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柏瑞野心勃勃,但内在管理能力却又十分不足,这导致了它尴尬的处境!
ETF市场近期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急剧膨胀,成为市场焦点。截至三季度末,该ETF规模高达3975.46亿元,10月8日更是达到4302.70亿元,创下ETF市场的新纪录。这一规模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型基金公司的整体非货币管理规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增长速度令人震惊,从3月12日的2000亿元到9月24日的3000亿元,再到4000亿元,仅用了数个交易日。这一增长使得华泰柏瑞的非货币管理规模迅速上升,行业排名从2020年底的第30名跃升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第8名,首次跻身行业前十。
尽管华泰柏瑞在ETF规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要将其视为行业一线公司还为时尚早。 沪深300ETF一只产品就占据了公司规模的绝大部分,其他产品则相对较少。在主动权益管理和固定收益方面,华泰柏瑞也缺乏竞争优势,整体实力与一线公募基金公司仍有差距。
华泰柏瑞面临的更大挑战在于,易方达凭借强大的整体实力,已将沪深300ETF的费率降至最低,三季度规模增长至2634亿元。此外,南方等多家公司也在降低沪深300ETF的费率。 华泰柏瑞由于整体规模不足,难以跟进降价,因为这只基金对公司的收入至关重要。
华泰柏瑞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友邦华泰基金,2008年金融危机后更名为柏瑞投资,即现在的华泰柏瑞。公司首任董事长齐亮提出“做一流的ETF管理者”的差异化竞争战略,2006年推出了国内首只Smart Beta产品——上证红利ETF。2011年,韩勇成为华泰柏瑞总经理,他与齐亮在发展ETF上思路一致。2012年,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首批获批发行,规模上领先于同期的嘉实沪深300ETF。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先发优势和运营成功。该ETF在上交所上市后迅速引入做市商,保障了流动性。同时,指数与量化团队的实力也保证了较小的跟踪误差和略高于沪深300指数的年收益。这使得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长期占据规模首位,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管理费收入。
然而,这只巨无霸基金也面临着费率下调的压力。ETF产品的核心竞争因素包括先发优势和费率。没有先发优势的ETF产品,降费是最有效的破局方式。目前,易方达、华安、南方、工银瑞信等公司已将管理费降至0.15%,尤其是易方达的降费对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果其他头部公司也跟进降费,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将面临更大压力。华泰柏瑞的营收规模和利润规模在沪深300ETF四强中是最低的,对产品降费的影响也将是最大的。
华泰柏瑞的营收和净利润虽然高速增长,但体量差距依然巨大。易方达和华夏基金的营收远高于华泰柏瑞。易方达降费对营收影响不大,而华泰柏瑞降费则可能伤筋动骨。此外,华泰柏瑞的产品线相对较弱,影响其他公司产品定价的能力有限,在市场上处于被冲击的位置。这限制了华泰柏瑞指数产品未来的成长。
华泰柏瑞过度依赖沪深300ETF,其他规模较大的产品如红利ETF和恒生科技ETF规模不到两百亿元,且受市场风格调整影响大。与易方达和华夏两家ETF大厂相比,华泰柏瑞的综合竞争力有明显差距。易方达和华夏基金的ETF数量分别为91只和81只,而华泰柏瑞只有43只。这两家公司在宽基和行业两大指数领域的布局比较完善,而华泰柏瑞则相对不足。
在宽基指数上,华泰柏瑞除了沪深300外,还布局了中证500、科创板50、科创板100、中证港股通50、中证1000、中证A股等,但均未形成较大规模。在行业与风格指数上,华泰柏瑞布局了红利、科技、互联网、光伏、半导体、云计算、公用事业等,但在广度与规模上与大厂有差距,除了红利和恒生科技、光伏外,其他ETF规模较小。
华泰柏瑞虽然以ETF为特色,但发行与持营ETF需要投入较多资源,如宣发投入和对做市商的补偿等。如果不能达到一定规模,产品的运营就是亏损的。华泰柏瑞除了沪深300ETF、红利ETF和恒生科技ETF外,没有规模较大的产品。12年前打赢了沪深300ETF关键一战后,长时间里没有再创佳绩,凸显了公司还没有特别成熟可复制的ETF打法,沪深300ETF的成功有一定的时运成分。
华泰柏瑞在创新能力与战略能力上也有所缺乏。虽然以ETF为战略性业务,但在2020年之前,华泰柏瑞ETF产品并不多,在权益类上只有6只产品,以宽基为主,且没有战略性布局上证50、上证180等重要指数,在行业ETF上更是涉猎很少。2020年之后才进入密集的ETF发行阶段,特别是发行了多个行业指数ETF,这时候做出爆品的难度已经很大了。
在主动权益领域,华泰柏瑞整体规模不足500亿,排名在行业20名之外。总经理韩勇曾表示,要从“ETF专家”转型成为特色鲜明的投资“多面手”,但现在看来转型仍未成功。2020年横空出世的董辰,在全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几乎可以认定为华泰柏瑞20年历史上最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董辰管理的华泰柏瑞富利混合,任职收益达到126.37%,近3年收益43.35%,在全市场凤毛麟角。这样出色的业绩,甚至好于沪上另一位新人王——交银基金的杨金金,使得董辰管理规模超过了300亿元。
董辰的成功,也暗合了深度价值风格的趋势,他是煤炭行业分析师出身,主要能力圈在周期股,持仓呈现低估值特征,很少参与热门赛道。在配置上,他长期以黄金类股票打底,同时对于地产、机械、钢铁、有色、能源、交运等周期性板块进行轮动配置,这样的能力在全市场来说也是比较稀缺的。
华泰柏瑞整体主权权益团队来说,仍然良将难求。目前华泰柏瑞主要的权益基金经理除了董辰,还有沈雪峰、陆从珍、吕慧建、吴邦栋、赵楠、方纬、杨景涵、张弘等,此外近期离职或者卸任的知名基金经理包括前主动权益投资总监张慧、副总经理李晓西,以及转岗做专户的牛勇等。这些基金经理大多有过不错业绩,实力还是有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首先,实力相对都不够出众,历年业绩都很少有靠前的时候,长期来看,年化复合回报也不够出众,因此都没能靠业绩出圈。如截至10.23日,相对不错的吴邦栋代表作年化收益约8.25%,吕慧建约6.39%,杨景涵约8.63%。
以上几位都是在华泰柏瑞任职较为稳定的基金经理。还有几位骨干经历较为曲折,或者长时间管理专户,不为市场所熟知,或者跳槽后又回来,都没能形成持续的良好业绩。
韩勇从华安基金跳槽到华泰柏瑞任总经理后,两位业绩出色的女将沈雪峰、陆从珍也分别在2013、2015年从华安基金来到华泰柏瑞,二人均在2014-2015年的牛市里取得了净值翻倍的业绩,不过此后都做专户管理,消失在公募视野中达五年之久,因此都属于有一定实力、名气不大、市场号召力有限的老将。2020年中二人又开始管理公募产品,时点不算好,牛市过了大半,又赶上之后的熊市,因此没能打造出好看的公募业绩数据。
而主动权益联席投资总监方纬、医药基金经理张弘是在华泰柏瑞有不错业绩后跳槽到大厂,方纬去了富国,张弘去了博时,都做得不顺,又回流华泰柏瑞,回来后的业绩并不好。前长盛基金权益投资部执行总监赵楠则是刚到华泰柏瑞不久,还没能用业绩证明自己。
其次,这些基金经理除了杨景涵外,风格差异较小,大多是成长风格基金经理,投资框架上大体也相似,主要看行业成长性、公司质地,都是偏景气度投资的选手,持仓也都是偏均衡的风格,甚至重仓领域都比较相似,以消费、医药、TMT、高端制造为主。
以沈雪峰为例,沈雪峰是偏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选股看重企业成长的稳定性、确定性,以消费和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等景气成长板块为主要配置方向,同时具备一些趋势投资风格,敢于追一下热门板块或者风格,在2022年跌幅较大,2023年重仓AI产业链,业绩相对较好,今年又重仓了低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