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网上在看到有人吐槽:现在的孩子,真是打不得、骂不得,稍有不如意就抑郁,要死要活的。

而我们小时候,谁还没有挨过骂、挨过打?不都是这样过来的,我怎么没有心理问题?

只能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太难养了,动不动心理就出问题。

以前的孩子,真的没有心理问题

答案是否定的。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过去网络不发达,孩子因为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故,你无法知道。

其二、那个时候还没有这种意识,找不到痛苦的根源,以为只是自己矫情。

其三、快乐的阈值会随着生活变好而被抬高。

我爸小时候经常饿肚子,会因为吃到白馒头而特别开心,那个时候的快乐,现在的孩子是完全没有的……

以前肯定也有心理出问题的孩子,只是在那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哪有人会关心你心理健康不健康,吃得饱就够满足了。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提到:儿童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儿童精神科挤满了抑郁症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没有数据对比,但是,同样是挨打挨骂,现在的孩子确实比以前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以前”和“现在”是2个不同的维度

“以前”和“现在”是2个不同的维度

以前的孩子,室外活动空间时间多。挨打完,外面跑跑跟同学玩一下,就翻篇了。

现在的孩子挨打完,在家里很可能接着接受冷暴力。

以前的孩子做错事、挨打、挨骂,但是能在外面和别的小伙伴疯跑,能自由自在地玩啊。

你看现在的小朋友能吗?

我记得我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吃完饭,只可以看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什么的,不到九点就可以睡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孩子呢?我女儿晚上6点多放学,吃完饭就做作业、背书,10点才能睡。

过去的孩子挨打,是因为做了什么,比如打碎窗玻璃,弄一身泥巴,踹狗揍猫等等。你挨打后,只要不再去做就可以了。

现在的孩子挨打,往往是没有做什么,比如钢琴没练、英语没背,数学没写,你挨打后需要做这些事。

不做和做,这背后的压力差别是巨大的,前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前的孩子们散养,压力不大,而孩子们多,在玩耍中容易释放压力。

以前不鸡娃,父母也不给孩子报培训班,所以除了父母脾气粗暴、经常吵架、打架的,其他大部分家庭不会有啥严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普遍拼命逼着孩子学习,报一堆培训班,还有学乐器、舞蹈……

孩子不学,父母就逼着学,孩子压力很大。

我昨天还跟孩子爸说,现在的孩子看上去,比我们那时候物质条件好得多得多,但精神上却苦闷得多!

我们那时候父母没空管,生活在单位大院,放了学就是跟小伙伴一起疯玩,释放了精力,在玩耍中学会了人际交往。

有时候玩迟了还可以吃百家饭,精神上不没压力。就算考试没考好,被打一顿就打一顿。

放眼望去,邻居家孩子谁不在挨打,嘻嘻哈哈就过去了,互相安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孩子,被各种兴趣班、补课折磨得不能放开玩耍。

每天学校托管补习班几点一线,家里几口人的关注度都在他身上,心理压力能不大?

就算个别家长开明允许玩,别的孩子在学,你也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没人跟你玩。

现在似乎放学出去玩的孩子,都是野孩子,极个别的稀有物种。

绝大多数孩子,就是被接送在无缝对接的各个补习班里,日复一日。

就拿咱们大人来说,如果天天上班、全年无休,还必须天天加班、周末也不放过的话,估计心理也出问题了。

何况成绩这个KPI,还被时时刻刻拿出来考核,孩子太难了!

以前的孩子,评价体系是多元的,不像现在的孩子,只有“学习好”这个单一的评价尺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教育家简•纳尔逊博士说过:

养育的真谛,应该是在宽容和鼓励的氛围中,让孩子学会“吃一堑,长一智。

说到底,不管是以前的父母,还是现在的父母,打骂孩子,绝对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真正好的教育,从来不是暴力的,而是温情的,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