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里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厚重的期待,希望他们能独当一面,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稳定的生活。

而啃老,显然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随着时代变化,这种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得“高端”起来。

今天要聊的就是这种“新型啃老”现象,连那些见惯了风雨的父母都可能措手不及地中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型啃老现象:你不知情的默默依赖

新型啃老现象:你不知情的默默依赖

以前,啃老的画风很直接,家里的“富二代”躺在家里等着父母供着,但如今啃老也在悄悄变了样。

现如今,这一代“啃老”的年轻人把自己包装得像个奋斗中的努力青年,早起、晚归,做“卷王”的表率。

表面上,他们有规划、有目标,甚至在朋友圈里晒起了“每天学习8小时”的截图,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有些父母自豪地跟人炫耀,“我家孩子又去学习了,考公务员啦”,殊不知,这可能是一场无休无止的“等待”。张雪峰无情拆穿“新型啃老”:父母不懂,还跟亲戚炫耀孩子有出息。

学习、复习、再复习,考一次,再考一次,拖着父母的供给,“新型啃老”变成了隐蔽又高效的父母供养策略。

就连张雪峰老师也忍不住提到了这个现象:“新型啃老呀!打着‘努力’的幌子,其实是对生活的逃避。”

这种话一出,像是戳中了多少父母的“盲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对铁饭碗的执着:成就了“备考”啃老?

父母对铁饭碗的执着:成就了“备考”啃老?

其实,父母的心理我们能理解,在他们眼里,铁饭碗代表着一种安全感。

这份安全感一方面是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另一方面是他们对孩子未来的保障。

于是乎,体制内的工作成了他们眼里的“头等大事”。

然而,体制内岗位有限,考上并不意味着幸福满满,更多时候是无休止的等待和备考。

只是,父母被这种期待蒙蔽了双眼,心甘情愿地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全心全意支持,只为孩子能够在体制内“站稳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现实真是如此顺心如意吗?

多少人苦苦追求上岸,结果还没体会到理想生活的美好,已然失去了年轻奋斗的激情。

而这一执着,也给了那些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一个绝佳的“避风港”。

这就是新型啃老的“温床”,有些人一直在考编考公,背后掩藏着的是对父母的依赖和对自己的逃避。

张雪峰对话广东家长:“您可能陷入了新型啃老的误区”

张雪峰对话广东家长:“您可能陷入了新型啃老的误区”

张雪峰老师有一次和广东的家长们谈起这个话题。

他遇到一位家长执着地希望孩子读计算机专业,然后考编制,拿到“铁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老师笑着回应道:“您要小心了,可能您这就是‘新型啃老’的典型案例。”

这话让现场很多家长露出疑惑的表情。

张老师解释道:“孩子其实并不是真正热爱这个专业,也不一定在追求所谓稳定的生活,而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考编的路上,可能考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岸’,而在此过程中,父母一直在无条件地支持,孩子反而越来越依赖,越来越没有动力。”

这番话,让许多家长顿时感到五味杂陈。

现实似乎让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体制内的安稳未必是孩子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型啃老的本质:“伪装的努力”浪费了生活

新型啃老的本质:“伪装的努力”浪费了生活

张雪峰老师指出,新型啃老的核心在于“伪装的努力”。

表面上,这些年轻人看似在努力奋斗,天天抱着书本,却把这当成一种对父母的交代。

现实是,他们可能每天蹲在自习室,却只为了让家长们看着“努力”的样子。

甚至有人连续几年都卡在同样的备考阶段,成了父母的“无底洞”。

河南有位父亲吐槽儿子:“考了五年公,每次都告诉我差一点,结果还是差那么一点!”这些表象努力,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逃避。

张雪峰揭示真相:“以备考为借口啃老是浪费生活”

张雪峰揭示真相:“以备考为借口啃老是浪费生活”

张雪峰一语道破天机:“以备考为借口啃老是浪费生活。”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一次次考试上,甚至对考试本身成瘾,这种努力已经偏离了奋斗的本质。

而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帮凶”,不断为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啃老的本质是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严重的是放弃了独立生活的意愿。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生活的意义不在于获得一个体制内的安稳职位,而在于不断成长和独立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结

总结

新型啃老现象,看似是一种自我奋斗,但背后却可能掩藏着对现实的逃避。

对于年轻人来说,找到真正的方向、主动拥抱生活的挑战才是成就独立的开始。

而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帮孩子找到一条“安稳的路”,而是引导他们走上一条自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