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苏子瞻来了兴致,不论多么俗气的事儿,他都能给你写进高雅的诗词中去。宋神宗元丰七年,时年49岁的苏轼历经大风大浪,终于再度被朝廷启用,他的人生即将走向高峰。上任途中,苏轼经过江苏泗州,决定顺便游览一下当地名胜雍熙塔,感受一番风土人情。于是,苏轼就被安排到雍熙塔旁的浴池搓澡去了。

谁知这搓澡师傅下手不知轻重,直将苏轼的仙风傲骨都给搓出来了,把他给疼得不行。苏轼旋即手起笔落,写下一首千古趣词,让人初读了发笑,再读却陷入深深的沉思,三读便不得不高呼真乃诗神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梦令》苏轼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这首词还附有苏轼写的一个小序:“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苏轼交代了作此词的动机,又为我们普及了一下《如梦令》词牌的来历。它是后唐君主唐庄宗李存勖所创,初名为《忆仙姿》,后嫌弃不够文雅,便因此改之。然而苏轼却用如此文雅的一个词牌,写了一件搓澡的事儿,为何却可以流传千年、为人盛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存勖不仅发明了一个美丽的词牌,他的词文亦深情婉约,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极尽精美,可是,苏轼写的是什么呢?

苏轼开篇首先提出一问:水和污垢什么时候在一起共存过?仔细检查我的身上,这两者都没有。我告诉擦背的师父,劳烦您每天用力擦拭了。只是希望你轻点再轻点,因为我东坡居士的身上本来就没什么污垢。

乍读之下,此词没什么特别之处,权当是苏轼享受生活快乐活生生的一例,然而诗神就是诗神,即便是搓澡这样的情节,苏轼也能将人生杂糅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上苏轼是在抱怨搓澡的人用力过度,但实际上他是在高歌自己秉性高洁,尘俗不染。苏轼的确是一个爱干净的人不假,平时也喜欢到浴池里扑腾几下,但不是为了除垢,而是为了陶冶身心。这首词的关键就在于最后的“无垢”二字,无垢是一个佛教语,谓清净无染,多用来比喻心地洁净。

那么我们便可以总结出这首词的四层含义:第一,苏轼强调自身“两俱无有”,自己“无垢”,也就是说自己的品性清净高远;第二,即便自己无垢,却还是让搓澡师傅动了手,这暗指心灵洁净的苏轼被小人暗算;第三,搓澡师傅下手太重,暗讽陷害自己的人太过恶毒;第四,“寄语揩背人”,也就是寄语那些小人:对洁净之人不该下重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该对洁净之人下重手,那该对谁呢?苏轼意在规劝他们将枪口一致对外,没必要对自己人发狠,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显得非常可笑。短短七句词,却隐含了巨大的信息量,苏轼有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式的情感爆发,已经远远超出了泡澡这件事情的本来意义。

如果换做是别人,我们可能体会不了这么深刻,但倘若是苏轼,那么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苏轼乌台诗案、蒙冤被贬等遭受的不公待遇。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不仅仅是苏轼一次搓澡的戏作,更是在戏作之中看透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