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人发生矛盾后,表达自己的愤怒等情绪,实施报复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惩罚措施。通过这些方式让对方为自己过去的言行付出代价,这些代价可以是物质上的损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不愉快,这是每个人天生的自我保护措施,捍卫自己利益的本能。

如果这一关系得以持续,换句话说也就是维持关系所能带来的利益超过分开的收益,那么两个人有交集的领域不相同的地方可能会爆发大大小小的矛盾,这里的大与小取决于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在意程度,最终理论上来说这段关系会建立一条清晰的彼此都能接受的相处分界线,两方各自在互相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活动,这个过程被称之为“磨合”,最终磨合的结果被称之为“相互了解”。

为什么称之为理论上才存在的清晰边界?

因为:第一,每个人在不断变化,价值观,在意的东西,在意的程度等,这条线因而也在不停地变化;第二,每个人对自己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第三,每个人当时的情绪状态也不同;第四,有些地方两个人即使无法达成一致却也能一直相处,这也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我们在一起的收益大于你忍受我的这一部分的代价,所以我不改,我知道你不会因此切断关系。

每个人可以无限制的扩张自己的舒适边界,这不属于对错的范畴。极限来说,你只要让我感觉不舒服那我就要切断与你的关系,这也毫无问题。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更加难以与别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当然,也不是说为了建立长久的关系就应该无限制的缩小自己的舒适边界,毕竟我们有自己的幸福感,毕竟对抗也可以带来尊重,带来价值。这一部分我在《对抗为什么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一文中进行过阐释。不过,自己拥有的可以被天平称量的价值越小,对抗带来的就越有可能是关系破裂,而非尊重。

对于别人感到愧疚或是说愿意改变自己的言行,可以说也是一种天生的捍卫自己利益的机制。具体的表现可以是:记住错误,调整自己未来的行为,付出额外的代价试图挽回即将损失的利益等。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额外付出的代价对方可能并不会接受,换而言之关系的破裂可能无法避免。在这一点上,我们只能接受人与人的差异性,接受自己的愚蠢,承担应该付出的代价,并寄希望于未来减少这样不符合自己幸福逻辑的言行带来的后果。

我们每个人都命中注定了有一套自己行事的逻辑,这里所谓的命就是出生到现在所经历的环境、家庭等一切事情。但是这种差异性不妨碍我们去理解这一套逻辑,改变就改变,不改变就不改变,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别人,理解自己,做出选择,接受现实,付出代价,获得收益,平稳情绪,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