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一号文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目光。
这个时候,周总理刚刚去世,毛主席身体也很不好,大家都知道这一号文件将决定新中国未来多年的发展,因此都十分关注。
一号文件只有两条内容,其中第一条是“由华国锋同志任国务院代总理”。
华国锋
对于这一条内容,大家都表示理解,周总理已经去世了,华国锋有资格也有能力担任总理。
不过随后的第二条内容,却让众人全都大吃一惊,因为这第二条内容竟然是,“经毛主席提议,由陈锡联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陈锡联
要知道在此之前是叶剑英元帅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这怎么突然变成陈锡联了。
陈锡联虽然也是能力出众的老同志,可和叶帅比起来还是差了点。
一时间,许多人对于这项决定十分不解,不明白毛主席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选择把兵权交给陈锡联。
大多数人都觉得陈锡联没有资格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甚至还有人造谣说是陈锡联在“夺权”。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把兵权交给陈锡联呢,陈锡联又是何许人,能被毛主席如此信任呢?
14岁加入红军,20岁任师长
1915年1月,陈锡联出生于湖北黄安彭家村,即今天的红安县。
提到红安县,大家可能感到非常熟悉,黄麻起义便发生在这里,是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以及陈锡联、王建安等223位将军的家乡,甚至有“中国第一将军县”之称。
董必武
和我国许多优秀将领一样,陈锡联出身贫苦家庭,父母都是备受压迫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在务工的时候不幸重伤身亡,只留下母亲和四个孩子艰难生活。
为了照顾好四个孩子,陈锡联的母亲除了种地,还要尽全力打零工来养家糊口。
然而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是很低的,一个女人想要养活四个孩子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陈锡联一家常常忍饥挨饿,有时候甚至还要出去要饭。
为了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年幼的陈锡联只能到地主家养牛,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是十分凄惨的,地主稍有不顺就会对陈锡联打骂,常常把陈锡联打得一身伤,根本就不在意陈锡联的死活。
在这些地主眼中,就算把陈锡联打死了,也不是什么事,大不了赔点钱就完事了。
刚开始的时候,年幼的陈锡联还告诉母亲,母亲虽然心疼却也没有办法,只能抱着陈锡联哭泣。
后来在被打后,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他就把伤口偷偷盖住,忍着疼不告诉母亲。
有一次,地主把他打得遍体鳞伤非常严重,根本没办法藏住伤口,他就偷偷躲在牛棚里睡觉,等伤口好了点才回家。
这样的生活让陈锡联从小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解放像他一样被地主阶级欺负的贫苦百姓。
后来,他听说了红军和游击队,知道这是一支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队伍,于是他便想方设法地打听这支队伍的消息,想要加入他们参加革命。
1928年4月的一天晚上,仅仅13岁的陈锡联摸黑一个人到了几里外的肖家寺,找到了驻扎在这里的黄坡县游击队,强烈要求加入游击大队。
詹才芳
得知了陈锡联的要求后,游击队大队长詹才芳好奇地问道:
“你这么小,为什么一定要加入游击队呢?”
陈锡联直接掀开自己的衣服,将满身的伤痕给詹才芳看,并说道:
“我8岁就给地主放牛,他们天天打我,你们不是专门打地主帮穷人的队伍吗,我要和你们一起帮助穷人。”
看到陈锡联满身的伤痕以后,詹才芳既心疼又愤怒,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
“孩子呀,你是好样的,不过你太小了,等明年你来了,我一定让你加入队伍。”
詹才芳深知参加革命有多么危险,陈锡联才13岁,太年轻了。
陈锡联只好点头同意,在部队待了几天后,就被詹才芳亲自送回了家中。
陈锡联故居
回到家后,陈锡联每天都期待着能够快点长大,早日加入红军参加革命。
不过当他的母亲知道儿子的想法后,坚决反对甚至用绳子把陈锡联绑在家里。
这是因为她比儿子更清楚,参加革命有多么的危险,她不能失去自己的儿子,但是她也没有想到,陈锡联参加革命的决心会那么坚定。
1929年4月,在家呆了一年的陈锡联再也等不了了,于是便寻找机会偷偷离开了家,加入了黄坡县游击队。
加入游击队后,他主动学习各种知识,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
这年秋天,陈锡联所在的部队编入了红一军第一师三团,师长便是徐向前。
徐向前
在徐向前的带领下,陈锡联和战士们一起三出平汉路,打败了许多敌军。
虽然陈锡联年龄很小,但是作战却非常勇猛,一点也不怕敌人。
在1930年9月,第三次出击平汉路之时,15岁的陈锡联还俘虏了一个敌军,并缴获了一只套筒。
在这年,他也凭借在战场中的优秀表现,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甚至连营长高汉楚都在一次战后总结中夸奖他,“小胖人小志气大,战斗起来很勇猛,我看他就像个小钢炮。”
陈锡联与王近山
就这样,陈锡联有了“小钢炮”这个绰号,而且渐渐传播开来。
1931年,红四方面军在红安成立,陈锡联被编入第十师30团,成为了一名班长。
1932年8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对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陈锡联担任30团连指导员,带领连队战士在最前线与敌军激战。
蒋介石
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陈锡联被任命为30军88师263团政委,这时他才18岁,足可见陈锡联的表现有多么优秀。
1935年3月,为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陈锡联接受命令带领一个团与敌军鏖战,成功掩护中央红军北上。
不过由于太过劳累且身体有伤,陈锡联一连十几天高烧不退,身体变得非常虚弱,只好住院进行休养。
出院后,他被任命为红军第10师师长。
陈锡联动员战士
在红军时期,陈锡联表现出色,因此才能在20岁就任师长,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却更加出色,尤其是阳明堡战役,连国民党蒋介石都对他夸奖不已。
抗日屡屡立功,虚心请教毛主席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陈锡联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769团。
卢沟桥
陈锡联任769团团长,全团共2000多个人,都是曾和他一起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战斗力非常强。
随后全团都被派往前线,由陈锡联带领与日军作战。
1937年10月,日军突破山西省北部的国民党防线,继续南下,侵占了代县和崞县,国民党退守忻口一带。
陈锡联听从师长刘伯承的命令,带领769团在代县和崞县以东地区,从侧面攻击南下的日军。
刘伯承
10月中旬,陈锡联带领队伍到达苏龙口、刘家庄地区,他发现代县和阳明堡的日军经常在附近的公路运输兵员和辎重,这让他格外注意日军的动向。
这段时期,天空中经常有日军飞机飞过,频繁轰炸忻口的国民党部队。
经过仔细侦查,他发现日军的飞机都是从阳明堡方向飞来的,因此他判断日军的机场就在阳明堡附近。
阳明堡
于是,他立马派出侦查经验丰富的二营长孔庆和三营长赵崇德,爬到附近的山头上观察。
两人刚小心地爬到山头上,就看到了在阳明堡镇南边有一个机场,日军的飞机正在加油起飞,降落的飞机则在进行维修。
随后两人赶忙把这个发现告诉了陈锡联,战士们都非常激动,纷纷表示要消灭日军这个机场。
陈锡联心中也十分高兴,日军的飞机轰炸对国共两党的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如果能消灭这个机场,那么将会对日军造成严重的打击。
不过陈锡联并没有冲动,他先是让战士们找阳明堡附近的村民打探日军机场的消息。
从村民口里得知了机场的日军守卫较弱,整个机场只有200多个日军,但在阳明堡却驻扎着不少的日军。
得到这个消息后,陈锡联当即决定夜袭日军机场,消灭日军所有飞机。
10月19日晚上,陈锡联带领战士们借助夜色掩护,悄悄前往阳明堡日军机场。
因为阳明堡驻扎着不少日军,所以他们必须速战速决,以最快的速度摧毁所有飞机,因此战士们全都轻装上阵。
很快,战士们就到达了机场,并在陈锡联的带领下将手榴弹放进了日军所有飞机中。
随着陈锡联一声令下,日军所有飞机瞬间全部爆炸,整个机场变成了一片火海。
日军立马集结兵力对我军战士进行包围,战士们当即与日军激战,消灭了大量日军,但营长赵崇德却在激战中不幸牺牲。
赵崇德
此时大批日军增援部队正在快速赶来,陈锡联看到飞机全部爆炸后,马上按照计划带领部队撤退,安全离开了战场。
牺牲的八路军战士
整场战斗不到一个小时,陈锡联就带领战士们摧毁了24架日军飞机,并歼灭一百多日军,不过我军也有30多战士英勇牺牲。
战后,陈锡联立即将战况电报给了总司令朱德,师长刘伯承等人。
得知消息后,朱德大喜,刘伯承也连连称赞,“陈锡联这个769团干得漂亮!”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成为国内外的新闻,是中国军队全面抗战以来的又一次大胜,因为这场战斗,毛主席也记住了陈锡联的名字。
毛主席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给769团发放了嘉奖令,并给他们发放了奖金。
夜袭阳明堡之后,陈锡联继续带领着八路军战士们,一次次的击败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威震响堂铺,大破白晋路、扼守狮垴山,这些都是陈锡联在抗日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他的名字甚至令日军感到害怕,也多次传进邓小平和毛主席的耳中。
毛主席和邓小平
但他并没有感到自满和骄傲,因为小时候生活艰苦,陈锡联并没有上过学,文化程度并不好,他也知道自己这方面的缺点,经常虚心请教他人看,刻苦学习。
1943年他到了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学校,还有点紧张呢。
在这里,他也见到了毛主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他遇到不会的问题请教毛主席时,毛主席竟十分亲切耐心地给他解答,这让他终身难忘,对毛主席也无比敬佩。
毛主席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任纵队司令,率军参加了豫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众多战役。
孙殿英
尤其在豫北战役中,陈锡联还率部和兄弟部队一起活捉了国民党将领孙殿英,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肩负毛主席重托,主持军委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在1950年任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为推动中国炮兵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
1955年,陈锡联被授上将衔,年仅40岁。
1959年,陈锡联担任沈阳军区司令,着重加强军区战备,狠抓战术训练,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1973年,根据毛主席的建议,陈锡联调任北京军区任司令员。
刚一任职,陈锡联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加强部队训练,加强战士们的思想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众人的一致赞扬。
1975年,陈锡联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总理负责国防工业等工作。
周总理
对于周总理,陈锡联十分尊重,能够和周总理一起工作,他也十分激动。
然而,就在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去世,陈锡联感到无比悲伤。
在悲伤的同时,他也深知自己的工作有多么重要,不敢有半点松懈,十分认真负责。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在不久之后他的肩上将承担着更重要的,乃至是整个国家的责任。
1976年2月2日,此时周总理去世刚不久,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哀思的氛围中。
这时中共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引起了无数人民的关注,而一号文件的内容,也令许多人感到震惊。
第一个内容是“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这个任命并没有让人感到惊讶,毕竟华国锋确实有这个资格和能力。
真正让人震惊的是第二个内容,“经毛主席提议,由陈锡联代替生病的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陈锡联和毛主席
这个消息一出,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在这之前中央军委的工作一直由叶剑英负责了多年,怎么要突然换成陈锡联呢。
至于说叶剑英同志生病了,许多人都不相信。
叶剑英和毛主席
因此,有许多不怀好意的人造谣说,这是陈锡联在“夺权”。
在这个时候,毛主席说的一番话,完美粉碎了这些谣言。
毛主席说,“陈锡联从小就参加红军,他打仗很厉害还管过炮兵,也是国务院副总理,就让他代替剑英管一下吧。”
这是毛主席对陈锡联的肯定,这番话证明了,是毛主席和中央让他出来主持工作的,并不是他要夺取军权。
感受到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后,陈锡联非常感动,他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胆子有多么重,因此工作起来非常谨慎。
他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在主持军委工作期间,他对叶剑英非常尊重,遇到大小问题,他总会和叶剑英一起商量,没有半点为自己谋权的想法。
出身贫穷的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参加革命是为了人民和百姓,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完成了中央军委的一些列工作,获得了人民的一致赞扬。
陈锡联
而等到将问题处理好之后,陈锡联又主动退居二线,继续让叶剑英来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从这恰恰能看出毛主席的深谋远虑。
对于陈锡联,邓小平曾专门对别人说过,“陈锡联同志对党是无比忠诚的,我们都很信任他。”
邓小平与叶剑英
从这便可以看出,陈锡联只是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并没有半点自己的私心。
他还曾对自己的儿女说过,要靠自己的本事去做事,他绝不会给子女开绿灯。
1998年2月,陈锡联和肖克等老同志一起到达了香港,看到回归后的香港仍旧繁华后,陈锡联不禁感叹的说道。
“小平没能实现到香港来的愿望,我们替他实现了。”
看着飘扬在香港的五星红旗,此时的陈锡联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澳门上空。
澳门回归
1999年6月10日,在世纪之交的这一年,陈锡联同志不幸病逝,享年85岁。
纵观陈锡联同志的传奇一生,他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就让我们对这位开国上将奉上最崇高的敬意吧。
参考文献:
红岩春秋:开国上将陈锡联的戎马一生;2020-01-05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