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家陈本豪老师的散文《黄河古渡》,分享作者第一次横渡黄河,乘坐羊皮筏子感受黄河狂野,了解羊皮筏子制作与运输历史,感叹兰州独特风景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到兰州,第一次近黄河,穿上桔红色的救生衣,系紧胸前的对襟软带,翘首河中的羊皮筏子。天气无雨,风也不大,渡河的人却很多,羊皮筏子全都下水,看着从下游运送羊皮筏子的快艇,一路劈波斩浪。一群半大的孩子,早已耐不住煎熬,不停地蹦蹦跳跳,将柔软的河岸,踏出一个个深浅不匀的脚印。

渡河的起点设在水车博物园里,水面离地不高,岸旁没有下河的梯级,更没有船坞和浮桥,不见一点码头的模样,可见兰州羊皮筏子抢渡黄河的旅游产业,还在苏醒的初春。

一条羊皮筏子不知疲倦地靠近岸边,小璐已迫不及待地抢上船,水手连忙伸手,扶住她摇晃的身子。虽说家住湖畔,坐惯了南江的木船,第一次坐上羊皮筏子,第一次横渡黄河,心头别有一番鲜活之痒。低头可见筏框隙下动荡的水花,亲水之感敲打着生命的激情。

一条羊皮筏子通常乘坐四人,我们一行三男两女,身材都难得伟岸,所以被允许超员一人。岸边的人使劲一推,羊皮筏子便飞速离岸,水手悠然地将木桨插进浪花里,搅起一道道波纹。拿桨的是一位中年汉子,看他稳健的出手,扫除了原有的一分担忧。筏子上没有皮条也没有桨桩,一支短短的木桨像根实木扁担,紧紧地握在水手掌中。往下游撑船,只须掌稳方向,无须耗大力气。筏子在木桨的划动下,渐渐航向河心,波浪渐渐加大,摇晃开始加剧,在河道里飘流的羊皮筏子上,尖叫声在此起彼落间传送。当羊皮筏子航到河道中间的时候,无数朵白色的浪花,犹如一群白马踏浪而来,马蹄声、嘶鸣声、波涛声,声声相融。回头乍见河间挺立一块大石,上面隐约跳动着“白马浪”的字样,水手点头说,这儿就是白马浪。他叫我们稳住重心,让身子与皮筏同向运动,切勿乱晃,笑意中提示我们不必担心安全,专心去体验水上激情。举目四望,远处河道上悠闲漂荡的皮筏子,似乎人筏混为一体而随波逐流。说来也怪,这段河道前后水流都较平缓,惟有中间一段波飞浪急,隆隆的水声似有万马奔腾之势,于是,白马浪的奥秘令人神往。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这儿显然还是一段较年轻的河道,两岸行人挥手可见,它远没有流出中游的宽博,更流不出下游的深沉,但浑浊的洪流,冲击着青春的狂野与不羁。我们坐着羊皮筏子,让时光在黄河浪上豪歌一曲。白马浪离黄河铁桥上游约500米,据传,当年纯阳老祖吕洞宾“兴行妙道”踏河而过,曾在此处“凌波显形”,一时间只见河水滚滚白浪滔天,从此,人们便把这段河道称作“白马浪”。这儿是上游河道中较宽的一段,水深均不过八米,河中现有滩涂,河床下的皋兰岩石,坚硬如磐不易浸蚀。每当雷坛河发大水的时候,上游的石头就被激流冲到河口,在白马浪处聚积,形成了石触浪卷,白马奔腾的壮观,于是“白马浪”就如诗画般美丽了千古传说。

波浪不停地拍打羊皮筏子,晶莹的水珠似花落又花开,伸手一抹脸上的水花,却抹出了一片开心的笑容。坐垫下毫不隐瞒地传来湿意,第一次与母亲河亲密接触的快感,将点点湿意化作欢乐的凉爽。我悄悄地挪向皮筏边沿,想伸手一触河水,却被筏后的水手示意阻止。我收回了即将近水的手,望着奔腾的大河,任两岸崇山峻岭,也挡不住那股磅礴的气势。不知不觉间,皮筏子已横过江面,挨着近岸缓慢地漂流,水手收起木桨闲靠在筏子边上。我们请他将筏子再划向江心的急浪,去继续江流的刺激,但水手晴雨不定的目光,让人读不出是与否的答案。正当迷惑间,我们即被告知终点到了。

两个小青年将羊皮筏子轻轻地拖近河滩,他招手让我们小跳上岸,眼看地面与筏子之间还有两尺距离,望着一片润湿的滩涂,不禁有些犹豫。小伙子忙上前伸出双手,我便第一个试着跳上岸。原来黄河岸边全是沙,不比江南湿地,用不着担心泥滑。因等待逆流回程的水上快巴,我静静伫立岸边,看着眼前的羊皮筏子。兰州的羊皮筏子,是珍贵的地域文化遺产,她乘载着游客在梦幻中漂过了千年的历史古道。

甘肃自古属牧区,水草丰润牛羊成群,聪明的兰州人,将一个个羊袋扎成皮筏子,开启了河上运输史。他们在宰杀牛羊后将其倒挂起来,先去其后肢再去其头,将整只牛羊囫囵剥下,通过传统工艺制成能浸水的袋子。将数只羊皮袋子捆绑在做好的木框上,巨大的浮力,使其有了渡河运输的功能,从此,兰州羊皮筏子就此诞生。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一种简易的渡河运载工具,分别有羊皮和牛皮两种,远自汉唐时期就有记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即便成了兰州人主要的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子的制作,惟一难在皮袋子,只要皮袋子出来了,扎成筏子并不难。选用21~23根3公分左右直径的圆木柳棍,用绳索扎成约两米宽,三米长的长方形框架,挑出13个吹足气的羊皮袋子,按两头四中间五的排列拴牢在木框上,将羊皮袋的一面置于水中,渡河即可起程。皮筏子渡河只能顺流而下,返回时,则需筏客人工回扛,自古就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说。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各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来天即可到达包头。牛皮筏一般由90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4万斤。

抗战时期,玉门油矿局聘请兰州筏运首领王臣信,用皮筏子将几十吨石油,成功地从广元运抵重庆,从而开创了黄河运输史上的新纪元,这个故事轰动了整个山城。硕大的皮筏子,在那时来说,无异于一艘现代航空母舰,在滔滔的黄河上漂流,气势蔚为壮观,如是“羊皮筏子赛军舰”的美誉,便载入兰州史册。

乘快艇回程,眨眼便抵达河岸,时代的速度却远去了古老而浪漫的情调。乘坐羊皮筏子顺流观景,真是一种乐趣。羊皮筏子是一种传统的运输工具,一不用能源,二不污河道,在现代黃河旅游中不失为兰州一道独特的风景。初渡黄河白马浪,一路的飞花溅玉,润湿的诗篇有待心灵烘烤。人虽上岸心却还在河中,我将激情化作与陈作钊主席的几句耳语,一阵风月的笑声直泊黄河之浪。

作者简介:陈本豪,中作协会员,音乐家,籍贯武汉江夏。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纪实文学集七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全四卷,被列入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参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