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要优先做好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农业总体上属于传统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大有可为,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力点至关重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农业的强大支撑。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长期不会改变。无论发展什么形态的生产力,都需要农业的强有力支撑。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提供高水平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安全作保障,粮食安全是高水平安全的应有之义。越是变革期,越是需要强化农业的稳定器作用。
二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要素。农业农村是初级产品和生态产品的最重要提供者,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土地、新能源要素、生物资源等大多存在于农业农村系统。
三是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应用场景和消费市场。庞大的农业体量是我国的优势,农业生产基础扎实、产业基底雄厚不仅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也为其提质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农业要优先做好产业改造提升,同时在局部领域取得突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新质”意味着生产力的质态要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脱离已有的生产力形态,而是在已有生产力形态的基础上,通过量变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可着重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以壮大“新农人”队伍、完善社会化服务为抓手提升劳动者素养。开展多层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培养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力量,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承担先进农业技术服务。
二是以研发应用良种、良机为重点改造生产工具。提高农机适用的覆盖度,补齐小型农机、园艺机械短板,加快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加速突破种业领域关键技术。
三是以大农业观为指引拓展农业生产边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拓展农事活动的空间广域和技术边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超前布局未来农业场景。四是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促进资源循环优化配置。持续推进投入品高效利用、副产物全量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种养分离向种养循环方向改造,形成兼顾农业发展与保护的良性格局。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一是巩固完善双层经营制度。应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在优化“分”的基础上,更好发挥“统”的功能,推进统分协同发展。加强对小农户的扶持、改造和提升力度,强化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将现代要素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与农业新质生产力有机衔接。
二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着力消除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注重破解城乡要素权利不对等、收益分配不公平、流通渠道不顺畅、基础设施不均衡等突出问题。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在种业、智能农机制造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注重科技与产业融合,让科研成果产得出、用得上、能获利。四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开展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合作,突出以优势互补为导向的双边、多边农业合作机制。
来源:经济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