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岁月的故事

一曲终了

总让人回味无穷

早安,梁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人爱看戏,是雅事,也是传统。早在清末民初,无锡即有“戏码头”的美誉。一些戏曲故事比如《鱼肠剑》《一捧雪》等剧目都与无锡有关。

如今,无锡保留着多座古戏台,以梁溪区最多,主要有南水仙庙戏台、无锡县城隍庙旧址戏台、薛福成故居戏台、西水墩戏台、张中丞庙戏台、范文正公祠戏台、陆宣公祠戏台、王恩绶祠戏台、金匮县城隍庙旧址戏台等。类型以神庙戏台、祠堂戏台和私宅戏台为主,大多保存完好,其建筑构造、装饰艺术、空间营造、雕刻技艺都各具特点。让我们开启一场梁溪古戏台的探源之旅,聆听那些被岁月轻抚过的戏曲余音,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建筑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水仙庙戏台——无锡县城隍庙旧址戏台——薛福成故居戏台——西水墩戏台——张中丞庙戏台

南水仙庙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南长街598号南水仙庙内,南水仙庙又名“松滋王侯庙”,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祀明嘉靖时无锡知县王其勤,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863)。戏台为单檐歇山顶,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建筑风格。戏台共两层,一层为门楼通道,二层为戏台主体,高约3.3米,台宽约6米,台深约5米。戏台最初主要用于祭祀和戏曲表演。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即王其勤的诞辰日,庙宇会邀请戏班子来此演出,以示纪念。此外,在节假日或活动期间,南水仙庙戏台也会举办各种戏曲表演等文化活动,成为市民游客了解无锡戏曲文化的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台枫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台垂花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台转角牌科

无锡县城隍庙旧址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县城隍庙旧址内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县城隍庙旧址外戏台

位于后西溪32号无锡县城隍庙旧址内,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内戏台与仪门合建,在仪门北面正间位置呈凸字向三面伸出,歇山斗拱飞檐顶,斗拱上雕涂金凤羽与金兽头,戏台有两层,上为前台,下为通道,戏楼精巧玲珑,额枋上雕有戏文及山水人物,顶棚设上园下八角两层藻井。西偏小戏台一层高,与私宅戏台相仿,旧时主要服务百姓看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戏台藻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戏台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戏台垂花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戏台山墙(太极和鲤鱼跃龙门图案装饰)

薛福成故居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学前街152号薛福成故居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福成故居花厅戏台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位于住宅东路的第一进花厅的南面正中。戏台座南朝北,为“凸”字三面伸出型飞檐歇山顶建筑。台口置于水池之上,石基以湖石堆叠自然造型,两侧各立一台柱,其上额枋有蟠桃会戏文雕刻。台底正中隔板上有内圆外方鸟雀祥云浮雕,两侧各有一“出将”与“入相”门洞。后台为约两米宽的狭长通道,与戏台东西两侧的游廊相连。戏台前凿有小池,湖石妙叠,盘尾成池,点缀花木,景境优雅。戏台东侧还建有一小戏厅,作观剧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福成故居戏台檐枋“蟠桃会”插画雕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台垂花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台太上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台茶壶档轩西水墩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水墩外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水墩内戏台

位于西门外西水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系明代太子太保秦金的别墅,后邑人在别墅废墟上建庙。初祀明嘉靖年间抗倭殉难的何五路等忠义之士,后祀明天启年间无锡知县刘五纬。现存内外两座戏台,外戏台面向河道,服务来往船只,内戏台正对神殿。在空间上,内外戏台呈“L”字型布局,与河流间相隔一条道路形成了河流毗连道路,道路毗连戏台的空间关系,演出时可水陆互动,较为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戏台藻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戏台垂花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戏台太上板

内戏台藻井中雕刻有“百鸟朝凤”场景,额坊木雕为当地无锡知县刘五纬抗击倭寇的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外戏台四周横梁则以“缠枝纹”花卉浅浮木雕装饰,其形式优雅美观且富有动感,象征着“生生不息、子嗣延绵不绝”的美好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戏台檐枋装饰

张中丞庙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惠山古镇内,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戏台台基高为2.42米,平戏台面为矩形的三开间,各分为两层,一层为过路台和休息另用,二层建于门楼之上作为演出场地,台下通人,戏台两侧廊房为二层看楼,看楼转折处与戏台的耳房及楼廊相通。这样的布局节省了神庙的占地面积,加高的台基也使得看戏人的视线更加优化,同时拓展了戏台的空间,增加了戏台的气势。具有圆拱形“百福”藻井,梁枋上刻有《八大锤闹朱仙镇》的当地民间戏文,为典型的江南地区古戏台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台藻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台垂花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台菱角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溪古戏台不仅浓缩了建筑之美,如今,更在传播精神之美。结合“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和“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梁溪创新打造“东林拾忆”小剧场、西水市集等文化品牌,让古戏台用起来,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林拾忆小剧场锡剧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水市集

这不仅仅是一场对古戏台的探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文化的追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宅百院艺术季

听一出婉转的好戏

赴一场诗情画意的约会

你,准备好了吗?