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影响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纤维导电性能、织物结构、环境温湿度等。
1)毛、丝、纤维素纤维以及合成纤维的电荷载体是离子,离子移动与纤维结构及其表面状态有关,离子大部分来源于纤维高分子以外的物质如残留的催化剂、添加物、染料等。
离子的移动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无定形区内的分子聚集状态对离子移动度影响很大,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离子移动度增大,电导率提高,纤维吸附的水分的离子化,水分诱导周围不纯物质的离子化以及对无定形区域的可塑化等,都能使电导率提高。
2)一般织物的结构越紧密,内聚能越高,或者织物表面平滑度越低,越易受到较强烈的摩擦而使温度升高,摩擦时越易活化失去电子,从而带正静电荷。
3)环境的相对湿度对纤维和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影响显著,纤维的比电阻、静电电压半衰期都随着相对湿度的增高而降低。
二、纺织品的抗静电整理
1)织物表面抗静电整理
即用抗静电整理剂(Texnology®NW 16)对织物表面进行抗静电整理,通过浸轧—烘干—定型烘等后整理工艺与织物发生交联作用而固着,或者是用树脂载体粘附在织物表面。抗静电整理剂能够加快织物表面的静电荷的散逸从而织物上不会聚集较多的静电荷,使织物的导电性提高。
这种方法工艺流程较短,易于操作,被广泛用于无纺布、西装裤、运动服等纺织品的抗静电整理中。
2)纤维化学改性法
通过化学改性方法,可以使纤维获得抗静电的性能,从而得到抗静电纤维。
这种方法是将抗静电剂渗入纤维内部,如磷酸酯、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或是引入第三体,如聚氧乙烯及其衍生物,使纤维在生产出来本身就具有抗静电效果。目前纤维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在纤维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其机理和优点与织物表面抗静电整理相同。
与亲水性的聚合物进行共聚或接枝聚合,纤维及织物能较好地保持原有的风格和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耐水洗性、持久的抗静电性能,但耐碱性差,成本高。
3)混纺或嵌织导电纱线
目前纺织品抗静电整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导电纤维。
如金属纤维(不锈钢纤维,铜纤维,铝纤维等)、碳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把导电纤维以一定的比例混纺,经纺织加工后可以降低织物的表面电阻,同时导电纤维之间的电晕放电使静电消除。
这种方法获得的抗静电织物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持久性,但制备成本较高,操作较难。
4)涂覆法
将导电材料如石墨、铜粉或银粉掺进涂层中,对织物表面进行涂层。
用纳米溶胶和纳米二氧化钛整理的织物抗静电效果好,但耐水洗性一般。现在最新研究的纳米导电粉末铟掺杂二氧化锡(ITO)涂覆在织物上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透明性,且不受气候和使用环境的限制,且性能持久、方法简单,缺点是透气性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