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25日,正在拿口休整的少年国际师接到了来自中革军委命令,师长陈光向众人宣读了命令:“第十五师留广昌之一团,速出黎川适当地点,构筑工事,掩护东方军集中。”

经过商议,陈光安排卢子美的45团开动到黎川西南部,为大部队阻拦国民党的援军。

少共国际师其余部队执行完掩护兵站运输任务后,正式划归东方军指挥体系。在彭德怀、滕代远的指挥下,陈光、萧华率43、44团随东方军取经泽坊向泰宁县靠拢。

10月5日,东方军主力接中革军委命令,从泰宁向黎川北面的硝石地区推进。抵达硝石镇后,彭德怀将少共国际师部署在资溪桥、潭头市以南以为左翼,掩护大部队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溪桥战斗

硝石镇是据守南黎公路这一交通要道的重镇,国民党24师黄子咸旅牢牢地驻扎在此,并在资水北岸修建了大量碉堡、壕沟,组建了两道严密的防线,这对我军的进攻非常不利,彭德怀将部队部署完成之后,一直在思考攻击怎么展开。

然而,按照当时军委掌权的博古、李德之想法,红军已经可以和敌人打硬碰硬的战争,在急于收复黎川的心态下,他们催促东方军迅速攻克硝石,继续切断国民党各部之间的联络,一举夺回黎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9日,彭德怀下达了攻击的指令,东方军主力开始向桥头村发动猛烈冲击,这场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红军发动了4次冲锋,2次打成了肉搏战,然后由于敌人火力猛烈,始终未能拿下桥头村这个攻击点。

10、11日,国民党空军开始对东方军进行轰炸,部队不得不撤到附近山谷间进行隐蔽,虽然期间曾冒着炮火一度又攻到了敌军碉堡附近,但仍然没能拿下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在占领的苏区修建碉堡

12日,南城方向的敌军出动了3个师的兵力对硝石进行支援,东方军司令部决定改变作战策略,暂时撤离硝石附近,先歼灭附近敌军。

就在东方军机动的这短短几天之内,国民党悍将薛岳亲率4个师的大部队行进到了潭头市,并将周浑元率领的3个师纳入自己麾下统一指挥,在资溪桥至潭头市形成了一股多达26个团的兵力。

而此时,少共国际师正驻守在南面的池源、芦油一线,形势岌岌可危。10月18日,在彭德怀的调度下,红五军团所属第3、13师已经机动到了国民党军队防线的北面,由军团长董振堂亲自坐镇指挥,策应少共国际师(即红五军团第15师)。

而在中革军委的指令下,红军主力再一次向黎川集结,来援的正是中央红军最强主力---林彪的红一军团。博古、李德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在黎川与国军展开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博古

就这样,中央红军的主力红一、红三(即东方军)、红五军团皆汇集于此,在10月22日乘着国民党其余援军还未赶到、工事尚未修建完成之时发动了攻击。

在上级的指令下,少共国际师勇猛地向资溪桥的敌军发动了袭击,然而薛岳的防守十分严谨,依托工事紧紧地守在阵地上,让少共国际师第一次冲锋就减员了400多人。

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国民党守军始终没有受到太大损失,而此时,彭德怀却收到了国军第79师来援的情报。他立即对部队进行了调整,安排两个师前往狙击援军,而少共国际师和红13师主力则继续向资溪桥进行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6日,在经过数天的猛烈攻击后,虽然对国民党援军造成了很大杀伤,但一时难以歼灭,反而牵制住了我军的大量兵力。而资溪桥这边的进攻始终没有什么进展。

少共国际师和红13师在敌人的大量堡垒的反击中战损很大,还会遭敌人飞机的轰炸,连续的进攻让将士们十分疲劳,少共国际师伤亡过千,而红13师更是减员近半。

在这种形势下,经彭德怀等人向中革军委汇报,博古、李德终于意识到此时并不具备与国军主力进行决战的条件,放弃了一举取得第五次“反围剿”胜利的意图。

在中革军委的命令下,红一军团被调至黄元川地区进行作战,东方军及红五军团退守湖坊等地构建工事,进行修整,目标仍然直指黎川。而少共国际师就被部署在黎川与德胜关之间的团村。

1933年11月,驻防团村的少共国际师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任师长,陈光与红一军团第2师师长吴高群进行了对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高群虽然刚刚23岁,但却是参加了南昌起义的老革命,并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作战勇猛顽强,军事素养非常优秀,是中央为了进一步提高少共国际师战斗力而特意调过来的指挥员。

然而,当时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是,团村之战是吴高群上任后的首次战斗,却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