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到春夏交替之际,一到傍晚时分,村里村外最难对付的,就是那“饱似樱桃重,饥若柳絮轻。但知求日暮,休要问前程”的蚊子了。
这些蚊子,先是鸣锣开道,警笛声声,嗡嗡声不绝于耳,大规模结集时,形成气势恢弘的“蚊海战术”,只要往你皮肤上一靠,准是一红色的大包,不及时采取措施,任其叮咬,接下来无数蚊子就紧急集结到这个地像撒落的粗雨点一般狠命地撞击,它专攻稍裸在外面的、手巴掌不能及时准确地拍打得到的背脊上、肩膀后、脚小肚后面等薄弱环节,嘴上能释出一种麻醉剂,使你在不痒不痛不知不觉中被它吸去血,待它吸饱后才奇痒无比,可是悔之晚矣,仅留下红红的疤印,真可谓是“肆惨毒于有生,乃餐肌以充饥。”
农村里,到处到是杂草和脏水坑,蚊子繁殖速度特快,易于聚众,形成雷鸣之势,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屋里屋外的蚊子叫声呜呜,简直震耳欲聋,向你示威,因此,蚊子是我们每个农村孩子童年的梦魇。
然而,在老家不远的地方,却有一个村子号称无蚊子,村民并在村口用石头矗立了一场硕大的片子“无坟村”!
这个村子不咋大,有山有水有田野,全村60多户人家200多人口,原名叫龙虎山乡的许家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山中小村里,村子坐落在一片不足20亩的平地里,散落着一片民居,沿着石子铺就的山中小村特有的村间小道,一路行来,这里既有从前那种木建的古室,也有砖砌的新居。
一到这里,大家都争相说村子里确实看不到蚊子,即使在蚊子最盛行的炎炎盛夏,也不需挂蚊帐也可以安然酣睡,一年四季看不见蚊子的踪影。
村里有人对无蚊说得神乎其神,称第30代天师张继先陪伴母亲在龙虎山游玩,夜间投宿许家村,正值炎热的盛夏,蚊虫甚多,张母被叮咬得难受,张天师利用法术将蚊子驱逐,从此许家村再无蚊子,村民还根据这个传说改编了《天师孝母》的剧目。当然,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我们只能一笑置之。况且没有蚊子也并没有这么玄乎。
我们知道,农村里蚊子聚集区,原因就是有农作物和水源,易于蚊子繁殖,从卵孵化为蚊,最快要7天,最长要26天,一般要12天左右。蚊子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孑孓jiéjué)、蛹和成蚊4个时期。前3个时期都生活在水中。只要有一点点积水,蚊子就能在里面产下卵,在开始的48小时里,蚊子的卵会一个靠着一个排列在一起并漂浮在水面上,而这个时期大部分的卵都将演变成幼虫,也就是孑孓。
孑孓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在水里扭来扭去,蜕皮四次,变成了蛹,经过大概两天时间之后,就成了一只成年蚊子。
而我们观察,这个村的房子建在坡地上,土壤是红色的,并且土质相对疏松,这使得雨水量小时可以自然渗透,雨水较大时也可能与生活用水由排水沟顺斜坡而下,流向村前泸溪河。老村无蚊村生活空间不大,因为不能从事较大规模农业生产条件,所以没有滋生蚊虫的水田分布,自古讲“流水不腐”,没有积水,自然杜绝了蚊蝇孳生的可能。
到是有人称这个村子有一种“物理灭蚊”法,确实还是有道理,难怪有人称之这村里有三件宝,蚊子自然活不了。
第一宝就是在村子南边一里处的后山上,有一个巨大的蝙蝠洞,洞中有成千上万只蝙蝠,这些蝙蝠每天晚上,都成群结队地飞出来,将这里的蚊子吃得干干净净,村外的蚊子也不敢来了。因此,村中就没有蚊子了。
第二宝就是这个村子三面环山,而这包围村庄的山上,长满了树木,非常的茂密,这些树木有数量不少的是樟树、竹柏、桉树和枫树等,尤其是樟树,常绿乔木,会分泌出一种有“樟脑”气味芳香,能防虫蛀,这种气味能驱蚊子。另一种竹柏树,这种树也是常绿乔木,奇特之处是树干像柏树,叶子像竹叶,叶子对生,表面光滑,雌雄异株,是珍稀名贵树种,这种树其他地方不多见,村里附近有数量不少。
第三宝就是村子附近没有种水稻的农田,种植水稻的水田一般是滋生蚊虫的地方,这样,基本上杜绝了蚊子繁殖的天然条件,同时,在临近村子的河滩上全是河卵石,没有芦苇和什么荒草,因此也没有蚊虫的栖息场地。
有了这三宝,加上诸多条件下组合,特别是当前农村里开展环境保护,充分利用了山水的自然屏障,加上完善的排水方式,自然而然实现了夏季无蚊。而无蚊村长久以来保持的格局,也是关键的因素。多种因素使得蚊子既无生存的土壤也无藏身之地。
今天的无蚊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村里干净整洁的青石条道路,散布苔藓的碎石广场,修旧如旧的老式民宅,古朴自然,优美的乡村环境,的确是一幅纯天然的农家乐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