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开头,一组数据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这批人到了2048年是25岁,是主要缴纳社保人员。

假设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到2048年,1988年出生的人开始领取养老金,而1988年出生人口为2464万人。简单计算,届时老年人口抚养比将高达36.6%,而这一数据2022年仅为21.8%,到2048年几乎翻了一倍。

这是什么概念?通俗来讲,就是到了2048年,1个年轻人,要养2.7个老年人。面对这样的数据,不少年轻人开始失去信心,选择断缴社保。

另外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收入不高、支出不少,也让大家无力支撑持续增加的社保费用。

说白了,年轻人不愿意缴纳社保,基本上都是“钱”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近些年来,一些专家却直言,年轻人不愿意缴纳社保,就是年轻人的问题,比如说年轻人“躺平、得过且过”、“对未来生活缺乏规划”……总之,就是社保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都是年轻人。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一次论坛上,却讲出了与之截然不同的观点。

周小川认为,养老金缺口压力正层层传导至年轻一代身上,“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觉得即使劳动再多,也很难买房、结婚、养孩子,干脆直接躺平”。“站在劳动者视角,当衡量社保缴费贡献大于所获收益时,自然削弱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周小川还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现行社保制度的一些弊端,他认为,在现有名义个人账户下,个人缴费实际用以统筹基金,若过度突出“现收现付制”,即在岗职工缴费支付当期退休老人的养老金,面对持续攀升的抚养比,难免消解年轻人的制度参与意愿,甚至激化代际矛盾。

换句话来说,“现收现付”模式,这种模式让在职的年轻人感觉自己像是在为退休的老一辈人“打工”。让年轻人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甚至对这种制度产生了抵触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抚养比也在不断上升,这种模式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叠加出生率的持续下降,现在的年轻人在将来变老以后,是否还有足够的年轻一代人群来为他们支付养老金?这个不免令他们感到担忧起来。

于是,周小川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个人账户养老金“供一配一”模式。

其实这个模式类似于美国养老保险制度“401K计划”,即员工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个人账户,企业也按一定比例向账户存入相应资金。

再简单来讲,就是你自己存100块,账户上就会多200块,这样就可以激发年轻人缴纳社保的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如果这一模式能够采纳,就可以突破现行“现收现付制”的弊端,重新激发年轻人和中年人的缴纳社保热情。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谁来支付当下退休老人的养老金缺口呢?

换句话来说,这个方案解决了后期的养老问题,但是对目前的退休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从多个方面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对养老金的问题看法也不一致。

对于农村老年人群体来说,他们每个月的养老金少的可怜,但是他们的孩子却在帮助别人家的父母养老,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既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又要承担自己的生活开销,这个负担确实太过沉重,他们自然希望改变这个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正在领取高额养老金的老人来说,他们自然是更关心自己的利益,更愿意保持现在的这个制度,毕竟他们很多人当中的养老金收入都不低,甚至有的比打工人的工资还要高。

而对于当前的中年人以及青年人来说,因为担心自己以后退休拿不到养老金,所以他们也倾向于改变现有的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年轻人不愿意缴纳社保,这不是一个好事,监管制度上有缺陷,但是想要短期内改变这一现象,几乎不可能,所以很多人更倾向于把希望寄托在新一代的年轻人身上,指望着他们更积极缴纳社保,缴费不要断。

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当前的年轻人不愿意缴纳社保的抵触情绪不断扩散,甚至可能对整个社保体系造成冲击。

到那个时候改变这一体系,就无法避免,但是也会陷入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当前的现状,讨论年轻人不愿意交社保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反映了我们当前的养老金制度迫切需要重构,更确切的说,年轻人不愿意缴纳社保,这个事情真的需要引起重视,而且也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制度上的缺陷进行修复。

总之只有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社保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才能让大家享受到该有的保障。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