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融合单元教学与跨学科教育,近日,太原市杏花岭区三桥接小学开展了“聚焦大单元教学 探索跨学科路径 创新大思政课堂”教学活动。此次教学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执教展风采

课堂执教展风采

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新入职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他们肩负着学校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为了激励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也为了提升新教师教学能力,新教师高珂以《看月亮》、张晓蓉以《秋天的雨》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准备,展现了各具特色的课堂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教师为了使课堂收到实效,也深挖教材,巧妙设计,呈现出一次次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老师声情并茂的导入新课,带动孩子的兴趣;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课堂实录,不仅仅是几节课时的展示,也是教师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的试验田。在这里,他们见证了老师们如何将枯燥的知识点编织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如何将复杂的概念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像,更见证了她们在教育道路上不懈探索与勇于尝试的精神风貌。

语文课堂,老师们以生动导入为引,带领大家领略语文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学课上,思维碰撞,逻辑严谨,让大家在数字世界中遨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语课教师与学生默契的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法课不仅仅是一门教授知识的课,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美课堂通过音欣赏、创作等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才华和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劳动课通过动手动脑,将劳动意识、动手能力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技术课,通过主题式呈现,引导学生运用编程知识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体味信息科技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语同心绽芳华

“研”语同心绽芳华

荟萃新课标,融创新实践教育之美,美在育人。本学期语文学科组依旧以研读新课标为重点,探讨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中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三年级语文组开展大单元集体备课大教研活动,三年级语文教师以第六单元为例,立足大单元的教学方向,整合单元教学的内容,根据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创设教学情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学习主题,创设“畅游祖国河山”学习情境,同时遵循学科逻辑、学习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寻找一个能串联起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单元主题。任务一:助力拍摄《跟着诗词去旅行》纪录片:写作纪录片脚本。任务二:做西沙群岛的旅游大使:制作《富饶的西沙群岛》旅游名片。任务三:助力“全国最美城市”评选:为《海滨小城》撰写“最美城市”推荐语。任务四:述说小兴安岭之美:争做“金牌宣讲员”以及任务五:我为壮美河山代言等相关主题。不论是由古至今的历史变革,还是由春到冬的四季变化,都从不同的时间维度呈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晓蓉老师就《美丽的小兴安岭》为切入点, 结合单元任务群中的任务四:述说小兴安岭之美:争做“金牌宣讲员”,同时以单元真实性表现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导向,做到“学—教—评”一致。张老师这节课围绕五个学习活动:1.创设基础性任务活动:初探美景,读好宣讲文本;2.创设驱动任务活动 :看见美景,采集宣讲画面;3.创设发展性任务活动:看清美景,配好宣讲词;4.创设提高性任务活动:感悟美景,选拔宣讲员;5.呈现美景,探寻家乡最美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尹双玲老师在评课中指出本课教学成功之处在于是对词语“抽出”的理解,通过视频演绎,丰富表达了枝条动态变化的过程,形象生动,避免了语言的重复性,让学生体会了文章中词语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整节课,张老师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合作学习,自由表达,通过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重点体会春季之美,感受“天地有大美,四时有不同”的大观念,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丽,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同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金牌宣讲员的评价量规,以评促学,逆向设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做到了新理念下的情境问题设置,与课文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完美契合。

立德树人最强音

立德树人最强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也是通过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一环。高段德法组教师结合新课标,开展了大单元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中基于学生公共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划,采取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另一方面基于学生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采取集中的法治教育专册的方式,在六年级上学期开展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的系统的法治教育,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需要同国家、社会、他人打交道。我国宪法赋予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人身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但获得这些基本权利的前提是,首先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李博老师《我是中国公民》以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形式,将抽象的道德准则和法律知识融入学生生活,让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课堂上教师不仅传授法律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有道德、有纪律、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注意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区分公民与人民、公民与国籍、公民与政治权利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评价引导侧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生动与活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想,激发学生得出问题的答案,并且坚持肯定正确的价值取向,惩恶扬善,强化学生对于中国公民这一身份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另外,此次活动的其他课在设计时也融入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视角和机遇,从课堂呈现看出两者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深度的融合与互补。大单元教学整合知识内容,以主题或项目为核心组织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收思政教育观念的熏陶,同时对思政元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且思且行促成长

且思且行促成长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学科之间对接延伸,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跨学科学习倡导各学科的内在联系。此次活动要求各学科落实杏花岭区科学教育工作,通过科学跨学科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交叉学习、整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用多媒体工具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探寻地理环境造就中国多样的地势风貌。在教学时,遵从学科本身的逻辑,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搜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多元探究。相对于《曹冲称象》这课而言,教师通过研讨提出可以与科学学科相结合“等量代换”,除了培养学生数感,量感,推理意识等数学技能,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袋的形式,以问展学,说一说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中,他们还能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称象,例如用地磅进行称象。而在《玲玲的画》中,教师通过评课探讨出之后讲授这节课时,可以结合艺术创作的“意外之美”与染色游戏的“意外之彩”以此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之后的授课环节中,教师要学会见贤思齐以修德,反思躬行以致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他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创新的思维,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郭燕 助编 兰亚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