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东哥,你身边放心的香港保险顾问。

微信:jetorz。

这是我的第591篇原创。

上篇文章,我们分析了

实际上,保险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金融底层基础设施。

所以和内地保险一样,都是小老百姓安排自己生活的金融工具。

没那么高大上。

最大的成本,就是往返的路费。

但相比香港保险澎湃的利益,这点支出,实在微乎其微。

就比如,后期你的收益,能到达100万。

再看看之前2000块钱的路费,还算个事儿么?

嘿嘿。

这几天,东哥在密集的翻阅一些研报。

读《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时候,挖掘到一些蛮有趣的信息。

今天咱来分享下。

1

第一个,是住院病人次均开销。

包括诊断、治疗、药品之类的花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奇怪,原始数据里面就没有2016年的统计。

这个数据,能看出两个比较有趣的点。

一个是,最直观的,医疗通胀。

从2015年的8800元/次,涨到了2021年的11600元/次。

年通胀率4.76%。

看起来不高,实际上蛮恐怖的。

东哥的读者,大多30多岁。

按60岁的时候身体开始衰老,需要住院考虑,30年的时间,住院一次需要花多少钱?

32500元。

而且这个数据,只是平均值。

考虑到城乡差距,以及农村、县城庞大的人口拉低了数据。

城市中产们的开销,保守都可以按翻倍考虑。

为什么?

东哥从农村出来,见识了太多了悲欢。

农村的老人得了重病,很难治愈或者支出太高的话,就会直接出院。

放弃治疗。

所以实际需要的医疗开销,必然比上面的数据,要惨烈的多。

医疗通胀是世界性难题。

就比如在美国,医疗的通胀也是各品类里面最高的。

怎么办?

买保险,将医疗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

这是世界范围内,最主流的应对方案。

但是内地险的一个问题是,保额固定。

没有办法对抗通胀。

就比如重疾险,投保的时候50万,30年后还是50万。

问题是,30年后的50万,可能根本干不了事情……

香港保险的保额,是随着时间上涨。

投保的时候保额50万,30年后理赔可能是150万。

就能有效的对冲医疗通胀。

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2

第二个数据,专科医院门诊诊疗人次数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东哥意外的是,精神病院的诊疗人次数,居然排到第三。

一直觉得,这个病距离很遥远,没想到居然这么普遍。

仅专科医院,就达到5000万人次……

在考虑上综合性医院里面的门诊,这个数量就更庞大了……

一方面,是好事儿,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也挺让人难过。

东哥查了一些文献,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和心理问题有直接关系。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疾病全球负担”中所采用的“劳动能力丧失调整的生存年”指标的测算,1990年至2020年,心理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都位居首位。

各类心理问题的花费分别占疾病总负担的18%和20%,即约占所有由疾病引起的劳动能力丧失的五分之一。

每5个因为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中,有一个就是因为心理问题。

发达国家的话,这个数据是23.5%。

随着经济发展,这一情况竟然还要继续蔓延……

经济的发展,貌似并没有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幸福。

这是一个很囧的事情。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下一个,死亡率。

以致死的疾病类型来看,心脏病、癌症、脑血管,依然是头号杀手。

光它们三,就占到72%的死亡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保险产品,都会宣称自己的覆盖有多全面,洋洋洒洒罗列几百种。

其实大多是为了营销。

很多冷门生僻的疾病,患病可能性极低。

基本可以忽略。

常见的有四种方法处理风险。

避免、减弱、接受和转移。

具体拆解下。

避免的意思,就是尽量离开潜在的风险因素。

就比如徒手室外攀岩,风险系数很高。

一旦失手,就是坠落悬崖。

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去玩儿这个运动。

类似的,还有自由滑翔、水肺潜水之类的活动。

减弱的意思,就是提前做一些预防措施。

即使风险发生了,影响也会被限制在一定程度内。

比如各种消防上的讲究。

每栋大楼都有消防喷淋设施、烟感设施。

办公室里还放置着干粉灭火器。

禁止各种易燃易爆品进入之类。

都是减弱的措施。

但我们能规避或减弱所有风险么?

不能。

有些风险,避无可避。

就比如喝水被呛着。

再比如一个人炒股失败报复社会,蓄意开车撞人。

怎么办?

剩下两个思路。

一个是转移,主要策略就是保险公司

典型的就比如把医疗开开支的风险,或罹患重疾后、短时间丧失收入的风险,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对应的,就是医疗险、重疾险、寿险这些产品。

买了保险就肯定不会生病么?

不是。

但会降低生病后,对生活的影响。

剩下的风险,怎么办?

最后一招,接受。

传统上说的,要细嚼慢咽不要呛着,但不能因噎废食。

关于这个,大学者胡适有一段著名论述

保险(原文为保寿)的意义只是今天做明天的准备; 生时做死时的准备; 父母做儿女的准备; 儿女幼时做儿女长大时的准备。 如此而已。 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 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豁达; 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 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现代人。

对于太冷门生僻的疾病,接受就是。

4

最后一个数据,让东哥哭笑不得。

食品安全问题。

新闻里常会出现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然而尴尬的是,最危险的地方,从来不是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名第一的,居然是家

自己在家吃饭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居然占到了54%。

一半以上。

囧死了。

当然这个数据也不应该这么直接的解读。

就比如,大部分人都会在家吃饭,但食堂、快餐店、小摊点之类的,则较为分散。

就显得家庭占比偏高。

但不管怎么说,直接干到54%,也还是让人有点囧。

排名第二的,不是大排档,不是街头摊点,居然是宾馆饭店。

呃……

一向以为,宾馆餐饮的安全性会更高。但冷冰冰的数据告诉我们,不是……

话说以前东哥出去旅游,都会优先考虑在宾馆吃饭。

图的就是个安全卫生。

以后是不是得改改了

学校食堂,占比3.8%。

比单位食堂安全多了……

和上面类似,两者基数不一样,所以不能直接类比。

但也说明,孩子们的饮食环境,至少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糟糕。

5

查找报告、解读数据是个蛮有趣的事儿。

能从第一手资料,获取密度更优、质量更高的信息。

想要报告源文件的朋友,欢迎添加东哥微信领取。

关注东哥,保护中产财富,一起慢慢变富。

东哥目前提供如下服务,有需要的朋友欢迎微信来撩。

  • ,大家一起讨论读书、成长及赚钱;

  • ,分享一些专业金融知识及硬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