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惠民利民系列新闻发布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铜川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晓战围绕“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 释放便民惠民改革红利”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铜川市医疗保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有效发挥医疗保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用的要求,优服务、提效率、惠民生、促发展,推动医保工作破难题、上水平,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增强了铜川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参保资助范围,提高参保资助标准。三年来,共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108933人,资助金额1315万元。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制定出台了《铜川市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将参保职工门诊就医费用纳入报销范围,2023年以来,全市享受门诊统筹待遇178.5万人次,基金报销医疗费用11921万元。同时,完善门诊慢特病管理办法,将慢特病病种由31种扩大至51种。2023年以来,全市享受门诊慢特病待遇78.8万人次,基金支出总额30854万元,使原来未纳入慢特病的20种慢特病患者用药负担大幅减轻,基金报销4826万元。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较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起付线下调1/3。切实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制定出台了《铜川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细则》,2023年以来,全市医疗救助待遇惠及126630人次,救助金额4640万元。

二是持续深化医保改革,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全面落地落实医保药品目录。基金可支付药品由2022年的2860 种扩充至2024年的3088种,涵盖所有临床治疗领域,进一步满足广大参保人基本用药需求。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全市将符合条件的2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DRG付费,住院人均费用较2022年下降1291.9元,有效减轻患者就医负担。2023年DRG付费改革节约医保基金2079.6万元。我市在全省提前三年率先完成中、省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任务,连续两年代表陕西省在国家医保局交叉调研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大力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集采药品从2021年底的218种提质扩面到769种,高值医用耗材由10余类扩充至30大类,均价降幅超过50%,每年为医疗机构节约采购资金由3000余万元逐步提高至8500万元。同时,在全省率先加入三明采购联盟,持续扩大药耗集采范围,累计落地集采药品耗材58种,2024年上半年节约采购资金800余万元。为进一步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配合卫健部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制定出台《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优先选取哮病、消渴病等14种中医优势病种纳入付费改革,从今年7月1日起开展正式付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是着力破解存续性发展难题,助推医保高质量发展。谋划完成了铜川矿务局职工医保移交地方管理。破解了铜川矿务局医保基金违规封闭运行问题,使5.28万参保人员医保基金运行风险得到化解。并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在新区设立经办大厅,完成经办服务承接工作,实现了待遇不断档、服务更便捷、职工更满意。立足实际解决市属困难企业、破产企业近3万名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认真调研测算,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将困难、关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纳入财政部门补助。稳妥建立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机制,历史性解决了我市长期以来实行的“双基数”缴费政策和无最低缴费年限问题。组织起草《铜川市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机制的意见》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使全省全面实现了最低缴费年限机制全覆盖,也使我市基本医保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四是坚持服务导向,优化医保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全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经办网络,将经办业务由区县延伸到镇村。全市建成镇(街道)医保服务站41个,村(社区)医保服务室430个,专兼职从事经办人员667人,18项高频医保服务事项下沉至镇村办理,全面打通医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落实省内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方便群众异地就医。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通高血压等5个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异地直接结算业务,2023年起取消省内门诊和住院异地就医备案程序,并实现门诊和住院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本解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跑腿垫资”“借钱看病”问题。医保新平台上线以来,我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累计达到130万人次,医保基金支出14.8亿元。全面推进医保经办服务高效便捷。积极落实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出台“简化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等16项便民服务措施,对高频服务事项流程再造,13项服务事项办结时限压缩达42.28%。促进信息化赋能,提升便民服务能力。推进医保码线上就医全流程应用,全市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92%以上,975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扫码结算全覆盖;三级医疗机构全面应用医保移动支付,13家定点医疗机构、147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电子处方流转,“掌上办”“网上办”已成为群众就医报销新选择。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着力在深化医保改革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医保各项政策便民惠民。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公平适度,稳步提升待遇水平。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扎实做好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确保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将职工医保、城乡居民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0%左右。持续巩固医保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统筹发挥三重保障梯次减负功能,兜牢重点人群健康底线。

二是聚焦系统集成,深化多元付费方式改革。持续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大门诊慢特病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覆盖范围,加强异地住院费用管理,推进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DRG付费。探索实施长期康复治疗的患者医保按床日付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优势病种医保付费系统的开发。

三是聚焦质优价廉,推动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督促公立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使用质优价廉的集采药品耗材,持续深化集采药品“以镇代村”工作力度,全面实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集采药品采购使用两个100%。组织开展集采药品“三进”行动,推动集采药品向定点零售药店、定点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延伸,进一步巩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落地成效,多维度释放集采改革工作红利。

四是聚焦高效便民,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效能,全面推进“三电子两支付”和“两结合三赋能”建设,加快推进医保移动支付、电子处方流转和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不断提升医保信息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和医保服务十六项便民措施落实,延伸基层经办服务触角,推进医保经办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提高医保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的可办率,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将医保信息查询、参保登记等高频服务事项下放至乡镇(街道)、村和社区来办理,方便群众就近办、身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