正式登记,并经司法所审核后上报至区司法局备案。同时,制定科学严谨的绩效评价体系,分析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坚持正面激励原则,对表现卓越、成绩显著的个人授予“十佳法治带头人”“十佳法律明白人”等荣誉称号,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相关报道累计阅读量突破3万次,有效激励了全社会的学法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学习氛围。
03
聚集“三力”
释放基层依法治理动能
01
强化党建引领,激发战斗力
在三会一课中增设学法内容,组建红色服务队伍,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法治建设。如四团镇五四村法治带头人借助党员、老干部力量等,组建“乡贤调解员”队伍,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金汇镇明星村法治带头人与高校合作,打造“文法学堂”特色品牌,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弘扬法治文化的阵地;海湾旅游区海棠居委依托“蒋传光党员导师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法治宣传教育。
02
深化民主自治,增强凝聚力
紧贴基层实际与群众需求,“两人一户”成员积极参与到村(居)会议,推动美丽约定的制定与执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如青村镇申隆二村通过“法律明白人”为核心的治理机制,成功转换闲置空间为“邻里集市”,改善了社区环境;庄行镇浦秀村的“两人一户”队伍既是“公园管家”,维护公共秩序,又能管好宅基“小家”,做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金海街道龙潭居委则通过“说事会”和“小微潭法”等形式,激活居民自治潜能。
03
借力智慧治理,提升实践效能
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各级微信群,为“两人一户”成员提供了灵活的学习环境,实现了问题即时反馈与解答。此外,柘林镇的“柘里守护者”APP和金汇镇的“贤城汇治”APP等数字化工具,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畅通了为民服务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基层依法治理的智能化升级。
编辑:办公室
审核:张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