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团发言人乔冠华放声大笑,五年后送别周总理,承蒙他关照多年的乔冠华失声痛哭。
人的喜怒哀乐由心而发,中国登上国际舞台时,所有爱国人士由衷自豪,乔冠华作为外交代表团团长更是止不住为祖国高兴。
周总理逝世时,举国同悲,所有爱戴他的人民哭成了泪人,乔冠华更是伏着棺木放声大哭,恨不得作为他的儿子为他送行。
只因他们亦师亦父,是周总理让他有机会站在联合国的会场上代表中国发声,是他对周总理的不舍与尊敬让这位已经六十岁的老人家痛哭不已。
悲报传来、举国同悲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消息传到全国的大街小巷,听闻之人无不震惊流泪。
周总理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而日夜操劳,他的去世,无疑让全中国爱戴他的百姓们悲从中来。
告别仪式开始后,无数的群众涌入北京,只为了最后再看看周总理的遗容,表达了他们对周总理浓浓的不舍。
在去八宝山公墓的路上,前来吊唁的群众挤满了长安街两侧,哭着跟在灵柩车的后面送别周总理,让人看了忍不住湿了眼眶。
“深切怀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走好,我们永远想念您。”
伴随着一声声的哀悼,周总理为中华人民所做的一切都被牢记在了各族群众的心里。
将尸体火化安葬是周总理的遗愿,当灵柩来到八宝山火化现场时,与周总理相濡以沫多年的邓颖超不禁哭晕过去。
火化前的最后一次吊唁,小小的吊唁厅里哭声阵阵,预定的火化时间越来越近,众人还不肯离去。
为了不耽误火化,工作人员只好忍着泪劝说他们从周总理身边离开,尽管不舍,大家还是抹着泪走了,只有一人迟迟不肯离去。
眼见工作人员就要将周总理的遗体送进滚烫的火化炉里,乔冠华大喊了一声“总理啊”,一边哭一边跑过去抱住灵柩失声痛哭。
这让在场已经抹干泪的吊唁者们又开始流泪,只因此时的乔冠华情深意切,痛哭流涕的样子完全不像那个风度翩翩的外交官。
他的样子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只见他一边哭一边泣不成声地说:“总理啊,您操劳一生,没有一儿半女,就让我来做您的儿子送您最后一程吧。”
他说完,护住周总理的遗体不让工作人员碰,可他毕竟已是花甲之年,又哭了这许久,害怕他身体扛不住,其他人纷纷劝慰着,将他拉开。
大家都很理解乔冠华的悲伤,周总理除了关切人民百姓,还经常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对于有潜力的孩子更是细心栽培。
乔冠华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外交官,除了亲力亲为的指点他的外交方法,周总理在生活上也对他关爱有加。
外交师徒、能力卓绝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在外交上广泛宣传我们的思想,输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文化精神。
与此同时,外交人才的储备也是头等大事,周恩来总理在外交上眼光独到,堪称新中国外交第一人。
1955年,他率领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在29个亚非国家的面前坦然自若地宣布我们的外交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
周总理的不凡气度让国外记者纷纷赞叹,而当他们得知中国的外交部竟然有一个气质跟周总理非常相像的后起之秀后,纷纷惊讶此人是谁。
他就是乔冠华,是周总理一手栽培出来的杰出外交官,1950年第一次亮相时就获得了西方记者的关注。
只因他的发言铿锵有力,站在台上时面带微笑,温文尔雅,从他的身上依稀能看到周总理的影子。
那是他跟着周总理学习外交政策近10年后的第一次亮相,他谨遵周总理的教诲,始终淡定从容,面对外媒的犀利追问也能不失气度。
而周总理深知他的外交潜力,亲自提拔,并让他以外交代表团顾问的身份前往朝鲜,与美军进行朝鲜战争的停战协议谈判。
但是这次谈判因为战争的焦灼,迟迟没有得出结果,甚至一度被搁置,复会时间一拖再拖。
中央得知谈判陷入僵局,开始商讨对策,毛主席思量后决定询问处于谈判前线的乔冠华意见。
双方谈判讲究的是谁更能沉得住气,所以谁先提出复会,在气势上不免先输了一节,对于毛主席的询问,乔冠华没有多想,直接给了回复。
“主席,我们应当再等等,美国人肯定比我们更着急。”
收到回信后的毛主席就这个回复问了周总理的看法,周总理什么也没说,只微笑着点了点头。
果不其然,最后是美国人先一步提出了复会谈判,乔冠华代表中国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为志愿军的战斗获取应有的战斗成果。
这一次的谈判,让朝鲜战争画上句号,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志愿军的顽强斗争,还让乔冠华这个外交新星更加闪亮。
但这还不是他外交生涯的高光时刻,1971年11月15日,毛主席钦点乔冠华为外交代表团团长,让他独当一面,亲自率队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它代表着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上的恢复,也是乔冠华首次独自带团站在国际舞台上发言。
那天,他镇定自若,风度翩翩的站在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外交风范,并铿锵有力的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如同世界上所有独立的国家一样,我们不会做侵略、破坏民主独立的事,更不会干涉、欺负别国,也绝不允许自持超级大国的身份压迫、奴役本应独立自主的国家。
他的话音响彻在联合国的会场,也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不但阐明了中国的立场,还强有力地抨击了美国的“多管闲事”。
这让在场曾被美国欺负过的国家狠狠出了口气,并对中国的外交理念表示认可与尊重。
他的发言结束后,摄像头一直跟随着他,但乔冠华不卑不亢,甚至在落座后听到宣布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忍不住仰头大笑。
而这一幕,正好被记者眼疾手快地定格住,让此后看到这张照片的人不由得跟着牵起嘴角。
在这次外交中,乔冠华幸不辱命,完美地继承了周总理的外交风范,不枉周总理对他的栽培。
1974年,周总理身体情况不太好,卸任外交部部长的职位,将这个重担移到了乔冠华这个学生的身上。
知遇之恩、亦师亦父
乔冠华之所以在外交上能有如此成就,得益于周总理对他的栽培,而两人的年龄差有15岁,在生活上相处起来更像是父子。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乔冠华小有名气的时候,那时乔冠华文采斐然,满腔的爱国热血尽情抒发在文章里,由他担任主编的《时任晚报》备受赞誉。
毛主席在延安时曾阅读过他写的文章,对他大加赞赏,只因他文笔犀利,看问题一针见血,见解独到。
有一次周总理无意间读到,顿时被吸引住了,觉得这个“乔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因为文章写得好,所以在乔冠华提交入党申请时,周恩来点头表示:“他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批准他入党,更多的知识分子也会团结过来。”
还未曾谋面,周总理就很喜欢这个青年党员,等到乔冠华回到重庆后,两人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相识。
为了缓解乔冠华的紧张,周总理见到他时忍不住夸他文章写得好,还抢先一步握住乔冠华的手拍了拍。
听到他说能马上投入工作后,周总理亲切地说:“先不着急,你一路从香港回来,长途跋涉,先稍事休息,顺便好好看看重庆。”
乔冠华没想到周总理这么关心他的身体,顿时感动不已,两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谈了许久的话,像是认识了许久的故人。
后来周总理觉得他性格开朗,又擅长外语,留过学,是个外交的好苗子,于是常常带着他参加外事活动。
而乔冠华也深深敬佩着周总理,能跟着他学习外交方法,乔冠华觉得自己一定走了狗屎运。
对于乔冠华而言,周总理不仅对他有知遇之恩, 还在婚姻大事上助他抱得美人归。
因为常常和周总理学习东西,乔冠华逐渐和周总理的英文秘书,一个气质优雅的女子——龚彭熟悉了起来。
两人朝夕相处,性格同样开朗热情,就这样互相吸引起来,但因为环境特殊,不适合儿女情长,两人一直没捅破窗户纸。
周总理观察了几次,对年轻人的羞涩很是理解,但为了学生的幸福,加上两人两情相悦,就经常无意间给两人创造沟通的机会。
最终两人成功在周总理的助攻下结婚,并生下孩子,有时工作繁忙,周总理还会把孩子接过去给夫人邓颖超帮忙照看。
只可惜后来周总理被病魔缠身,最终与世长辞,这个乔冠华敬仰了大半辈子的人,把一身的外交本领倾囊相授。
如今我国的外交事业蒸蒸日上,正是一个个如周总理一样的外交官肩负着传承的使命,把中国外交的优良品格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人手中。
相信未来,我国的外交依旧是国际舞台上屹立不倒的大旗,它将吸引着更多的杰出外交官们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外交精神传递薪火。
对此,各位读者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