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大的热搜,是姜萍事件有了调查结果。官方发布通告说,她的导师在预选赛提供了违规帮助。
不知道这和作弊的区别是什么。可能的确有区别。我没兴趣多打听。
本来这个热搜我都是没兴趣点开看的,何况写几句。但是因我此前就,非要表个挺姜反姜的态,我是挺姜。
这一来,就不断有反姜者给我留言温馨提醒,大概是说你就等着自己打自己嘴巴那天。
今天一早的热搜,我是从自己姜萍文章下最新一条留言率先知道。迎头一支回旋镖。
既然回旋镖追着我不放,我就回复几句。
要说,写了这么久时评,我会经常发现自己抓不住热门事件的重点。比如姜萍这事儿刚出来的时候,有人跟着追捧天才神话,大家看了喜欢。后来有人就真假撕了起来,也就是挺姜和反姜之争,各有热血声援。
假如这是重点(我非常认可追问此事真假的重大意义),那我一开始就有点跑题了——
最初看了新闻,我的感受是,一个中专出来个秒天秒地的数学天才,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选择相信。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想追问的是,像姜萍这样没资源没条件的普通人家孩子,要怎么做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琢磨到的答案有点反直觉:不是加倍卷,而是要让自己闲下来,沉浸到一个被周围人忽视甚至放弃的世界里去,保持热爱与专注。
我自己回头看,姜萍事件真假与否,并不影响这篇文章的立意。假如我们承认,即便这个姜萍是有问题的,还有无数个沉默的姜萍们存在,那这篇文章依然有它的价值——
我是在为一个群体画像,试图写出他们的精神历程。
但我今天写这篇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自我辩解。是想说说公共表达这件事。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通报时代。那么,在等到一个蓝底白字出来之前,很多事我们就不表达、不讨论了吗?
当然要。但只要表达了、讨论了,就总会出错。
哈哈,反派死于话多,智者选择沉默。
其实错了本来也不要紧。大大方方跪一个,不丢人。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一个人的表达如果接不住事件后续的反转,就会迎来反噬——不是你的观点错了,是你这个人从根本上就错了,屁股就歪了。他们会竭力证明这一点。
这个网上吵架逻辑我说过好多次了。
很多事不是判断题,而是思考题。这个话我也讲过多次。但吵来吵去,一件事就剩下对错,一个人就剩下好坏。
因为这个舆论气氛,有一阵子,我是不太想写评论了,没意义。还有很多远比我牛掰多的笔杆子,干脆勿谈时事,遁到历史里去。
最终胜利的是回旋镖批发商。
几年前,我曾对这种舆论气氛和公共表达,有过观察和一点思考,现在看也还适用。贴在这里:
现在大事件一个接一个,其实也不比以往少。但是总感觉,情绪不够用了,自己散发不出人道主义光辉了。假如看一篇自媒体热点文就要支付一笔情绪币,我现在显然到了赤贫的地步。
但我什么也没有吸收到。
我依然关注这些攸关人类尊严的事件的进展,也会借助更有经验和判断力的观点去默默思考事件背后的复杂性以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景观,并试图从中跳出来将之放到更大的谱系中去观照。
但我显然已经不敢轻易表达了。
因为在这个时刻要求你保持头脑清醒表达得体并且无论事态如何发展或反转你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时代,我感到非常不够格。
非蠢即坏,是当下不符合主流情绪和意志的言论的最高判词。
假如你诚惶诚恐滔滔不绝解释起来一脑门子汗往浩浩荡荡人民群众里钻,对不起,人民不答应。并且这下完整了——果然又蠢又坏。
这两天,这样的例子看到太多了。你不能发扬同理心,否则你就不是个好同志了。
一个人被定性为又蠢又坏,是非常恐怖的指控。
我不知道那些始终睿智的人都是怎么修炼的,我们眼下的事件真的都如此一目了然吗?我对此感到惊异,也感到深深的自我怀疑。
这就是这个时代再没有杂文家和时事评论家的原因。我们已经容不下一个杂文家的嬉笑怒骂。
每次我们总爱抬出鲁迅,好像他老人家是唯一可以看透事物本质无论站正方还是反方都稳赢的发言人,一锤定音,再无分歧。只要从鲁迅全集摘出一两句漂亮话,啊啊啊,还是鲁迅说得对啊。
不对。鲁迅每天晚上躲在蚊帐里烟不离手零食不离口的写杂文,不是为了给后人当《圣经》使。
鲁迅骂的人都是又蠢又坏吗?他对事件的批评都符合真相吗?翻翻材料,我们知道不全然如此。有些非但不如此,放到今天,大概要被扣上造谣的高帽子。因一篇《记念刘和珍君》而遗臭青史的北师大校长杨荫榆事件,起码就是一桩没断清但被鲁迅过早定性的公案。
但这不影响鲁迅的伟大。固然鲁迅的文字充满了真知灼见,但真正令鲁迅伟大的,还有我们的功劳——理解。
这在文学行当里,就是一个作品经典化的过程。经典化建立在持续不断的理解和解读之上。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还会有不断合理化他的思想和表达的倾向。
说到这里,有个经常被提起的假设:如果鲁迅活到今天会怎样?他会怎么看xxx?好像一时间都在呼唤鲁迅重生。
《让子弹飞》结尾,张麻子问黄四郎,你觉得是你对我重要,还是钱对我重要。黄四郎说我,不对。说钱,也不对。张麻子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鲁迅。鲁迅不在,对我们很重要。这也是很多被寄希望为下一个鲁迅的人后来夭折的原因。为什么?已经说了,不在,对我们很重要。
我们是谁?不重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