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体系中,工龄是影响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对于从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合资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性质单位转入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其之前的工作经历是否算作工龄,以及如何计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龄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如果能够将之前的工作经历认定为工龄,那么每增加一年工龄,就可以相应增加薪级工资的级别。例如,小李和小王同时考入事业单位,小李因之前在深圳的民营企业工作5年零6个月并缴纳社保,被认定有5年工龄,而小王因未缴纳社保而工龄为0年。这导致他们在定级定岗时薪级工资有显著差异。

根据“事业单位管理岗和专技岗薪级工资对照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薪级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例如,薪级1的工资标准是335元,而薪级52的工资标准是7548元。小李由于被认定了5年工龄,在定级定岗时,薪级工资为7+5=12级,这将直接影响他的起始工资水平。

非公性质单位工龄认定条件

非公性质单位的工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提交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证明和离职证明。只有当这三者的时间重叠部分,才能被计算为工龄。

不能认定工龄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不能认定工龄的情况:

1.只有劳动合同,无法提供社保缴纳记录证明。

2.劳动合同和社保缴纳记录证明的单位不一致。

3.有社保缴纳记录证明,但劳动合同丢失。

4.灵活就业缴纳的社保,无法计算工龄。

工龄认定的依据

目前,国家人社部和组工单位没有给出明确的工龄计算和认定文件。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各省出台了一些地方文件。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工龄计算问题通知》规定,非公有制单位工作经历要计算工龄,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二者缺一不可。

国家层面也有一些文件要求,但表述不够明确。《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问答》中提到,签订劳动合同且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民营企业工作时间可以算作参加工作时间。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和社保缴纳是认定工龄的关键因素。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之前的工作经历才能被认定为工龄,从而影响员工在事业单位的工资等级和收入。

(本文由91背调编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

91背调(www.91beidiao.com)是亚太区权威的人力资源背景调查品牌,产品广泛应用于员工招聘、档案审核、廉洁合规、金融监管等领域,超高的客户续费率和行业口碑,持续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