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星标AMTGROUP,即时了解AMT前沿研究与最佳实践
摘要
当前,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需要破解“不可能三角”难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在“电源结构、负荷形态、电网形态、技术应用、运行与控制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变革,这对于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和工程建设产业而言,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难题挑战。
“十五五”时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仍处于“加速转型期”,将呈现出“传统电源与新能源齐头并进、主干网与配电网交替升级、用户侧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储能领域多场景、多技术路线竞合发展”的市场特征。电力设计院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全产业链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具备产业链的前端优势,在电力系统规划、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工程项目建设等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发电、电网、用户、储能侧”的投资建设特点,围绕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资产运营全过程,提供“规划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承包、资产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工程技术服务。
业务创新发展离不开管理改革创新,电力设计院作为历史积淀深厚、专业技术性强、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新老区分、稳敏结合、先立后破”的发展策略,根据业务负荷状态,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策略,以“速赢项目”对变革做主动管理。最终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我国为什么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随着我国能源电力总需求增加和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逐年上升,2030年“碳达峰”目标实现之前,国内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光伏和风电等间歇性电源仍将以更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正面临着如何兼顾“安全性(安全稳定供应)、经济性(可行性、可及性、价格低廉)、清洁性(环保性、环境友好、清洁低碳)”问题挑战的局面,这被业内称为破解电力系统的“不可能三角”难题。
具体而言,一是在发电侧,极端天气频发、燃料价格高企等因素加剧了部分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二是在电网侧,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构成一定威胁;三是在用电侧,尖峰负荷持续攀升,采取有序用电等行政指令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电负荷问题但却会对正常的经济生活造成影响。
当前,我国电力主管部门聚焦“双碳”目标实现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提出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意见》发改能源【2024】1128号文(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十五五”时期,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适应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简言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破解“电力供给不可能三角”,尽快实现能源电力行业的清洁低碳转型,为全球“碳减排”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有何不同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 “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相较于传统电力系统而言,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基本特征,在“电源结构、负荷形态、电网形态、技术应用、运行与控制和市场机制”等方面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表1: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的主要差异
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路径与投资建设重点领域
从传统电力系统升级到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要求,锚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以2030年、2045年、 2060 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需要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进度条”。:
表2: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步走”发展路径
“十五五”时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仍处于“加速转型期”,将呈现出“传统电源与新能源齐头并进、主干网与配电网交替升级、用户侧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储能领域多场景、多技术路线竞合发展”的市场特征。
从电源侧来看,火电仍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但增量市场空间受限,竞争更趋白热化,新增投资重点是“新一代煤电”新建、存量大型机组的“三改联动”和中小型机组的“等容量替代”类项目。水电(含抽水蓄能)新增投资增速已经由负转正,大型水电站工程存在较大进入壁垒,需要重点关注抽水蓄能项目。核电领域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行业垄断格局短期难以打破。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电源将成为优先消纳的主体电源,通过多业态融合、耦合发电、新型储能等技术的应用来提升电网的友好性,未来将继续加大发展力度。
从电网侧来看,电网建设目标是补齐结构短板,特高压投资建设将围绕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展开,随着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主网和配网均需要相应的改造和扩建,以确保电力的有效传输和分配。在特高压输电、城市配网、电力电子技术和用电设施等方面的投资需求将持续增加。
从用户侧来看,将呈现出能源电力供给与消费一体化融合的趋势。终端用能领域电气化水平逐渐提升,工商业企业在储能领域的投资加快,逐步具备负荷侧灵活调节响应能力。
从储能侧来看,新型储能电站的市场化投资运营将围绕电源、电网、用户等不同储能应用场景,对爬坡速率、容量、长时间尺度调节及经济性、安全性的需求,加快投资建设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二氧化碳储能、 液态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铅炭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站。
综上所述,电力投资建设市场形势和竞争格局快速变化,对于开展电力基础设施投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的企业而言,需要深刻理解“加速转型期”的内涵,才能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主动迎接变化挑战,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商机。
电力设计院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与竞争态势
电力设计院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具备产业链的前端优势,在电力系统规划、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工程项目建设等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
1
功能发挥方面
一是在规划与设计方面,设计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建议,促进新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负责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期规划工作,包括确定电网布局、电源位置、负荷预测等,确保电力系统的设计符合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涵盖各类发电电源、各级电网、储能电站、电力调度控制系统设计等,以确保电力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二是在技术研究与创新方面,设计院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适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如智能电网技术、储能技术、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等,参与制定新型电力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三是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设计院提供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为施工提供详尽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指导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四是在资产运维与服务方面,设计院为已建成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运维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协助处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
市场份额方面
电力勘测设计全行业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要由中国电建(占比45%)、中国能建(占比33%)、中核集团(占比8%)和中广核(占6%)等四大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公司承接。
中国能建、中国电建集团下属单位在火电、水电等发电工程领域内占据优势地位,这两家央企集团新签合同、营收、利润等在行业内占比超70%,核电工程基本由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内部产业闭环,中国能建承担了60%以上核电机组常规岛工程建设。
“十五五”时期,电力勘测设计与工程建设业务的创新发展方向
“十五五”时期,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市场的空间仍然广阔,但业态结构和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度加快,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呈现出新业态、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相辅相成的新特征。
1
电源侧
火电方面,预计到2030年,火电总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左右,增量空间有限。新建火电项目方面,面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市场形势,需要面对“零和博弈、囚徒困境”的内卷竞争格局。新建项目竞争的焦点是“大基地”新能源外送配套项目,技术比拼的重点是“新一代煤电”设计标准更新与工程示范应用。存量煤电清洁低碳化改造方面,十四五时期“三改联动”已完成4.85亿千瓦,按照煤电低碳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的要求,预计2030年,年均投资规模在1000亿左右。各大发电商都在积极有序推进相关项目,随着“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补贴破局,存量资产“三改联动、拆除重建”的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
水电和新能源方面,截至24年6月,五大发电商 (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新能源累计装机分别超过1.2亿千瓦、1亿千瓦、8000万千瓦、6000万千瓦、5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分别达到了70.26%、37.3%、40%、52.4%、47%,较2020年比,五大发电商的新能源装机总量平均增长105%,复合增长27%。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达27亿千瓦 ,光伏、风电、水电累计装机分别达到12亿千瓦、8亿千瓦、5.4亿千瓦左右。各发电商都在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持续增加。
2
电网侧
预计“十五五”期间,电网投资年均不低于5000亿元,一方面是加快推进特高压补短板,以满足“大基地”新能源外送需求,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另一方面配网投资比例将继续维持高位,尤其对于配网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造将是重点环节。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增长,以及电动车(V2G)互动需求,将催生城市电网的现代化改造和扩建机会。
3
新型储能
预计2030年将超过4亿千瓦。政策面已经明确新型储能在各类调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方向。在电源侧,鼓励更灵活地配置新型储能;在电网侧,鼓励在关键节点和输变设施紧张地区发挥储能调节作用;在用户侧,鼓励通过“源网荷储”的形式,挖掘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技术路线竞争方面,从单一技术路线开发向多技术路线集成耦合转变,实现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重力储能和飞轮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的融合应用。
4
用户侧
“十五五”期间,大型工业用户“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增加,例如园区虚拟电厂建设运营、负荷灵活调节、全绿电数据中心、智能电动车发展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站、加氢(醇)站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将加快发展。
5
新业态
五是新业态,随着可持续燃料产业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将大幅提升,依托风光大基地资源开发、火电耦合掺烧等清洁发电项目,离网型清洁能源制氢、管道输氢、生物质气化、纯氨/混氨稳定燃烧、绿电制甲醇和绿色航油等重点环节的技术开发和商业化将出现更多机会。
对于大型电力设计院公司而言,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把握“发电、电网、用户、储能侧”的投资建设特点,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资产运营全过程,为客户提供“规划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承包、资产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工程技术服务。
十五五时期电力设计院企业管理创新与变革的重难点
“十五五”时期,是中央企业“对标世界一流、持续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电力设计院作为央企下属二级单位,普遍面临“外部市场竞争惨烈、内部资源能力不足和激励约束机制适配不到位”的问题挑战,业务的创新发展需要与之相适配的业务流程、组织能力和激励约束机制。
一
市场开发要以客户为中心、端到端拉通业务流程
因场景施策,拉通业务流程。区分“设计咨询、工程承包、开发建设”三类业务场景,拉通从商机到回款全流程,加强市场开发协同,从源头谋划高质量项目,理顺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市场开发联席工作机制。
“现汇项目市场开发”与“解决方案驱动的开发建设”双轮驱动,在拉通现汇项目主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加快业务领域“场景化解决方案”创设,面向客户市场需求开展“科技与商业模式集成创新”,加速科技开发、技术示范应用与战新业务 培育、商业化运营同步破局。
以“流程责任制 ”长效机制,驱动业务流程的场景化细分和动态优化。在基于专业化分工的“部门责任制”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业务一体化协同的“流程责任制”运行维度。明确各端到端流程的设计、运行与变更全过程、全生命周期责任主体。
小tips:流程责任制基于业务流程的端到端设计,侧重目标任务的横向拉通,强调“角色”对 “事项和结果” 负责。部门责任制基于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侧重目标任务的纵向分解,要求“部门”和“岗位”对 “专业和过程”负责,两者应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二
组织能力建设要以项目为中心,打造公司级项目管理能力
完善“公司管总”能力。市场开发一盘棋,对客户增量投资和存量资产优化配置需求,密织立体营销网络,以市场开发联席工作会机制,打开区域市场布局、提升营销漏斗运行效率。科技创新一盘棋,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对齐业务需求场景,精准科技项目立项,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项目管理一盘棋,坚持项目分类画型、分类施策,明确项目管理目标,贯通项目级管理流程,赋能项目管理团队,试点增量激励、专项奖励机制,提升项目创利能力。
提升“专业主建”能力。坚持专业科室主专业能力建设的功能定位,根据业务发展节奏,动态识别专业短板和冗余,动态优化专业科室设置、科室内部分工和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专业科室的产能柔性。大力弘扬“工程师”文化,优化从专业技术到项目管理人才的“双向交流”通道,鼓励各专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技术标准更新和现汇项目设计优化创效。
打造“项目主战”能力。坚持项目团队贴近一线主战的功能定位,根据项目分类画型,设置项目管理团队配置标准、项目管理费额度标准、项目奖金包激励标准。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创造条件让项目管理团队“在一线呼叫炮火”,依托项目管理全流程集成拉通和项目管理数智化平台,拉动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科室提供“精准火力支持”。
三
目标责任制要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理顺价值评价与分享机制
“目标责任、纵向分解”。坚持目标责任纵向对齐、按部门专业分解到岗位。市场开发为新签和回款负责,项目管理为目标成本和期间费用负责,科技创新为投入和产出负责,专业科室为产能和产值负责,部门与部门之间横向目标责任分解不重不漏,部门级指标任务向岗位分解纵向穿透到人,动态优化目标责任考核评价机制,实现考核评价得分(百分制)与部门及岗位奖酬金分配挂钩。
“目标责任、横向贯通”。坚持目标责任横向贯通,按业务流程和项目类型分解到角色。加强流程责任制与项目责任制“双维度”分解,项目管理团队为目标成本和期间费用负责,项目精益管理、成本费用结余给予专项奖励;流程管理团队为流程绩效负责,流程高效运行、降本提质增效给予专项奖励。实现考核评价积分(赋分制)与项目团队及流程责任制主体奖酬金分配挂钩。
“目标耦合、责任互锁”。坚持目标责任分解环节,部门与项目解耦合,岗位与角色解耦合;考核评价与应用环节,部门与项目耦合,岗位与角色耦合。构建目标责任横纵双向分解、勾稽互锁,部门百分制与项目赋分制组合应用,考核可量化、积分可兑换的复式目标绩效管理,实施物质与非物质激励并重的与适应性组织、复合型人才相适配的激励约束机制。
结语
对于大型电力设计院公司而言,“十五五”发展规划与管理变革重点体现为:坚持“问题导向、新老区分、稳敏结合、先立后破”,根据业务负荷状态,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策略,明确变革目标、优选路径、控制节奏、落实责任主体;持续深化“业务流程、组织分工、目标责任、人才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改革与制度配套,创造条件让客户需求无障碍的向组织内部传导,让听见炮声者呼叫炮火,让“奋斗者”得到应有回报,让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新需求场景、新商业模式、新技术应用”,先试点、再固化、再优化,最终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参考文献
1. 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意见》发改能源【2024】
2.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国家能源局
3. 《2024年度电力工程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天风证券
4. 2024年度五大发电商上市公司半年报
5. 中电联《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6. 咨询项目相关研究
关于AMT企源
AMT企源深度参与着中国出版发行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业务探索,参与过众多行业企业的变革,是中国出版传媒企业最坚定和有力的战略伙伴。
AMT创立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管理+IT”专业服务公司,在管理咨询、数字化转型及产业互联网领域,提供从咨询规划到运营落地的持续深度服务,逐步形成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提升的核心能力。
迄今为止,AMT累计服务3000多家客户,覆盖中国百强企业中的60%。基于对AMT服务的认可,超过70%的客户与AMT多次签约,建立了长期合作。
从本土出发,整合海内外产学研资源,致力于成为一家中国人创办的世界级咨询公司,成为中国企业和政府在产业升级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忠实伙伴。
您有任何管理提升和出版发行行业问题,都可以致电400-881-2881,或点击“阅读原文”。我们将即时为您解答,或预约专家进行一对一沟通。
您还可以:
扫码加“小源”
▪ 预约专家
▪ 免费听课
▪ 报名参会
▪ 在线沟通
点击名片▲关注AMT
致力于成为一家中国人创办的世界级咨询服务企业
咨询热线:400-881-2881
www.AMT.com.cn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